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有没有请示过刘备?反水浒小说《荡寇志》有没有可能拍成影视作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有没有请示过刘备

一,《三国志》中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这句话是说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在当年,关羽统兵攻打曹操…但并沒有说关羽出兵有沒有请示。

二,《三国演义》第73回: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玄德进位汉中王,立刘禅为王世子。…表到许都,曹操大怒欲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一决雌雄!

一番商讨后,最终采用司马懿之计→暗中联合东吴攻夺荊州。

汉中王刘备令魏延守御东川,又积草屯粮,准备进取中原!不想就在此时,有细作报说:曹操结连东吴欲夺取荊州!刘备得知后忙问计于孔明。诸葛亮说,可差使命送官诰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于是,刘备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而来……费诗出王旨,令云长领兵取樊城。……云长随即调兵遣将准备征伐事宜。……

三,由此可知,关羽出兵攻打樊城,并不是主动向刘备请示后出兵的,而是在接到使者费诗传达要他出兵攻打樊城的王命后才出兵的!!《三国演义》虽是小说,但73回所说关羽出兵之原委符合事实。→在古代,戍边将佐,在没有接到出兵命令时,是不能擅自发兵的!

由此可知,那种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说云长未得君命而擅自出兵致败的说法,未可信也!

反水浒小说《荡寇志》有没有可能拍成影视作品

没有可能。《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流传广泛,影响力巨大。作品中塑造的众多英雄好汉已经深入人心,加上改编的各类影视剧的推波助澜,梁山好汉的形象已经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想要打破这种烙印是不可能的事情。梁山英雄代表了正义的一方,充满了正能量,他们反抗北宋腐朽王朝的事迹可歌可泣。

《荡寇志》反其道而行之,与《水浒传》恰恰相反,所有的人物都成了反面的角色。这样的作品在中国庞大的读者、观众群体中是没有任何市场可言的。如果拍成影视剧就等同于要推翻一代又一代读者对《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正面评价,这事实上是颠覆人们业已形成价值观的行径,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俞万春的《荡寇志》文学水平怎么样

《荡寇志》是俞万春于清道光年间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又名《结水浒传》。这部小说主要讲述陈希真父女以梁山英雄为敌,最终消灭梁山英雄的故事。陈希真父女原曾在猿臂寨落草,专门结仇梁山英雄。因其攻打梁山有功,被朝廷收录,官至都统制。最后他们又与云天彪一起,在张叔夜的统率下,完成了对梁山好汉的扫荡,即所谓的“荡寇“。

《荡寇志》在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成就和文学价值。但因其内容为宣扬“俾世之敢于跳梁,借水浒为词者,知忠义之不可伪托,而盗贼之终不可为“的反动观点,终被丢进故纸堆,而不为人们所关注。

如何评价反水浒小说荡寇志

《荡寇志》是《水浒传》最奇葩的续作,说的严重点就是一种篡改。众多周知,金圣叹腰斩了《水浒》,只保留了前七十回本。而这部《荡寇志》作为续书,就这样出现了出现,它从第七十一回始,也洋洋洒洒写了七十回,到第一百四十回截止。作者俞万春(一七九四——一八四九年)他和他的父亲都因镇压农民起义而受到嘉奖,所以整部书都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强调只有官军除“巨寇”,那堪“盗贼”统官军。

《荡寇志》的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叫做陈希真,原任官府南营提辖,有个女儿叫陈丽卿,武艺超群,姿色出众。不料这样的美人,再一次被花花公子、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中,硬要倚势强讨,以致父女俩只得被“逼”离家。

这父女俩也走的是豪强聚义这条路,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创建了猿臂寨,并开始其他势力相抗衡。只不过,他们从一开始就宣称效忠天子,专除奸佞,先后拉拢了云天彪、徐槐等人,镇压了冷艳山、盐山、梁山等多处的农民起义军,成为起义军中的扛把子。

