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集邮讲座采访感受50字(集邮 感受

 

2023/7/10 19:48:21 ('互联网')

本文目录

集邮 感受

  诗人余光中在一首诗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思念家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都浓缩在一枚小小的邮票里,读来令人备受感动。
  1968年我从北京来到陕西,惟一挂念的是在故乡身患绝症的老母亲。母亲的时日已经不多,身边再无亲人,离别成为我心中最沉重的痛。惟一能传递母亲信息的就是那枚小小的邮票。母亲当时已经双目失明,信是让别人代写的,内容千篇一律的干枯,邮票却是母亲自己摸索着贴上去的,她贴了一叠信封,随用随取,为的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每回接到母亲来信,我都要抚摸贴在信封右上角的邮票,那是母亲亲手贴上去的,它贴得规正却无画面感,很多时候是头朝下的,因为母亲根本看不见,她是凭感觉在贴。邮票残留着母亲的手印,承载着母亲的挂念,那上面有母亲的气息。凝视中,我常常泪眼模糊……
  来自母亲的邮票一张一张地攒着,它们是母亲的替代。我对邮票的认识源自于此。
  那时正是“文革”时期,流行语录邮票、伟人像邮票,后来有了样板戏邮票,在那个年代,举目所及,一片语录红海洋,到处都是领袖像,满耳充塞着样板戏唱段,邮票多是大张,那种8分的方正小票反而少见了。大家在忙着搞“革命”,人人都临深履薄,写信时往往在信封背面或写上一段语录,或写上一条豪言壮语,宣传“最高指示”,人们的精力更多关注的是“革命”,而不是邮票。
  我结婚了,有幸的是公公也是位集邮爱好者,真是收集了不少。我出差外地,给公公买的礼物从来都是集邮册,各式各样的集邮册……前几年,96岁的公公故去了,他将几十年收集的几十本邮票都留给了我,翻看那些邮票,成了我对他的思念。
  真正对邮票感兴趣是后来,改革开放以后邮票百花齐放,山川风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工艺美术、绘画作品、古典名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欣赏这些邮票,的确能使人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现在出差的机会多了,每到一地,都要到旅游点购买纪念邮票,购买首日封,十几年下来,竟攒了不少,记录的都是自己走过的地方,闲时翻看,备感亲切。曾看到许德珩老人撰写的一副集邮对联,联曰:“集天下名山大川于寸纸之中,时而阅之斯诚美矣;邮世界伟人学者在一框以内,朝夕可见岂不快哉。”言简意赅,可谓道尽了集邮的真谛,写出了赏邮的无穷乐趣。
  喜欢集邮的人多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邮票成了“紧俏商品”,纪特邮票在邮局也不容易买到。还好,可以办理邮票预订,于是每年到预订来年邮票的时候,都要订上一套。邮票预订真是好事儿,省得你整天劳心费力总惦着发行新邮票耽误了去买,什么时候想起了到邮局去取就得。
  近几年,由朱文杰介绍,被市集邮协会吸收为理事,参加过几次省市集邮协会举办的活动和邮票首发式,亲身感受到集邮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小鲤鱼跳龙门》邮票首发,万余人云集韩城龙门大桥,其场面之壮观,使我震撼!小小方寸邮票,引无数集邮爱好者如醉如痴。明人吴从先有语云:“生平卖不尽是痴,生平医不尽是癖。”这一“痴”一“癖”,是说对某种事物喜爱的入迷程度,集邮者对邮票的入迷以致达到成“痴”成“癖”,也是邮票的魅力。
  参加集邮活动,拓宽了我的视野,开阔了心胸,结交了朋友,增添了新的感悟;对邮票也产生了新的认知,虽然现代通讯联络的手段多多,但写上一封信,贴上一枚邮票,寄托一种别样的情愫,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展笺捧读,熟悉的笔迹倾诉彼此的牵挂,比起电脑键盘敲出来的冷冰冰的印刷体,也是一种难得的温馨与关怀吧!

