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回到中国,剩下那些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土尔扈特人冒死也要东归大清,他们在沙俄究竟经历了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回到中国,剩下那些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

留在俄罗斯没走的土尔扈特人就是现在的卡尔梅克人。实行大俄罗斯主义的沙俄和苏俄对卡尔梅克人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其下场都很悲凉,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反省前人的民族政策,卡尔梅克人的状况才有所好转。

1618年,土尔扈特人的一支20万至25万人的小分队,选择从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迁徙到伏尔加河两岸萨拉托夫以南、里海以北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牧场。在其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带走了几乎整个部落。他们一起向西移动,穿过西伯利亚南部和乌拉尔山脉南部,避开了敌人哈萨克人领土中心地带的更直接的路线。途中,他们突袭了俄罗斯的定居点和巴什基尔人的营地。

关于土尔扈特人第一次迁徙的说法,一种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这是由于准噶尔部的政治和军事扩张引发了土尔扈特人的不满。另一种说法认为,由于北方的俄罗斯人、南部的哈萨克人和东部的准格尔人正在侵占他们的领土,侵占造成人畜拥挤,从而减少了粮食供应。土尔扈特人在寻找新的牧场。第三种说法认为,土尔扈特人已经厌倦了和阿勒坦汗国之间的战斗。

土尔扈特人迅速巩固了他们的地位。奥斯曼帝国南部的卡诺亚大草原,都逃到了亚细亚的大草原上。小规模的诺盖斯人寻求在阿斯特拉罕的俄罗斯驻军的保护。剩下的游牧部落成了土尔扈特人的附庸。

俄国沙皇还没有准备好在该地区扩张,也没有能力阻止土尔扈特人在该地区扎营。但出于远交近攻的考量,为了确保土尔扈特人不会与其突厥邻国结盟,沙俄选择与土尔扈特人结盟。从1630年和鄂尔勒克统治下的土尔扈特出现到1724年其后裔阿玉奇汗国末期,这一时期被俄罗斯史学家描述为边疆时期,土尔扈特人也被沙俄称为卡尔梅克人。

在边疆时期,卡尔梅克人和俄罗斯人之间几乎没有持续的相互关系。日常接触主要是在阿斯特拉罕、察里岑和萨拉托夫进行卡尔梅克牲畜及其产品的季节性商品交换,以购买诸如砖茶、谷物、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等游牧必需品。这是游牧民族与城市工匠和商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关系。

政治接触包括一系列关于卡尔梅克汗国名义上效忠俄罗斯的条约安排,以及停止卡尔梅克人与哥萨克人和巴什基尔人的相互袭击。一些卡尔梅克贵族逐渐俄国化,名义上是基督徒,他们去莫斯科希望得到沙俄的帮助,以实现他们在卡尔梅克草原上的政治野心。然而,沙皇对卡尔梅克贵族的示好只是后来才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控制手段。卡尔梅克人的亲王们的利益逐渐与沙俄密不可分,并逐渐受到沙俄的控制。

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也为了对抗邻近的穆斯林帝国,卡尔梅克人成为了俄罗斯的盟友,卡尔梅克汗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保护俄罗斯南部边界的条约。卡尔梅克人与卡拉卡尔帕克人作战。曼格斯拉克半岛被卡尔梅克人占领。

在阿玉奇时代,随着沙俄寻求更多地使用伊拉特骑兵来支持其对南部穆斯林大国的军事行动,如伊朗萨非王朝、奥斯曼帝国、诺盖斯、库班鞑靼人和克里米亚汗国,卡尔梅克人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日益显赫。阿玉奇还发动了反对哈萨克人的战争,征服了土库曼人,并多次远征北高加索的高地人。这些军事行动的成功让卡尔梅克汗国成为一个缓冲区,将沙俄和穆斯林世界分隔开来,使得沙俄可以抽出身来在欧洲和远东进行扩张。

俄国作为历史上背信弃义最多的国家之一,总有过河拆桥的一天。1724年阿玉奇死后,卡尔梅克人的政治局势变得不稳定,因为各派系都在角逐汗位。沙俄趁机逐渐削弱了卡尔梅克汗国的自治权。例如,鼓励俄罗斯人在卡尔梅克人的牧场上建立定居点,挤压卡尔梅克人的生存空间。此外,沙皇同时继续向卡尔梅克人征兵,以减少卡尔梅克人的数量。而且俄国的东正教向许多卡尔梅克人施压,要求他们接受东正教教义。

1771年1月,沙皇的压迫迫使大部分卡尔梅克人,约3.3万户,17万-20万人,迁移到准格尔。阿玉奇的曾孙,最后一位卡尔梅克汗渥巴锡,决定将他的部族送回他们的祖籍地准葛尔。渥巴锡在俄土战争期间,趁沙俄抽不开身,派遣了3万名骑兵在迁徙前获得武器装备。在查阅了占星术图后,他确定了返回日期,但在出发的那一刻,伏尔加河上的冰层减弱,只允许东岸的约20万人卡尔梅克人离开。西岸的10万到15万人被迫留下来,沙俄女皇凯瑟琳处决了其中有影响力的贵族,以阻止滞留的卡尔梅克人继续迁徙。

