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什么级别?清华大学伟伦楼是用谁的名字命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什么级别

没有特定的级别。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是由何梁何利基金设立的奖项,是三个何梁何利基金奖之一,奖励在特定领域有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就的人,特别是近年来有突出贡献的人。

1994年3月30日,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_琚、何添、利国伟先生捐出1亿港元,在香港设立社会福利慈善基金,设立何梁何利基金奖。1994年5月13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截至2017年3月,何梁何利基金市值为6.83亿港元。

根据何梁何利基金会的官方网站,每年2019年1月选择一次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截至2017年,该奖项已颁发24次,共有1021人获奖。


清华大学伟伦楼是用谁的名字命名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伟伦楼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于1995年开工奠基,1997年5月落成。总投资4000万元,由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恒生银行董事长、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利国伟先生捐赠了2000万元港币、1500万元人民币,故该楼取利国伟先生及其夫人易海伦女士姓名中各一字,故冠名伟伦楼。
利国伟,大紫荆勋贤,CBE,JP(英语:Sir Quo-wei Lee,1918年8月5日-2013年8月10日),香港银行家、政治家及教育家,1983年至1997年任恒生银行董事长,1968年和1976年先后获香港政府委任为行政及立法两局非官守议员,1978年退出两局后,于1983年至1988年再仕行政局,并于1982年至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

利国伟的人物简介

利国伟先生是香港著名财政金融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世界经济著名人士,“何梁何利基金”的创始人之一,祖籍广东开平市赤水镇沙洲管理区水井坑村。利国伟夫妇热爱祖国,关怀乡亲,热心支持祖国和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功德所及,惠泽梓里。
改革开放以来,利国伟伉俪在江门五邑捐资达2.2亿元港元,其中在开平捐资近1.5亿元人民币,兴建60多所中小学校,医院、文化教育等150多个项目。几十年来,他慈善为怀,为公益事业和慈善机构慷慨解囊捐款赠物。他设有伟伦慈善基金会,分别取他名字中的“伟”字和结发妻子易海伦名字中的“伦”字作为基金会名称。捐办的事业涉及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化、公共设施,乃至赈灾,济贫、恤难等。   利国伟为香港利氏家族成员,其祖父为利文奕与利希慎之父利良奕为亲兄弟,即其父利树培与希慎置业的创办人利希慎为堂兄弟。
2013年8月10日,利国伟在香港沙田韦尔斯亲王医院辞世,享年95岁。

何梁何利奖可以帮助申请杰青吗

何梁何利奖可以帮助申请杰青。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的宗旨是通过对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

何梁何利基金的由来

1994年3月30日,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各捐资1亿港元于在香港注册成立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基金的投资市值总共3亿9千万港元。5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成立庆典。2005年6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通过补充契约条款。

10月12日,经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批准修订的基金信托契约之补充契约条款,将基金捐款人统一变更为,与捐款人有关的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即何善衡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何添基金有限公司和利国伟博士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

利国伟的主要成就

伟伦基金会:由利国伟及妻子利易海伦创立,名称以两人的名字组成,从事慈善公益。 何梁何利基金:由何善衡、梁?琚、何添和利国伟四人于1994年成立,名称以四人的姓氏组成,从事慈善公益。 伟伦堂:位于香港薄扶林沙宣道,香港大学学生宿舍。 伟伦楼:位于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1995年奠基,1997年落成启用。 利国伟爵士金融研究生奖(Sir Quo-wei Lee Postgraduate Prize in Finance):1997年设于英国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位于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启用冠名。 利国伟日间复康护理中心:隶属于香港复康会,2010年启用。 利国伟堂:位于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2011年启用。 利国伟堂:位于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2011年启用。 利国伟心血管治疗中心:位于香港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2012年4月揭幕。 利国伟厅:位于亚洲协会香港中心,2012年启用。 利国伟中大金禧奖学基金:2012年设于香港中文大学。 圣约翰学院利国伟爵士奖学金(St. John’s College Sir Quo-wei Lee Fellowship):设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

香港恒生银行的历史

1933年恒生银号创办时期,4位创办人中,何善衡出资最少,只有港币1,000元,但他却与恒生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恒生银号最初设于银号钱庄林立的上环永乐街70号一幢旧建筑物内,面积只有800平方呎。当时,银号董事长由林炳炎出任,经理和副经理则分别为何善衡及梁植伟,全银号职员仅11人,规模较小。初期主要经营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的业务。开业首年,获利10,389港元。恒生银号以香港为基地,其后业务扩张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大陆富户纷纷南下,急于把银元兑成港币。由于恒生已在中国大陆遍设业务网络,生意滔滔不绝。中国国民政府急需外汇以资军费,恒生更独家代理政府的兑换业务,从中抽佣,获利甚丰。
1941年,香港沦陷,恒生被迫停业。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同资金及18位员工往澳门暂避。由于当时澳门已有由区荣谔创办了同名的恒生银号,他们遂改名“永华银号”继续经营。
1945年,香港光复后,他们返港,并把恒生银号搬往新址中环皇后大道中181号自置物业重新开业,新店规模较以前大。1946年,利国伟应邀加入,主理海外黄金买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中国大陆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至韩战时期,联合国对中国大陆实行经济封锁,这既打击了海外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信心,也对原先拥有大陆网络的银行业务不利。此外,战后香港经济起飞,制造业及地产业崛起,借贷需求增加。在这两种因素下,香港的银行开始转型。
由于失去了中国大陆的联系,恒生也开始了业务转型。1952年12月5日,恒生注册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港元,实收资本500万港元,并成立新的董事局。当时,林炳炎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长,梁植伟任副董事长,何添任总经理。1953年,恒生迁入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63至165号一幢5层高的自置物业,全面开展商业银行的业务。
当时,恒生主要客户是巿民大众及中小型企业。何善衡为职员订下了一系列服务守则,规定员工必须以诚待客,深得社会大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