在《荡寇志》中,我们那些耳熟能详的梁山好汉碰上猿臂寨的英雄,分分钟被秒,要么被杀,要么就擒,再不就是“力尽自毙”或者“发了疯”。故事的最后,也出现了一块石碣,将一百○八将的鬼魂镇住,石碣背后有四个大字凿着:永镇妖精。

《荡寇志》和《水浒传》的内容有没有相矛盾的地方哪一部更接近历史

水浒传写的好,较接近历史。荡寇志纯属胡编乱凑。它是专门攻击水浒而乱编的,是一部令人讨厌的下作!它将梁山英雄视为草寇,一个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的手法,将梁山好汉悉数害死,真是无比的残忍!我是十万个不相信有此事,更别说接近历史了。

《荡寇志》中哪些梁山好汉死的相对比较体面

《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原本是《水浒》迷,但是由于一些自身经历,导致对农民起义深恶痛绝,觉得这些大大小小的起义是祸国的根本,于是历时二十一年写下了反《水浒》的《荡寇志》。

书中梁山一百单八将全部亡故,有战死沙场者,有凌迟处死者……总之无一幸免。相对来说,有几位虽然同样不得善终,但死得还算体面。

行者武松

“挺棍怒目,威风凛凛,犹如天人。”这就是武松谢幕时的场景,打虎英雄就此陨落。

《荡寇志》中的梁山不再固守山寨,而是下山四处攻城略地,这也给了官军各个击破的机会,致使形势不利,被打得节节败退,接连有头领阵亡或者被擒。

武松奉命镇守秦封山,与毕应元、庞毅、唐猛等人对峙,但是由于一同守山的呼延绰(不是呼延灼)投降,所以毕应元得了梁山衣甲,于是假扮梁山军,拿下了秦封山。

武松与庞毅、唐猛以及赶来支援的大刀闻达车轮战,战到力竭,三将本想杀死武松,不想一阵狂风卷过,武松踪迹不见。再次寻到时,便有了开头的场景。

也就是说,打虎英雄、行者武松,最终力竭身亡。

花和尚鲁智深

由于《荡寇志》中官军一方是个人就有万夫不当之勇,所以鲁智深虽然没有在斗将中战败过,但胜仗也不算多,多数都是平手,这让读者觉得鲁智深被削弱了,实际上这样的战绩在梁山好汉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俞万春笔下的官军一方,哪怕前脚种大地,后脚上了战场也是万人敌。

在张叔夜对梁山发起总攻时,鲁智深不顾公孙胜劝阻,出关誓要决一死战。张叔夜派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两个儿子张伯奋和张仲熊双战鲁智深,三人从中午打到天黑不分胜负,但是此时的鲁智深体力损耗要远大于张伯奋和张仲熊,一来二子年轻,二来他们毕竟是二打一。所以在第二次鲁智深再度大战二将时,在百合之后开始转为下风,腿部和肋部先后负伤,也因此发了狂,奋力将二将杀退。

让人没想到的是,鲁智深的癫狂不是暂时性的,回到梁山后,大闹忠义堂,嘴中胡言乱语,还将自家兄弟当作敌军追着乱打,桌椅板凳被砸坏了无数也就不提了,连卢俊义等人也被追打的无处躲藏,还不敢还手怕伤了鲁智深。

最终鲁智深被绊倒,众人将他制住,却也使得伤口崩裂而亡。其实在我看来,鲁智深之所以突然亡故,伤势复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在负伤发狂之后精气神被抽离,油尽灯枯导致了突然亡故。

应该说这和《水浒传》中的坐化殊途同归,只是一种大彻大悟,一种则是将性情极致化。

豹子头林冲

对于《水浒》迷来说,俞万春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在《荡寇志》中给高俅、高衙内父子设定了凄惨结局。

高世德(《荡寇志》中高衙内的名字)在曹州做知府,结果正好是林冲攻打曹州,城破后将高世德生擒,然后将其满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