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幼教专业的,在网上看见很多幼儿园老师辞职的,是不是做这个真的没有前途?幼儿教师资格报考怎么进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学幼教专业的,在网上看见很多幼儿园老师辞职的,是不是做这个真的没有前途

辞职的确实不少,但是加入的幼师也很多,建议不要被消息误导。

至于幼教专业是否有前途?这得看你追求什么。

如果你想获取比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或者在经济方面及职位上面有太大发展也不可能。

我有个同学一毕业就是副园长,做了近三十年才熬成正园长。可大多数幼师在一个单位,干了一辈子还只是带班教师。这也是教师职业的弊端吧?也许这也是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如果你喜欢幼儿教育,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进步中获得成就感,那么相对其他阶段的教师,这种感觉幼儿教师最容易得到,因为年龄越小的孩子教育效果越好。

有个小同事去年刚考上编,上班不久就有点想脱离幼教,计划重新考小学教师编制。但她深思熟虑以后,感觉自己还是喜欢幼儿园的孩子,喜欢幼儿教育,最终选择留下来。

虽然社会职业有许多种,但是大多职业属于没“前途”的,如果把职业当成一种根据自己兴趣谋生的手段,也许更容易获得满足。

幼师更是如此。

幼儿教师资格报考怎么进入

你好,我是萱宁老师,很荣幸可以回答问题,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希望对您有帮助。

幼师资格证是需要在网上报名,然后现场审核后,参加相关省县市级教委组织的考试,分为理论和面试说课两部分。

1、理论考试是考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网上可查阅和购买相应书籍以及试卷。

2、面试是要求笔试合格后,才有面试资格。面试时首先需要有扎实基本功,重要的是钢琴舞蹈和绘画,其次是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考试通过后去医院体检,按照教委规定的时间提交资料,填写申请表,认证等。然后就等着领资格证了。

祝您早日考到幼师证,从事您喜欢的幼师行业。

幼教老师有前途吗

我儿媳妇幼师工作3年,专升本,三线城市,月资3500元,早7点多上班,晚6点多下班,常加班到8,9点,休息天也常加班,没加班费;寒暑假不上班没工资。不知她当时咋选了这个专业,正考虑改行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我的体会是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树立。

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特别是幼儿教师,他们的学生都是在人格正在逐步确立的时期,各种习惯养成的阶段,所以更要要求教师具有非常好的道德修养,热爱职业,乐于付出,关爱学生。

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是更好的从事教学的关键。

幼教工作者需要保持一颗童心,这是和学生交流的纽带,过硬的教学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和老师一起完成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与时俱进的敏锐思维。

幼儿教师的敏锐思维可以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当学生作为小孩子,发现教师时时都能保持思想的创新性和交流中的默契度时,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会不断增加。

四,要注重教师对幼儿心理学的不断学习。

幼儿这个交流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付出的努力很大,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去提升心理观察辅导能力,帮助孩子树立好的学习习惯和德能素质。

总之,教书育人责任重大,事业成就感也很有魅力和吸引力,向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致敬!



为什么还是有一些人坚持做幼师,行业前景在哪里

为何还是有很多人坚持做幼师?老幼师来回答你。

大家坚持的原因大概因为这两点:

1、编制身份问题。

编制身份在大城市可能影响不大,也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在小地方开来说,想抛弃编制身份确实需要勇气,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比较困难。

九十年代身份限制不是那么严格的时候,太多幼师转行了,现在定编定岗,身份转变基本不可能,除非辞职。

2、生活能力问题。

幼师做久了,我们容易与社会环境脱节,厌倦职业的时候首先可能会否定自己:我除了带孩子,还会做什么?

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面对社会环境都恐惧,最终她们会留下来,和孩子们待在一起。

也有的幼师是有了一些社会经历之后,选择回归幼师队伍的。

至于行业前景最好不要想,想多了只剩下焦虑?因为绝大多数幼师会在一线一直做到退休,极个别可以升职为园长。

我有位同学毕业就是副园长,等了大概二十五年园长退休,她才升为园长。

指望幼师创造财富价值也基本不可能,名誉也是少之又少,因为幼师的工作能力太难量化了。

也许最终的区别就在于家长的口碑。

孩子在幼儿园上课乱跑,不太听老师的话,老师天天告状甚至还劝退,我该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上课期间跑动,坐不住,而且不听老师指令,如果是一次两次或者一个月内,当然可以理解,也许孩子是没有建立规则意识,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但是如果是持续这样,自然会影响班级秩序,影响其他小朋友,老师自然会有意见。如果是到了幼儿园劝退的程度,那说明孩子的情况是比较严重了,毕竟幼儿园是不会随便劝退孩子的。而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孩子一定遇到感统方面的问题了。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一直打扰着老师和家长等。像题主说的情况,孩子跑来跑去,不听话,实际可能是孩子根本没有接收老师的指令,说通俗点,就是孩子完全不知道老师说了什么,所以他才会和人互动不起来。

遇到这种情况,其实也很普遍,父母第一要务是要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帮助孩子恢复接收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训练是需要长期练习的。其实可以等孩子训练有效果了再上幼儿园比较好,因为这时孩子能够正常接受事物,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同一个起跑线,也不会受到其他小朋友和家长的意见。

所以,不要纠结老师是否负责,是否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也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因为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教师如何更好的践行教师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更好的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做到一条就够了,那就是热爱这个职业,时刻去母爱他(她)们。这就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需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身上的肉,是父母掌上的明珠,是父母的最爱,每一位幼儿在每一个家庭里的位置和重要性是世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