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粹京剧那个角色扮演最难?京剧界历史上,叶金援有哪些故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中国国粹京剧那个角色扮演最难

京剧那个行当要演好了都是很吃功夫的,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不是说着玩的。具体到行当上个人认为铜锤花脸是以唱功为主的行当,铜锤的唱用大嗓儿,要唱出气势唱出威武来,所以用气量比其他行当

要大的多,很吃功夫。界内有这么说法叫“千生百旦一净难求“,说明了这一点。

京剧界历史上,叶金援有哪些故事

叶金援先生,生于梨园世家、武生名家、梅葆玖的助理和秘书,至16年已与梅葆玖共事十六年,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大武生、王金璐老师的得意高徒、京剧名家、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有名武生演员叶金援他出生于梨园世家,从艺几十年,他对京剧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他一位武生演员,优秀的天赋条件和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成为在舞台上极具光彩、文武兼备的大武生。叶金援的祖父叶春善是著名的戏曲教育家,是京剧界富连成科班的创办人,父亲叶盛长是著名的老生演员,母亲谭秀英是谭富英的胞妹,伯父叶盛章是著名的武丑演员,伯父叶盛兰是著名的小生演员,他们都是各自行当、流派的创始人,到了叶金援已经是第三代了。姐姐叶红珠、堂兄叶蓬、叶少兰都是京剧界的佼佼者,三代人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对于他来说,有一种责任感,京剧事业就好像是自己家里祖传下来的,有一种推卸不掉的责任,家里面请来了老师来教授他一些最基础的京剧表演的基本功,后来呢,十岁以后,送他到了北京市戏曲学校,从事了京剧事业的学习。他开始的启蒙老师是京剧著名武生杨派武生孙毓堃先生,在学校期间一共八年,完全是学习传统的京剧艺术的表演,在学校期间受到了严格的京剧方面的训练,孙毓堃老师教授了他很多武生剧目,从《挑滑车》、《长坂坡》、《艳阳楼》、《八大锤》很多剧目,1966年他被分配到北京京剧团,开始正式走入了演员的艺术生涯。在1979年叶金援他拜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先生为师,王老师开始手把手的、一出戏一出戏的对他进行教导,首先第一出戏给他排的是《三打祝家庄》,这出戏对他印象很深,给他一招一式的教导,《三打祝家庄》以后,又给他排了像《挑滑车》、《战马超》、《八大锤》、《连环套》、《长坂坡》、《汉津口》一系列剧目,这样每演一个剧目,都经过了王老师重新加工和整理,所以在他武生这个行当里,他所取得的成绩,一点一滴的成绩,都是跟他恩师王金璐先生辛勤劳动和对他无私的培养分不开的。

叶金援与王金璐师徒走过了当时二十多个(几十多个)近头,王先生以艺精德高在梨园界受到尊敬,他在年近八旬时仍未脱离舞台,对学生特别的真诚,教戏特别认真,在为徒弟们说戏的时候,他从来是一遍遍地示范和讲解,流着和学生们同样的汗水,叶金援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适合自己条件和发展的好老师,他主动求艺,从不懒惰。多年来,他演过的每一出戏都饱含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心血。王金璐也为有叶金援这样的争气的好徒弟而感到欣慰。王金璐也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在舞台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他(叶金援)想一个演员要在舞台上能够获得一定成绩,获得观众的好评和掌声,就必须在下面付出十位百倍的辛苦才行,他就本着在台上一分钟,台下就得有几年功这个教导,每天不管出多少汗,累得一身疲惫不堪,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回到家里才觉得这一天没有白过,他觉得在武生这个行当当中,确实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一定的成绩。

