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塘里叫“水蟑螂”的虫子,擅长潜水也能飞,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呢?农村里常见的蜻蜓,是害虫还是益虫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农村水塘里叫“水蟑螂”的虫子,擅长潜水也能飞,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蟑螂是人们最讨厌的一种昆虫,它是“四害”之一,不过,在蟑螂的前面加上一个水字,那么它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种美食。水蟑螂是我国南方淡水水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昆虫,虽然与蟑螂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与蟑螂并不是一个物种,差别也很大。蟑螂是害虫,那么,水蟑螂是害虫还是益虫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水蟑螂

水蟑螂当然不是蟑螂了,只是因为它的外观长的有些像蟑螂,而且生活在水中,才有了这个名字。并且水蟑螂的学名为龙虱,是昆虫纲鞘翅目龙虱科下的昆虫,而蟑螂是蜚蠊目下的昆虫,二者相差甚远。

整个龙虱科下约有160个不同的属,超过4000种不同的种类,它们广泛的分布于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的淡水水域中。在我国约有160种不同的龙虱分布,它们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比如广东、广西、湖南、江苏、福建、浙江等地,在我国北方较为稀少,仅在黑龙江地区有分布。其中,比较常见的龙虱有:大龙虱、小龙虱、短龙虱、锦龙虱以及东方三星龙虱等等。由于龙虱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高营养且能够药用的昆虫,所以,目前野外捕猎已经不能满足地方的需求,因此,近几年,我国广东、广西地区又引进了日本龙虱用于发展养殖业,而且已经成功。

所有的龙虱均为杂食偏肉食的昆虫,在野生环境下,它们主要栖息在稻田、水沟、小溪之中。与其他大多数昆虫一样,龙虱的生长发育也分为四个完全变态的过程,即卵、幼虫、蛹、成虫。除了在卵和蛹的形态下龙虱不需要进食外,无论是龙虱的幼虫还是成虫均主要以水中的鱼虾以及水生昆虫为食,甚至成年的龙虱还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很多的鱼。

龙虱之所以如此凶猛,要得益于它体内的毒腺,龙虱的体内具有可以释放麻醉性物质的毒腺,在捕猎时,它会先通过自己钩状的上颚咬住猎物,然后利用中空的上颚将毒液注入到猎物体内,等到猎物麻醉后,再注入消化液将猎物的肉液化,之后它就能够吸食猎物了(龙虱没有牙齿,不能咀嚼和啃咬)。

水蟑螂是益虫还是害虫?

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确定一下害虫和益虫的概念。首先,在自然界中的昆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人类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将破坏人类利益的昆虫定义为害虫,将对人类有利的一些昆虫,定义为益虫。

从这个角度看,水蟑螂生活在野外的水体中,并没有干出什么对人类的利益有损害的事情,虽然水蟑螂也有食草的习性,会偶然的危害水稻,但是,它的主要食物还是鱼虾和水生昆虫,而且许多水生昆虫会以水稻为食。所以,相比起水蟑螂偶然危害水稻来说,它灭害虫的能力要更强一些,也就是说对人类而言,水蟑螂是利大于弊的。

而且水蟑螂不但吃水生昆虫,它们本身也是一种中药,同时也是一道美食,对于人类而言,显然也是有利的。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说:水蟑螂不是吃鱼虾吗?怎么不是害虫?从表面上看,水蟑螂确实吃鱼虾,但是它们极少出现在鱼塘之中,而大都是分布在野生水体中。野生水体中的鱼虾本就不是人类的东西,而且螳螂也被称为益虫,但是它同时也是凶猛的肉食性昆虫会捕杀其他的动物,其中有益虫也有害虫。

因此,如果单纯的以水蟑螂会吃鱼虾就把它认定为害虫的话,那么,自然界中所有的猎食性动物都是“害虫”了。

水蟑螂如何过冬?

在我国分布的水蟑螂大都生活在南方,而南方的冬天相比而言比较的温暖,所以在南方水体中的水蟑螂是不需要冬眠的。但是,在我国的黑龙江地区是如何度过天寒地冻的冬天的呢?

