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诗经·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周王朝存在八百年,这样的王道乐土实际存在却不是很久。疆土广袤,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使得一些诸侯王常年听不到周天子的声音,一天天坐大。诸侯国众多,一些诸侯王不守本分,不听从周天子的王命,胡作非为,捣乱周王朝。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情,从根基上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室大夫申侯勾结缯和西夷的犬戎人进攻周王朝的国都丰镐(今陕西西安),在骊山下杀死了周幽王姬宫湦。在这次战乱中,大多数诸侯王隔岸观火,只有秦襄公等少数诸侯王率兵前来勤王,平息了暴乱,赶跑了犬戎人。

这次暴乱对丰镐的破坏很大,都民被杀,财物被掠,宫殿被焚。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战乱后的丰镐难以为都,周平王决定远离犬戎人,将国都从丰镐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国都的东迁成了周王朝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也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原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王朝一去不复,逐渐地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或“自大夫出”所取代。此时的周王朝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实际控制能力,各诸侯国开始明目张胆地不尊周天子,各自为政,各有春秋。

为什么中国的成语多出自春秋时期

谢邀

我回答你的提问,谈谈我的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解放时代,时势造英雄,各种思想文化学术派别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如道家丶儒家丶名家丶墨家丶阴阳家等等。同时各学派思想家也应运而生,如孔子丶庄子丶老子丶鬼谷子等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把思想文化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因此,《诸子百家》就成了成语的主要来源,这是成语多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原因。二,成语春秋战国时期最多,可以用井喷式产生来形容。这种现象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大爆发丶大发展的结果。

春秋战国贡献了多少成语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盛产成语典故的时期,但具体到多少个无人能说准确。我研究成语二十余年,只是涉猎到齐地的成语,只齐地成语就九百多个,很多并进行了申遗。

一,春秋战国时期为啥出成语多?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纷争的时代,诸侯的纷争、思想文化的纷争带来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文化大解放,诸子学派五花八门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我的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诸子百家著作,如成语“孔子闻韶”出自《论语》,再如“纲举目张”出自《韓非子》等;一个是来自历史的重大事件,如成语“老马识途“出自齐国征伐北戎的事件,再如“画蛇添足”等等都出自重大事件。

二,在春秋战国时期,出成语最多的是齐国

1.因齐国历史上经历过春秋首霸和战国称雄两个阶段,期间,诸侯间发生的事件多有齐国参与。2.齐国的稷下学宫是诸子云集,百家争鸣的场所,诸子文集多出于齐。所以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成语与齐国有关的最多,与其他诸侯国相比,齐国属成语之最。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为什么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特别多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中国自进入奴隶社会以来,经夏、商、西周历经一千多年,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历史转型,此时东周王朝衰微,诸侯各国各自为政,兼并天下。此乱世之秋长达五百多年。在这五百多年里,涌现出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纵横家,史称诸子百家。在这个名家辈出的时代,百花开放,百家争鸣,能人志士纷纷为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农家、纵横家等都提出了他们的治国之道和修生之道,并被各个诸侯国采用。这些大师们不但自己成为一代宗师,而且广收弟子,如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鬼谷子也弟子数百,贤徒到了能左右各国局势的地步。春秋战国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个思想文明高度发达的时刻,涌现出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被后人总结,就成为“成语典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