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荚半两有必要收藏吗(我同学有一枚书有“半两“的铜钱,请问是哪个朝代的好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我同学有一枚书有“半两“的铜钱,请问是哪个朝代的好

  “半两”大都是秦半两,汉朝也有。
  秦始皇统一币制后,“半两”钱就成了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半两”钱外圆内方,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二字分别列于穿孔两侧,钱文凸起,据说是丞相李斯所创,布局严谨,笔划方折,雅卓刚健。“半两”钱圆中有方,方外有圆,刚柔并济,静动结合,达到了匀称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 半两”钱的造型极具政治色彩,它是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吕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下一上,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形皆有分职 ,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秦代的统治者认为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秦“半两”流通到何处,皇权威仪就散布到何方。
  “半两”钱上的数字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秦“半两”重十二铢(秦代二十四铢为一两),直径十二分(3.2厘米),穿孔的边长各为六分(1.2厘米),这些数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数。“六”是阴阳五行中水的记数,如此众多的六出现在钱币上绝非偶然,是古人一种思想含义的体现。
  此外,从材料利用和制作工艺来看,“半两”钱的造型比其他任何形状都节省铸材,是一种最优化的选择,而且中间的方孔便于固定锉修。说明当时的人们在材料利用和工时效率方面都有过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总之,秦始皇为了统一大业所实施的措施是顺乎历史发展潮流的,是革命的,进步的。币制的统一,大大地便利了全国各地之间的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它既有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也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方便,同时促进了辽阔疆域内经济共同体的形成。秦“半两”钱在体现皇权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效率观念。它集实用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身,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初的钱币仍然称半两,汉半两钱前前后后铸行过五次。刘邦时的半两又称为“荚钱”或“榆荚半两”,这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
  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铸币 权收归中央,禁止民间铸钱,并于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王莽钱币榆荚半两价值多少人民币

王莽钱币榆荚半两,真品常见版式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200左右;不过也有特殊品种版式。

中国古代历史上刘邦统一了中国用的什么钱币

铁钱是中国古代以铁铸成的钱币。由于铁的价值小,所以铁钱的铸造,意味着货币的贬值。
中国铁钱的铸造始于汉代。而最早的铁铸钱,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称帝时(公元25年-36年)铸造的铁五铢。但据1956年衡阳出土的“西汉小半两”铁钱和1960年从长沙古墓中出土的“面文篆书半两,方孔无廓与有廓两种形制的铁钱,轻重与汉武帝四铢半两相近”。这种铸于西汉早期的铁钱才应是我国最早的铁铸钱。按年代推算,距今已有2000多年!
公孙述
西汉成立初年,汉太祖刘邦并未改变货币制度,一直沿袭秦朝,使用半两钱,而直到汉武帝确定五铢钱为止,当时的钱币依然和之前一样,因而也被称为半两钱,为西汉半两。西汉半两前后共铸造了五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改变:
西汉半两
第一次:汉太祖刘邦时期的半两钱也被称为榆荚半两或者是荚钱,这种钱币的重量是2.1克,即三铢,是秦半两的四分之一。实际上,民间私自铸造的半两钱都达不到三铢,因而到了汉惠帝时候,已经明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钱币。
西汉半两
西汉半两
第二次:吕后时期吕后时期的西汉半两重量是八铢和五分。据史料记载,吕太后亲证之后,觉得钱币太重,行走携带不便,钱币重量太轻,又容易折损,因而在高后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86年的时候,铸造了八铢半两钱。这种钱主要是减重,其特点是体大肉薄,而且背面没有文字。此时西汉半两的书体扁平,有隶书的趋向,钱币的直径是2.8厘米到3.2厘米之间,重量在4.8克到5.5克之间,是西汉半两中最大的。其制作非常工整,而且此钱流通不久,就被很多商人私自熔化,改成小的荚钱牟利。六年之后,高后不得不停止铸造,改成五分钱,重量只有2.4铢,为秦半两的五分之一。
西汉半两
第三次:汉文帝时期。公园前175年,汉文帝下令铸造了四铢半两,也被称为四铢钱,其直径为2.4厘米到2.6厘米,重量是2.2克到2.8克,穿孔很小,没有外廓,制作工艺比较规范。汉文字铸行四铢半两钱顺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需要,因而之后的三四十年里一直没有改变,百姓也得到了一定的安稳。
西汉小半两
第四次:景帝时期。在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汉景帝就下令削减诸侯王国官吏等措施,把行政大权归拢中央。公元前144年,下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货币,同时只准许郡国铸币。而郡国都是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因而此时的西汉初步掌握了铸币权。
西汉半两
第五次:到汉武帝时期,刘彻推行了五铢钱,此时的钱币无论是重量还是大小,都极为规范,因此也被称为半两钱。而从汉太祖时期到汉武帝时期,所铸行的钱币都被称为半两钱,因而统称西汉半两,受收藏人士追捧。
西汉半两
西汉半两
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又铸“铁五铢”(梁铁五铢),重五铢(二钱),体形体略小,背纹四出,是我国首次大批量铸造的铁钱,因而使当时的物价飞涨。
铁五铢

榆荚半两的介绍

榆荚半两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成色年代:西汉早期 。因形如榆荚,称为“荚钱”。“荚钱”一般甚为轻薄,轻重不一。

一枚榆荚半两钱现在市价多少

榆荚半两钱可是汉初的货币,如果是真的,价值不菲哦!!
汉初许民铸钱,为图大利,各地豪强大户私铸纷起,钱愈铸愈薄,成为孔大体小、形如四片榆荚的小钱,被称为“榆荚半两”。据说,厚仅0.2毫米,是中国最薄的古钱币。
《史记·平准书》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馕,作业据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于是,为秦钱重难民,更令民铸钱”.《汉书·食货志》称:“更令民铸荚钱”。荚钱系民间的一种形象比喻,因其轻薄,状如榆树的果实,钱文“半两”,故称榆荚半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