大约六分之五的土尔扈特人追随渥巴锡。凯瑟琳闻讯渥巴锡东迁后,下令俄国军队、巴什基尔人和哈萨克人追击所有的迁徙土尔扈特人。由于未能阻止渥巴锡的迁徙,凯瑟琳废除了卡尔梅克汗国,将其所有权力移交给阿斯特拉罕总督。卡尔梅克汗的头衔被废除了,剩下的最高的头衔是副汗。沙俄通过任命副汗,企图继续统治剩下的卡尔梅克人。

经过七个月的跋涉,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尔扈特人到达了中国西部边境巴尔喀什湖。清政府将土尔扈特人转移到五个不同的地区,渥巴锡不久后就去世了。东归后的土尔扈特人放弃了游牧生活,转而从事农业。

(渥巴锡)

1771年以后,剩下的土尔扈特人继续沿着顿河和伏尔加湖游牧,他们与杜尔伯特部,和硕部通婚聚居,形成了如今俄罗斯卡尔梅克人的主要组成。一部分土尔扈特人加入了叶梅利恩·普加切夫领导的哥萨克农民起义,希望他能带领土尔扈特人重新崛起。普加切夫的起义被击败后,凯瑟琳把副汗的职位从土尔扈特部转移到杜尔伯特部,因为杜尔伯特的贵族们在起义期间仍然忠于沙俄,而且以此削弱土尔扈特部的势力。因此,土尔扈特部不再是卡尔梅克人的世袭领袖,逐渐在沙俄失势。

东归和土尔扈特部参与普加切夫起义对卡尔梅克人的社会秩序重新洗牌。沙俄为了防止卡尔梅克人再次起义,将卡尔梅克人化整为零分为三个行政地区,根据其各自的位置,隶属于阿斯特拉罕、斯塔夫罗波尔和顿河地区政府,并为其派遣一名沙俄的钦差大臣,负责代表沙俄中央对其进行统治。而且沙俄还在乌拉尔河、特雷克河和库马河以及西伯利亚重新安置了一些卡尔梅克人,让他们无法聚众形成合力。

拿破仑远征沙俄之前,沙皇保罗一世将顿河的卡尔梅克人和哥萨特人的户籍与俄罗斯人合并统一管理,卡尔梅克人的地位也因此得到提高,作为交换,卡尔梅克人必须为沙俄服兵役。卡尔梅克骑兵曾帮助沙俄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卡尔梅克骑兵部队还作为征服者进入了巴黎。

在俄罗斯的卡尔梅克人逐渐放弃游牧生活,建立起有房屋和寺庙的固定定居点,取代了移动的圆形毡房。二月革命爆发后,卡尔梅克人出现了分裂,一部分认为,俄国革命后将允许他们在文化、宗教和经济方面享有更大的自治和自由,他们对俄国革命的热情很高,期盼着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

而另一部分卡尔梅克人又再次和哥萨特人站在了一起,他们加入了拥护沙皇的白俄军。这部分卡尔梅克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原因主要是对布尔什维克倡导的无神论可能会破坏他们的宗教信仰,而且布尔什维克在实行土改时,有些卡尔梅克人成为了土改的对象,对于其土地被剥夺而怀恨在心。

这些卡尔梅克人在阿斯特拉罕被苏军俘虏后,布尔什维克对卡尔梅克人进行了清算。到1920年10月,苏军在克里米亚粉碎了兰格尔将军的抵抗,迫使大约15万名白军士兵及其家属撤离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一部分在顿河定居的卡尔梅克为了避免被清算,设法乘英国和法国船只逃走。1922年,数百名卡尔梅克人在苏联大赦下返回家园。而包括德米特里·通杜托夫亲王在内的一些返回者被监禁,不久即被处决。

这部分逃亡西方国家的卡尔梅克人,一部分后来在二战期间参加了纳粹德国的军队,并参加了对抗美军和英军的战役,二战结束后被俘。而在苏军进入欧洲后,另一部分卡尔梅克人因为担心遭到苏联的迫害。他们逐渐移民美国,有一部分人在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特区、纽约和芝加哥等地及其附近安家落户。他们分成三个团体,一个在费城,两个在新泽西。

卡尔梅克人最大的群体最初主要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他们在1920年底逃离俄罗斯,流落到法国、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后来的德国等地。由于他们几十年来通过欧洲的移民,许多原始移民卡尔梅克美国人除了俄语和他们的母语卡尔梅克语外,还会说德语、法语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二战结束后,许多卡尔梅克人被困在德国流离失所者营地数年。1955年,在托尔斯泰基金会赞助下,他们移民到美国。在新泽西州蒙茅斯县有几座卡尔梅克佛教寺庙,绝大多数美国卡尔梅克人居住在这里,还有一个藏传佛教学习中心和位于新泽西州华盛顿镇的修道院。

在美国的卡尔梅克人,后来大部分人和非裔妇女结婚。他们的后裔知识分子较少,但也有不少是汉学家和卫拉特学家。现在约有3200多人,信仰藏传佛教,但逐渐被美国同化。为了抵制和转变这种局面,1954 -1956年,费城的卡尔梅克文化保护社团首先为学龄儿童建立了卡尔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