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太极为何又叫黄台吉?女真第二代领导人是黄台吉,最早何时被称为“皇太极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清朝的皇太极为何又叫黄台吉

在清代,台吉成为蒙古贵族的一种爵位。有执政的台吉,有闲散(不执政)的台吉,有世袭的台吉,也有不世袭的台吉。内、外扎萨克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的闲散汗、王、贝勒、贝子、公等均为台吉。在内扎萨克蒙古四十九个旗中唯有土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非今呼和浩特市的土默特左旗,今呼和浩特市的土默特左旗为内属蒙古诸旗之一,清代时称为归化城土默特或土默特都统旗)和喀喇沁两旗的扎萨克称之为“塔布囊”,而非台吉,因为他们不是博尔济吉特氏,而是者勒蔑的后代——乌梁海氏,其祖先也一直享有此称号。部分卫拉特的绰罗斯氏扎萨克或贵族,也有台吉称号。1661年(顺治十八年)将台吉衔升至相当于一品至四品的官员地位。

所以“皇太极”其实并非他的本名,也有写作“黄台吉”的,意思是一种职位的称呼。“皇太极”只是满语翻译成汉语。“台吉”是个称呼,在满族贵族中很常见的,也有用“台吉”来称呼蒙古贵族的,和“贝勒、贝子”意思差不多。后来“黄台吉”登上汗位,就有人献媚说,“黄台吉”当大汗是天意,因为,这个词的发音听起来很象是汉人说的“皇太子”一词,证明他天生就是该做太子继承汗位的。此后“黄台吉”这个名字的汉文就写成了“皇太极”,现在所有的历史教材中对于这个人名就逐渐统一了。

明代时,蒙古人将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成员称为台吉,极有可能是汉语“太子”的音译(区别——汉语里太子只有一个),其中地位较高的称为“珲台吉(也译洪台吉或浑台吉,可能是具有继承权的那个)”及“黄台吉”,极有可能是汉语“皇太子”的音译。

清朝制度里,有亲王、郡王、贝勒等,清朝的1725年(乾隆十七年)规定,成年的汗、亲王的儿子与弟弟为一等台吉,郡王、贝勒的儿子和弟弟为二等台吉,贝子、贝勒(旗内爵位,与之前的贝勒有别)的儿子和弟弟为三等台吉。一、二、三、四等台吉的子孙皆为四等台吉。台吉的众子中只有一人可继承爵位。未成年,但获恩准得爵位者同其他成年台吉无异。

女真第二代领导人是黄台吉,最早何时被称为“皇太极”

建国后在编写教材时教育部同意音译“黄台吉为“皇太极”,所以就正式将其定位“皇太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