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的名字叫什么?道光简
发布时间: 2023-07-06

道光皇帝的名字叫什么

道光皇帝一般指爱新觉罗·旻宁。

清朝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努尔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举措。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圆明园,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葬于清西陵慕陵。

扩展资料:

道光皇帝的为政举措:

1、政治

改组军机:

旻宁继承大统后,此时的首席军机大臣托津已经66岁,戴均元已有75岁高龄。旻宁即位39岁。君臣之间年龄悬殊,而且这样一班人能力不大,经常倚老卖老,对新皇帝也没做到毕恭毕敬。所以,旻宁将要撤换军机大臣。

在登基大典举行完的第十天,嘉庆二十五年(1825年)九月初七,旻宁就抓住了“遗诏事件”,以此大做文章,从而成功撤换领班军机大臣。旻宁令托津、戴均元退出军机处之时,命曹振镛在军机处行走。

整顿吏治:

旻宁对于吏治整顿也有所行动。嘉道时期,官吏贪污之道除漕运和盐政外就是河防。为堵塞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旻宁要求禁止河工费让过往的官员、贡生、监生染指。这年四月,他还处分了一批贪污的河工官员。

清查陋规:

旻宁执政仅半月,即于九月十道光帝与孝全成皇后一日下诏清查陋规,诏书中称:“箕敛盘剥之风日甚一日,而民间之储藏概耗于官司之朘削,因此民生困极。与其私取,不如明给。”

“各省的陋规,如舟车行户、火耗平余、杂税存剩、盐当规礼,其名不一。有此地有而彼地无者,有彼处可以裁革而此处断不能裁者。虽然明令禁止,照样巧取豪夺,上司借此恐吓属员,小民为此控告官吏。不如明立章程,加以限制。只是各省情形不同,令各地督抚将所属地区陋规逐一清查,应存者存,应革者革。”

此后再有搜刮者,一经查出,即从重治罪。然而只是说出了其致弊之由,而无切实整顿办法,未免徒托空言。凡臣工建言,必须有关于国计民生之大,补偏救弊之实,才能于事有益。若只泛言空论,而无具体办法。

2、文化

旻宁与嘉庆帝一样都算是因循守旧的帝王,但旻宁毕竟比嘉庆帝多点改革精神。这里不妨举个小例子。《康熙字典》,恭维者说无一错误,直到乾隆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一部分,但惨遭文字狱。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七年(1827年),旻宁就冲破传统观念,让王引之作《字典考证》20卷,纠正它的错误。

3、军事

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琦善与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旻宁大为不满,旻宁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七日,英军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发起虎门之战。

旻宁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二月二十三日进攻虎门炮台,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二月二十六日,英军又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

平定回部: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孙子张格尔利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参赞大臣静斌残暴压迫的不满情绪及其宗教影响,纠集安集延、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煽动叛乱,纠集起数万人攻占了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四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

旻宁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清军3万余人以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为统帅入疆平叛,在新疆人民的帮助下终于在道光七年(1827年)三月击败张格尔,收复四城。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张格尔被解送京师,旻宁亲临午门受俘,并颁发谕旨,历数张格尔煽动、组织武装叛乱和背叛祖国的种种罪行。

平定张格尔叛乱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义,这是旻宁一生最大的功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简介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1820—1850)。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道光帝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撷芳殿,母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嘉庆即位,册喜塔拉氏为皇后。)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共19179箱、2119袋,总计2376254斤,在虎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紧张关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伊始,骄傲自大的道光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将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主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人,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此后,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社会。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再也没有康复希望,急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盒,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