叶金援艺全面、戏路宽,他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扮演的杨六郎、高宠、孙悟空、赵云、林冲极富特色,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他学习武生剧目的同时,他自己在老师的启发下,老师说,你学我可以,但是不能完全闭塞,就是没有自己的想法,老师怎么来,你怎么模仿是不行的,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悟性,才可以把自己所从事的这个事业才能进一步上一个台阶,才能更加升华,他按照老师的这个要求,自己多看书,多看其他武生艺术家的表演,看他们的录像、听他们的录音,他觉得武生这个行当确实是一个不能像单纯的技巧表演,武生同样像老生一样,要在唱、念、表演,对人物的刻画都要有一定的层次,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武生演员,他在1988年自己表演了一次京剧专场演出,当中有四个折子戏,其中有《野猪林》、《洗浮山》,这样一个亦文亦武剧目。《洗浮山》这个戏已经绝响多年,过去他据老先生讲,余叔岩先生演过这出戏,但没有录音、录像,鉴于当时科学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所以几位老先生共同为他回想当年余先生是怎么演的,怎么唱的,给他写了唱词、编了唱腔,一字、一字的教他,所以他对老师这种的教导,牢记在心。所以不但是在基本功、在腿功、腰功,在武打方面下了一定功夫,在唱腔和念白上也下了一定功夫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武生演员,他在演了《洗浮山》的同时,也演了一些红生戏,红生戏他很早就想演,王金璐先生跟他讲,红生戏演的是内心的分量,就像武生戏的《连环套》剧目一样,一定要经过多年的舞台艺术积累,有了大量剧目的学习和积累和实践经验,才能把人物演好,所以在当时近几年他才开始演红生戏,武生行当包括了短打武生、长靠武生甚至红生和猴戏这么好几类,作为他在几十多年(当时三十几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也是本着这个目标来要求自己,演了大量这方面的剧目。他的短打剧目像《三岔口》和武松的一些剧目,像《狮子楼》全部《武松》、《蜈蚣岭》、《探庄》、《夜奔》;长靠戏演的像武生重头戏《挑滑车》、《长坂坡》、《八大锤》。长靠的像马超的《战冀州》一些剧目,一些文武方面的,像黄天霸的八大拿的戏,像《连环套》、《恶虎村》这些剧目,而且还有一些勾脸的剧目,像《艳阳楼》、《铁笼山》、甚至像一些杨七郎《金沙滩》一些剧目,都曾经进行过演出,还有猴戏,猴戏也是武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像《闹天宫》、《十八罗汉》这些猴戏,自己也是进行学习。

朱家溍、刘曾复、吴小如和王金璐这四位资深的京剧专家他们经常观看叶金援的演出,并对他的表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吴小如说,他感觉到,金援有今天这个水平,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除了他先天的嗓音好,扮相不错。后天,他勤学苦练,除了他主观条件之外,他觉得跟这个老师的教诲也有关系。朱家溍评价他扮相漂亮,打得也冲,身上边式,嗓子也好。刘曾复他总觉得金援呢,他有学杨小楼有特殊的条件,个头合适、扮相合适、嗓子合适。王金璐说,他不但有武生条件,文的方面也有条件,他首先,嗓子好,演武生戏也有高音也有炸音都很好,演老生戏他也能够顺的下来,软的下来,这些东西,他有这个条件。

师徒二人一个尊师重道、虚心求教,一个无私育人、倾囊相赠。叶金援的勤奋好学是众所周知的,为了继承前辈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领悟艺术真谛,他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向老师的请教。

他跟王金璐先生学习了很多的剧目,给他印象很深的是王老师的艺术风格,他在宗杨派、黄派、尚派,几方面他都吸收这些各家之长,而且他的整个的表演对于人物刻画,对于外形的造型,叶金援他觉得都是比较所谓武生的几个方面稳、狠、准、帅,他在学习王老师的动作当中,王老师也说不要死学,不要光把每个动作记住了,要根据自己身体的特长,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来有机的吸收老师对你的教诲以后,根据本身条件结合起来。他们在景山公园的时候,朱家溍老师就跟他讲,说武生的念白要借助一些假音,也要有一种虎音,就是比较,要有阳刚的气派,他说你比如一个很简单的通名,姓赵名云字子龙,一般的念就是“俺姓赵名云字子龙“,也可以,这样就没有虎将、大将赵云这样一个人物在曹营里七进七出这样的气魄,当年杨先生这样念,“俺,姓赵名云字子龙“,有虎音还要勾假音,所以呢,作为他学还有很多学不到的地方,但是朱家溍老师念的杨派念法,是很到位的非常好,因为他们这一代没有看过杨小楼的表演,只能听到他的一些录音,所以对于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学习前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财产,对他们这一代是非常重要的。

郭德纲《挡谅》是给谁写的

《挡谅》是著名相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