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心服口服的意思简单说法(会写的人不一定会说这种说法对吗

 

2023/7/7 4:05:54 ('互联网')

本文目录

会写的人不一定会说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也有点对,个别人,书面文

字表达力强,但口头表达的能力不太

好,反之亦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不

必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如何能用最小代价,让反复无常的小人心服口服

可以直接半开玩笑说:借一升,还一斗。敬我一尺,还你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别怪我没告诉你!小人们会回味的。很可能会心服口服的!

职场中领导说过的哪一句话最让你心服口服

这是就要看领导能力了,能力强说什么都有说服了,因为自己做得到。没有能力说什么都是大道理。简单说就是你成功了你说什么都有道理,你没成功说什么都没有说服力。马云给你说年轻要沉得住气之类你一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你同事一个月工资还没你高给你说年轻不要急躁慢慢来,你就觉得是扯淡

古代斩刑真的如影视剧中那样简单吗

影视或者小说里常有这样的情节,官员在查清案件,确认嫌疑犯为死罪后,便正气凛然地喊:来人啊,拖出去斩了(或下一个情节就是刑场)。包大人效率更高,直接铡刀上大堂。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印象:在古代,判了死罪,差不多就可以立马斩了,大快人心。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且慢!且慢!大人们,你有好几道程序要走完才能斩呀。

首先我们讨论的时间是在秦汉之后,而且指的是一般情况,特殊情况不在讨论范围。秦统一六国,中国正式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天下遂变家为国。国家虽然设置了一系列国家机构,但皇帝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也就是说,国家的任何事情,最高决定权在皇帝手上,其中就包括最高司法权,就是生杀大权。因此,在封建社会,按国家机关职能论,斩杀犯人有一套相应的操作程序;按最高决定权论,斩杀犯人首先得问过皇帝答不答应。

图1 秦法之《田律》

具体来说,判了死刑的人,地方官员无权执行死刑,须逐级上报,最后送到皇帝手上。皇帝阅后,要求重新核实该案件,厘清缘由,确认证据无误,以防冤假错案,这就是我国独创的死刑复核制度。此制度起源于汉,不过最初只是年薪二千石(太守)以上官员的死刑案件才报皇帝复核。通俗理解,大官才有资格被复核。到了北魏此制度正式确定下来,《魏书·刑罚志》记载“当死者,部案奏闻”,这下连普通人的死刑也一律要上报朝廷复核了。

隋唐时期此制度基本完善,死刑案件一律由刑部负责复核,然后再上报皇帝。及至明朝又有了朝审制度,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联合办公,还有一大帮专业且级别很高的官员给意见,所以又称“九卿圆审”

图2 法国人乔治.拉比拍摄的清朝衙门审判案犯情景

清朝大致沿袭之前制度,中央司法机关复审,提出意见,上达天意,由皇帝勾决(这情节影视可见)。熟悉清末四大疑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人就会相当清楚这个过程。杨乃武与小白菜二人本已被定死罪,但由于杨家人的坚持,历时四年,几经波折,最后慈禧太后(当时已掌权)下旨重新核查才洗清冤情。综上可见,杀一个犯人并不是某一个官员的意愿,它牵涉机关、人员众多,过程复杂,再加上当中可能存在的各方势力角逐因素,并不是说斩就斩如此简单。

图3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那复核之后,可以斩了吧?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要等秋天和冬天。这里面有一套理论。汉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认为“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秋冬之际,天地一片杀气,正是“顺天行诛”的正确时间——直接来说,就是以上天的旨意来杀你,叫你心服口服。还有一种说法,之所以选择秋冬二季实行,是统治者考虑不误农时。春夏农忙,就不去打扰人民群众做正经事。秋冬农闲,这时举行法制大会既不耽误工作,又起到警示作用,一箭双雕。自汉实行秋冬行刑制度起,后世大致沿袭此制度,如唐朝规定“立春后不决死刑”,清代规定,应处决的犯人,也需在秋季处决。

好不容易秋天到了,这下总可以斩了吧?!还是不行!因为还有程序要走!上面提到,由于最后的决定权在皇帝手上。那皇帝也是人(当时人肯定不敢讲),对案件的判断会受到个人经验、当时情绪、个人好恶等因素的影响,为避免错杀滥杀,精准断案,显示对子民的爱惜宽厚(儒家仁政),对已经完成复核,仍然维持原判的犯人,在准备行刑前,皇帝说了:你们要再次提醒我。这就是我国又一独创——死刑复奏制度(看清楚字眼)。此制度建立于北魏时期,《魏书·刑罚志》“诸州国之大辟,皆先谳报,乃施行”也就是斩人前,要上报皇帝!

图4 唐太宗李世民

隋朝也有“死罪者,三奏而后诀”的规定,但隋炀帝偷懒忽略了这一步。到了唐朝此制度又恢复了。这里面有一个故事,或者说是一个事故。唐太宗时期(贞观五年),大理丞张蕴古办案过程中,鬼使神差的自己跑到牢房,把还没有公布的圣意提前告诉犯人(就是“你没事啦”),这事被御史知道后煽风点火,太宗一怒之下(皇帝也是人啊),直接把张蕴古拉出去斩了。可是那边刀下去,这边平静下来的太宗就后悔了(既而悔之)。细思量,张蕴古罪不至死,顶天就几年牢,硬生生让自己给砍了。太宗皇帝又拉不下面子道歉,于是埋怨时任宰相房玄龄等一干大臣,你们当时怎么不拉着点我啊?!(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锅甩得麻溜麻溜的。不过在这之后,就以制度形式定下了复奏(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贞观政要》)。

这是一个相当完善的制度。行刑前,“在京……五覆奏,天下诸州三覆奏”,也就是人性化管理,京城路近要跑五次,地方路远的体谅跑三次即可。而且为防止流于形式,不能连着来奏,要隔天来。还有不管遇上什么特殊情况,都不能停止——听不听是皇帝的事情,上奏是你们的事情(职责明确)。最后还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唐律疏议·断狱》: “诸死罪囚,不待覆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即奏报应决者,听三日乃行刑,若限未满而行刑者,徒一年。”你看,哪个官员敢乱执法就流放、坐牢,当然还赔上前程。宋明清大致沿用此制度。

图5 唐律疏议 部份章节

经过这些程序,最后才能将犯人伏法。这也可见封建社会制度并不是如影视描述的那么简单,也不是一句落后专制就可以概括。封建制度有其适应时代的合理性,后人读历史,不能以现代眼光评价。

当然,无论是复核制度还是复奏制度,本质上依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皇权的威严。朝堂如江湖,虽没有刀光剑影,但皇帝杀人于喜怒之间(历史经验表明皇帝杀人不太挑日子),法制不过是皇帝手中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只是在这些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客观上体现的“慎刑”思想,对我国现在建设法制国家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文:恒星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人说「骰子掷一次掷出6的概率为50%,因为只有是6不是6两种事件」,请问如何反驳

跟他玩对赌,他投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