有集邮的人吗 可以和我谈谈集邮的感受吗

  早就不玩邮票了,对国内邮市,心越来越淡
  中国的邮市现状我想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我肯定几它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这种现象发生.
  其一:批发价高于零售价.行内人都知道,某件邮品你要是买一张或三张五张如果要十块钱一张,那么你要买一盒就要十二块钱一张.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装在盒里让别人看不到更能体现它的艺术价值?
  其二:邮票低于面值销售。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大可能出现低于面值销售的情况,可是在中国从九十年代初一直到现在,除近几年才发行的小版张外,80%的单套邮的在邮市的售价都低于面值,有的甚至不到面值的一半。纠其原因,一是发行量大,二是自然消耗低。以前的邮标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当时发行邮标的目的是为了寄信,发行量本来不多,再加大自然消耗,存世量当然少了,价值自然上去了。而现在我觉得邮政部门发行邮票就是为了卖给邮商挣钱,并且随着通讯科技的日益发达和普及,用写信这种传统的方式传递信息以越来越少,邮票自然也消耗的少。
  邮市:中国邮票市场我真是看不懂,按理说,邮市应该是集邮爱好者购买邮品,交流邮品的地方。可是现在邮市纯粹是邮商之间的游戏,整合甚至整箱的邮品在各个邮商之间倒来倒去,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能见到天日,不把这些邮品拆开然后分散出售给广大的集邮爱好者手里,怎么能体现它的收藏价值,怎么能促进我国集邮文化的发展。现在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批发价比零售价要高,因为整合整箱的货便于在邮商之间“传递”,这充分说明了,所谓的邮市就是邮商们自己和自己在玩。
  集邮爱好者:我国号称有2000万集邮大军,相对来说,我们的邮票发行量并不大,可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品种的邮票会低于面值呢,就是因为大多数集邮爱好者没有参与进来。即使有少数人参与进来也带着强烈的功利心,甚至成了邮商。再看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喜欢集邮的,甚至有好多人根本不知道集邮为何物。
  中国邮市之所以变成如今这个状况,原因很多,但我想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原因。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满脑子都是功利,都是挣钱,从个人到集体到国家部门都是这样,久而久之,集邮这样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变得不是那么单纯,而铜臭味十足,做为一个八十年代的集邮爱好者,我为此而感到痛心。

集邮的心得体会

自1840年第一枚黑便士邮票问世已来,历史最长的邮票已传承近二百年,而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而已。对于自己拥有的藏品,与其说你是它的主人,不如说是它的过客,甚至是它摄人心魄魅力的奴隶。由此可见,对于集邮,重要的并不是永远的拥有,而是在集藏过程中美好的体验与感受。
集邮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愉悦情感的集藏者;另一类则是价值增值的投资者。事实上,大部分人二者兼而有之,只不过侧重有所不同而已,邮票的价值体现为时间价值,很难在短期内暴涨,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载体,因而集藏是投资者的基础,而价值认同也会左右集藏者的行为。而这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去了解它、欣赏它。
过程中的美好体验与感受,其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邮票具有愉悦自己心灵的美感,使我们为之如痴如醉;另一方面则是世人对自己藏品的价值认同。
“凤栖梧桐,乌落扶桑,各有其钟情之物,情定之处,……”。由于个体差异,对于美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就集邮而言,正是由于不同的审美趣向,导致了各种不同的专题,有人集新票,有人玩信销,有人搞厂铭,不一而足。我认为,“集藏要集最美的”,只要能愉悦自己的邮票,就是最美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感悟的智慧总结。然而,不经历时间的磨炼,多数人无法超越自己的阅历去理解哲语的内涵,前人的智慧,在后人眼里只是几行无足轻重的词句而已,“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只能在“但见长江送流水”中不断地轮回。而邮票,却能够给我们永久的记忆。

采访感受怎么写

思路:根据采访的准备过程和采访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等方面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在采访之前我就一直很不安,因为想了很久都想不到要怎样开始着手。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也不知道要采访的对象是谁,怎样选择采访材料,因此一直都没办法开始怎样做这个采访的大型作业。 可是作业还是得做,采访还是得进行。

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以前的部长——x师兄。因为师兄在我们学院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了,8000元的奖学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