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为宙(你认为什么是宇宙,什么是世界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你认为什么是宇宙,什么是世界

你认为什么是宇宙,什么是世界?这个问题有意思,乍一看好像宇宙跟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宇宙,其二者没有区别,可是仔细琢磨之下有发现其二者存在不同之意,本着科学的思维,追本溯源的态度,本人查阅资料,下面对其二者进行说明。

宇宙:《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所以宇的本意为上下四方,指的是空间;而宙的本意为往古来今,指的是时间;宇宙是无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的统一。所以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

世界:世,从卅而曳长之。三十年为一世。本义:三十年;界,从田从介,田的边介。本义:边垂,边境。世界本意也是有限的时间与有边界的空间的统一。所以广义上的世界指的是对时间与空间在有限的人类认识中的统一。

上面的介绍有点拗口,可能不好理解,下面我就把二者的区别从不同的方面罗列出来,以便大家理解:

1、宇宙强调“万物”本身,而世界强调“万物”在人类意识中的“反应”,即对“万物”的认知。

2、宇宙强调万物的无限性,而世界强调人类认知的有限性。

根据上面的介绍,我们发现中国古人对“物质”与“认知”,无限与有限已经有相当深刻的认识,我不知道英文中有没有类似宇宙与世界的区分,但是从对宇宙与世界的区分,确实能看出中国古人的智慧。

谢谢大家,这里是白说世界,用数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跟大家一起对文化知识追本溯源。原创不易,如果大家对我的观点有不同的想法,请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你若关注、我必回应,互关互动!

支持宇宙是平坦的证据有哪些

宇宙是一个广阔无垠的太空怎么会有平坦之说。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这是可以肯定。

你了解的世界是什么

谢邀。中国有句古话,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世界之大,不可想象。人类生存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什么是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换句话说,宇就是空间,宙就是时间。据科学研究,有十亿个星系称为总星系。人在宇宙当中显得十分渺小,微不足道。对世界了解的太少太少了。多数人对自身都不了解,比如说,人生就是一个小宇宙,人生有60亿兆细胞,血管的长度十万公里。是地球长度的2.5倍。地球才八万里。人参微血管细度相当,人头发细的二十倍之一。因此说,未了解未知的东西太多了。人类总是在不断的探索当中,一代又一代的接力。研究的成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活着总没有十全十美的,十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边齐。何况对世界的了解。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有四句遗言,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开花落,流水不断。他真正的了解了世界。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是不是世界上提出最早的宇宙时空观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对于这首北朝民歌,我们并不陌生,从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反映的内容无疑是属于草原民族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来到草原,就会发现远天一色,天好比一个穹盖,地好比一个棋盘,整个天地连接在一起,融为一体。在浩瀚的天地间,人类的终极问题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天地从哪来?到底有多大?

战国时代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对宇宙概念明确写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意思是:宇表示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即表示空间。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即表示时间。

时间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抽象概念,如果宇宙存在一个结局的话,并不是时间走到尽头,而是宇宙中的所有区域都达到“绝对零度”,一切分子的运动都停止,当宇宙陷入永恒的静止后,对于人类来说,时间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可是对于宇宙来说,宇宙空间仍然存在,只不过一切都进入了静止状态。从目前来看,宇宙迎来这样的结局需要漫长的时间,毕竟宇宙中还存在这么多的恒星以及大量的天体,即使这些天体在漫长的时间中一一消失,仍然有暗物质和暗能量在支撑着宇宙运转。近年国内学者利用数理方法提出了一个体现宇宙成分量及之基本面的表达式:量项维物基,描绘了以空间——星分子、原子、粒子——声热光磁电力运动为核心的事物体系在宇宙结构层所起的关建作用,显示以空间——星分子、原子、粒子——声热光磁电力运动为体系的产物是形成宇宙物质和时空存在的基本要素。

《庄子·逍遥游》认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即整个天地是由于气构成的,并且是无限的。后来的宋钘、尹文继承了庄子的元气观念,将世界万物的本源追溯到“元气”。后来的名家著名代表人物惠子则提出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历物十事”,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其实越是看似简单的理论就越难证实,在我们的理论中,绝对零度和有质量的物体达到光速一样,是永远无法真正实现的,因为有质量的物体达到光速后,质量也会变成无穷大,因此有质量的物体无法实现光速,而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如果达到绝对零度后,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会变成0,也就是停止了一切运动,一切陷入永恒的静止中,也就说说一旦达到绝对零度后,时间和空间都会失去意义,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害怕的答案。

宇宙有多大呢?其实,这个问题,直到现在,在科学界也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可以说,宇宙对于我们地球的人类来说,是无边无际的,因此,现在科学普遍也认为,宇宙是无穷大的。这个说法,在我们国家东汉的时候,便由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来过,他曾经说过,“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晋书·天文志》记载“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这种观点认为,“天了无质”即天体是没有形质的,不是一个实体,而是无边无际的气。而日月星辰则依托于气体在宇宙中漂浮运行,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轨道,有规律、有秩序的不停运转。这就是著名的“宣夜说“——整个宇宙是无限的,充满着气体,世界是由气构成的,因此呈现出虚空的特点,所有的天体都漂浮于气体中,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轨道运行。这种思想与西方天文学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惜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引起多大重视,几近失传。

宇宙?我个人认为其实宇宙这个概念,不只是我们脑中所理解的那个无边无际的空阔的地方,它大到极致是宇宙,小到极致也是一个宇宙,也许我们这个地球,在远处某个高等级的智慧生物的眼里,就像蚂蚁一般。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用绝对常量去测度各种变量以求取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是人类的小智慧;而用无限长的时空质尺子去测度“历时有尽”的事件和“占空有界”的物件以创造万事万物,则是宇宙的大智慧。人类若能够从中有所领悟,必能够走出“相对”的迷宫,步入“绝对”的圣境!

请问“天地方圆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怎么理解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也是时空观。

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思想都是立于道,立于天地的全息命题,从不可割裂的宇宙大系统来看待问题,舍小我而从大我,从大我而入无我,从无我而生智慧,然后洞悉宇宙的规律,再来指导人类的生存问题。

四方上下曰宇。这是包涵了“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空”指虚空,无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