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古代的规矩,钱学森可以被授予什么样的谥号?易经中经常使用的“贞”字是什么意思,求具体解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按照古代的规矩,钱学森可以被授予什么样的谥号

文臣谥号,【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与之搭配的字有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唐代时期,以“文贞”为文臣最高等级谥号,如一代名相魏徵、张说、陆象先、宋璟等都是谥号文贞。宋代时期,为避讳宋仁宗赵祯,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正成为文臣梦寐以求的最高级别谥号。后来范仲淹、王旦、耶律楚材、李东阳、刘统勋、曾国藩等谥号“文正”。

明武宗时内阁首辅李东阳,因病致休,临终时,他的好朋友内阁大学士杨一清来看望他,见他临死前还在为谥号担忧,言道:皇帝说了,给你“文正”的谥号,没想到李东阳听到后,直接翻身在床上向杨一清磕起头来,可见“文正”对于文臣的魅力有多大!

对应的,武将谥号第一字是武,一般搭配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等字。明初名将徐达就是谥号“武宁”。

此外还有一种就是文武大臣通用的“通谥”,以忠字开头,后跟武、文、定、烈、简、肃、毅、敬等字。忠武为最高级别,诸葛亮、郭子仪的谥号即为“忠武”。

回到问题,钱学森可以授予什么样的谥号?作为“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报效祖国,被誉为我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等。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说,钱学森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的回国让我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此外、钱学森曾历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第七、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2009年10月31日,钱老去世。

谥号正释义: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谥号贞释义: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谥号忠释义: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

综上,钱学森当得起“文忠”的谥号!

易经中经常使用的“贞”字是什么意思,求具体解释

在学术界,对于易经中“贞”的意义,一直是有争议的。

大陆学者大都训为“卜问、问”。但饶宗颐认为,有些“贞”应训为“卜问”,而有些“贞”应训为“当值”呈“正”或“定”;舒莱认为正确的解释应是“人们为了探求应该遵循的正确道路而测验”;倪德卫认为应解释为“正式认定占卜结果的正确性”;拉夫布莱认识可译为“主礼占仪”;高岛谦一认为应训为“正”,意思是“正命辞”。

徐有贞为何没有像秦桧一样遗臭万年

徐有贞是苏州人本名徐珵,26岁时考上了中进士。他的长相一般貌不惊人,但是很有智慧与谋略,学识渊博、博学多才,对于地理、兵法,还有水利和阴阳方术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除了文他对武也很喜爱,每天都会练习武艺,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

土木堡之变后,当时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徐有贞就提出了迁都,但是遭到了于谦的强烈反对,于谦当时就表态如果有人要说迁都之事,就立即斩首。也就因为徐有贞提出了迁都之事,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提升的机会,甚至还因为此事,遭到朝中大臣的讥笑。后来徐有贞想得到国子祭酒这个职务,通过于谦的门生向他请求推荐。

于谦当时向景帝推荐过徐有贞,但是景帝没同意。而徐有贞就认为于谦没有推荐自己怀恨在心。在景泰年间的时候,黄河决口七年,徐有贞就奉命去治理黄河,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治理,黄河终于被治住了,他也圆满完成了朝廷交办的事情。有了治理黄河的成果,他也就成了著名的水利专家,去各处治理河道,官职也就得到了提升。

在景泰八年,徐有贞与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太常寺卿许彬,一起谋划搞一次政变,将朱祁镇拥立为新皇帝。最后政变成功,朱祁镇成了新皇帝,在复辟的当日对政变中有关功臣进行嘉奖,徐有贞就成了明朝的内阁首辅。于谦等人被捕入狱了,对于是否杀掉于谦,明英宗还是有犹豫的,徐有贞因为怀恨在心,就谏言杀了于谦。

我觉得如果从为人处世这方面来评价徐有贞,可以说他是一个小人,算不得君子,但是如果从文化贡献这方面来评价徐有贞,他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

古代的政治斗争往往不需要真正的理由,而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就可以。就像当年徐有贞诬陷于谦一样。徐有贞诬陷于谦有意立襄王世子,并且鼓励其他官员上奏。但是英宗并不打算杀于谦,英宗说于谦是有功之臣,徐有贞回答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正是这句话杀死了一代忠臣,也得到了徐有贞得到千古骂名。徐有贞的这句话被后人转化为两个更有意义的词“意欲”这也成为一个不公正的案件,给人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

事实上,徐有贞一直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作为明代书画大师祝枝山的祖父,他作为一个年轻人中温文尔雅的博士学士而闻名,在军事战术、天文地理等方面都有独到的造诣。明英宗早年登基的时候,是徐有贞慷慨进言,愤愤地谴责明朝的军事和政治弊病,从那时起,名望上升。

而且徐有贞在科学物理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他的“水箱放水”实验引领其他国家好几百年,成为很多治理水工程的基础理论。后代利用他的这一理论治理水患,他也成为最杰出的水力工程学家。

但是,后期他却一直给人以“小人”的姿态,“冤杀于谦”、“夺门之变”等这些丑陋的行为。可能他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结果彻底抛弃了他唯一的羞耻,利用明代宗重病的机会,发动了“夺门之变”,而且愚弄了明英宗,明英宗本可以合理合法地继承皇位,却冒着危险发动政变,导致于谦含冤被杀。

害死名臣于谦的首辅徐有贞,为何能成为一些江南文人的偶像呢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的,人也是如此。

历史上有很多人的确有才,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和成就,但在政治上都有极大的污点骂名。

徐有贞最大的污点就是谗杀于谦。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他谗杀这个事情,可以看出两点:

一是徐有贞品行有问题,过于追求功名。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瓦剌首领也先率领蒙古大军进逼北京,徐有贞托言星象有变,建议迁都南京,遭到了兵部尚书于谦的斥责:“言南迁者,可斩也”,因此对于谦心怀不满。后来于谦带领北京军民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这相当于打脸徐有贞的南迁之议,因此他常受到同僚的取笑,“久不得迁”,官职一直原地踏步。

可是他追求名利的心很重,当初提议南迁就是想取得首倡之功的。无奈,为了升迁,他便通过于谦的门生向于谦求取国子祭酒一职,于谦也向景泰帝举荐他了,但是他提议南迁给景泰帝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说“此议南迁徐珵邪?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