作为一种昆虫,水蟑螂也是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的,所以,到了冬天它就会蛰伏起来。但是,黑龙江地区的冬季一般都在零下,所以天寒地冻下,它们很难在陆地上找到一个温度相对恒定的地方。因此,水蟑螂把过冬的场所选在了水底。虽然冬季河面会结冰,但是水底的温度还是在零度以上的。解决了过冬场所的问题,下面就得解决呼吸的问题了。

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水蟑螂是由陆地的昆虫演化而来的,进入水中之后,为了更好的适应水中的生活,它们在腹腔内进化出了“贮气囊”。贮气囊平时只是作为“氧气罐”来使用的,这保证了水蟑螂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下活动。但是到了冬季蛰伏时,水蟑螂一动不动的待在水底,无法呼吸,而贮气囊的氧气也不足以坚持整个冬季,因此,水蟑螂贮气囊的另一个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它可以直接吸收水中的氧气供给身体。虽然贮气囊的吸收能力较弱,但是在蛰伏期,水蟑螂的新陈代谢本就降低到了极致,所以身体也不需要太多的氧气了。

就这样,水蟑螂整个冬季都会待在水底,直到来年冰层融化后,再次恢复生机。

总结

水蟑螂在以前确实非常的常见,但是随着人类对它们的需求增大(食用和药用),它们的数量正在逐年的递减,甚至原本随处可见的一些水体中,如今它们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少了。从生态位的角度看,水蟑螂属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者,它们在水中鲜有天敌,而且成年后还具有飞行的能力。从食性上看,虽然它吃鱼虾,但同时它也吃其他的昆虫,而且在野生水体内,它们不会损害人类的利益,因此它是一种“益虫”。

农村里常见的蜻蜓,是害虫还是益虫呢

农村里常见的蜻蜓,是害虫还是益虫?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一说起蜻蜓,我们就会想起杨万里的这首《小池》!还有诗中那轻盈憩在荷尖的的蜻蜓!

蜻蜓,又称丁丁猫、蚂螂。其一生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其幼虫阶段生活在水里,称“水虿”,蜕变羽化为成虫后称“蜻蜓”。

羽化后的蜻蜓脑袋圆圆,眼晴又大又鼓;身子稍粗,有棱,背有透明薄翅两对;尾巴扁管状,细长。喜欢在池塘、稻田附近捕食蚊、蝇、蝶、蛾、蜂和其它飞虫。既是庄稼的好伙伴,也是农民的益友。

一、蜻蜓与观赏

蜻蜓不仅身形玲珑,体态轻盈,还种类繁多,大小颜色各异。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因此,人们常将其如蝴蝶一样,视为观赏类昆虫,每有蜻蜓出没的地方,必引来孩童追逐,游人观看。

二、蜻蜓与环境

蜻蜓的卵和幼虫阶段都在水里度过。因此,有蜻蜓的地方大多水质较好,少污染。也说明其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较好。

三、蜻蜓与害虫

蜻蜓的幼虫和成虫阶段都在为自己和人们努力。据统计,一只蜻蜓幼虫在水里一年能捕食3000多只蚊子幼虫(孑孓);羽化后的一只“马大头”蜻蜓每天就能吃1000多个小飞虫;另一俗称“青头楞”的绿蜻蜓,一天则能吃掉2000只左右的小飞虫!照此计算,蜻蜓在其成虫阶段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况且,这才是一只蜻蜓的贡献!千千万万的蜻蜓一年得捕食多少?喜欢数字游戏的人不妨算算玩玩。

四、蜻蜓与天气

蜻蜓还有另一方面的好处,那就是在气象预测方面的影响。在过去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常常根据其飞行状况判断天气。民间也因此总结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气象谚语。如:“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蜻蜓低飞,不风即雨”;“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雨迷迷”;“蜻蜓飞得低,出门带蓑衣”;“蜻蜓成群飞,天要下大雨”等。

五、蜻蜓的药用价值

蜻蜓的干燥成虫可入药。其性温,味咸。有解毒、止咳、补肾益精等功效。可治喉咙肿痛、百日咳和男性疾病。通常以3~5只入药。

综上,蜻蜓不仅是益虫,还给人们带来很多特别的、其它方面的好,是值得人们保护的昆虫之一。

欢迎关注土家族阿妹,谢谢分享、点评

保护庄稼的益虫除了青蛙还有什么

蚯蚓也是保护庄家的益虫,蚯蚓的口腔能翻出口外摄取食物,它将沙粒、土壤和腐败的有机物质包围起来,一起吞下去。

沙土经过蚯蚓的消化系统排出体外以后,不仅使粗糙变成细腻,干燥变成湿润,并把有机废物变成肥料,使土壤由贫瘠变成肥沃,又能消除环境污染,有利用作物生长。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能使土壤变得又松又软,有利于庄稼的生长。

猫头鹰:它的眼睛又大又圆,视力极好,能感觉到微弱的亮光,猫头鹰能在黑夜里捕捉老鼠,所以人类称它为捕鼠专家。

螳螂:像一片嫩绿的叶子,它有一双黑黑的眼睛,好象两颗宝石,还有一双锋利无比的钳子,螳螂捕食很有耐心,只要有害虫经过,螳螂就会来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