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如果一个手榴弹在水里面拉响,会爆炸吗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相信经常看抗日剧的人都熟悉一把枪,日军机枪小队经常把一挺带双脚架的枪搁地上一架,然后就一阵突突突。可能有人听过这把枪的名字:歪把子。和三八大盖、王八盒子这类枪类似,这些日军制式枪械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日军的“歪把子”究竟有多垃圾呢?

歪把子全名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陆军从1920年代开始使用的一款轻机枪,由于歪把子定型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故因此得名。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中国战场上被侵华日军广泛使用,因其枪托为了便于射手贴腮瞄准从而向右弯曲,所以被俗称为“歪把子”。

日本一开始设计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时可谓考虑众多,早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时期,日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才明白机关枪对步兵的威胁性,尤其是敌军在冲锋时凶猛的机枪火力足够产生恐怖的压制。但是在当时日军并没有轻机枪,无法由单兵携带来支援前线。所以自从1908年起,日本开始以霍奇克斯机关枪为蓝本,将三八式重机枪进行小型、轻量化改造,这就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由来。

大正十一年式采用气动式设计,枪管前部拥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规格的6.5×50mm步枪子弹,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使用双脚架架在地面上射击,但关键时刻射手可以在枪口安装上刺刀来用以近身搏斗。

十一年式轻机枪最亮眼的设计是采用弹斗供弹,在国际主流供弹采用弹链、弹匣等单独供弹方式时,日本率先在机枪上设计了“压弹机”,即装填架的弹斗。通过其开放的弹斗设计,十一年式可以容纳最多6个三八式步枪配备的5发标准弹夹(共30发),弹斗上方的盖子设计以及重力会不断使得弹夹下降并进入输弹位,依次反复。所以日军士兵只需要携带大量三八式步枪的步枪弹就能够通过反复利用5发标准弹夹来完成重装填,这比重新设计、制造机枪弹要省资源。

看了这么多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优势,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款极其优异的机枪,但事实恰恰相反。“歪把子”最大的缺陷就是子弹射击的流畅性,由于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十一式机枪非常容易发生卡壳、退壳不流畅的问题,所以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常年配备油壶,用以给子弹外壳刷上润滑油。在现实情况并不这么理想,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作战的日军由于环境温度高,即使实现涂抹了润滑油,也并不能取得多少效果,在和美军步兵使用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其实其武器定位是轻机枪)对射时,几乎完败。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理论射速虽然是500发每分钟,但是由于各种繁琐的装填步骤和机械故障,这款机枪几乎无法达到设计射速。且在实战中诸如枪管过热、环境敏感、结构复杂难以保养等问题也成为了日军机枪手的噩梦,而其“歪把子”的大名也注定了这款机枪枪托过歪,使得经验不足的机枪手在射击时准星反而会大幅偏向。

由于性能过于糟糕,一线部队抱怨不断,所以从1936年起日本陆军开始用九六式轻机枪来替代“歪把子”,1939年更是有了九九式轻机枪,但由于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制造规模过于庞大,中国战场上的侵华日军仍在大规模使用“歪把子”,加之日本持续扩军,十一年式机枪并未随着新款机枪投入使用而退役。

如果一个手榴弹在水里面拉响,会爆炸吗为什么

手雷或者说手榴弹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单兵爆破火力,历史相当悠久。这种装备体积小巧,威力较大,采用人工投射方式进行抛出,射程一般在50米左右,当然也有臂力惊人的战士扔出近100米也是有的。

手雷/手榴弹一般根据装药量大小,可以大致分成反步兵手雷和反坦克手雷两大类,前者装药较少,以爆炸破片杀伤附近步兵,后者依靠大装药的爆炸威力对装甲车辆和火力点进行杀伤。除此之外还有燃烧弹、烟雾弹等多种类型,堪称是步兵作战的必备装备。

如果手榴弹投到水中,依然是要爆炸的。其内部装药一般是TNT或者是其他硝基炸药,这玩意常温下极其稳定,且不融于水中。只有引信被激发之后,才可以引爆这些炸药并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整个过程并不需要与外部的氧气。只不过受到水这种介质的干扰,爆炸半径要弱于在地面空气环境中。

所以,手榴弹或者手雷扔到水里面,当然要爆炸,不过前提是击发了引信。


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部分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

二战各国部队都不是每人有枪,部队轻武器是如何分配的

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笔者曾经撰文介绍歼敌10万(其中毙伤19000余,生俘80000余),然后缴获各类枪械40000多件,这也都是东野战报的真实数据。然而评论里面好些人表示质疑,认为缴枪数字不合理,要么就是数据造假、要么就是作者瞎编,这都是缺乏军事常识的表现,借这个机会,认真整理和探讨一下那个年代部队轻武器的配备情况和人枪比例。

先从横的方向比较,以范汉杰手下在锦州被歼10万人计,再加上战斗中可能出现的枪械损坏、丢失和藏匿情况,锦州守敌第六兵团的轻武器保有率应该在40%到42%左右。那么整个辽沈战役期间情况又如何呢?东北野战军共歼敌472000余人,根据蒋军的统计共损失轻重机枪13347挺,其他各类枪支175361支,总数是188708支,整体保有率是多少?勉强达到40%。

实际上东北蒋军的武器装备水平还是很高的,新一军、新六军、第71军、第53军这都是远征军的部队,枪械配备和完好率普遍高于平均线,而滇军的第60军和第93军也因为得地利之便,在云南时期分配了大批美械。我们再来看一下华东战场整编第74师第一次被歼时的情况,根据华野战报,孟良崮战役总计歼敌32676人,缴获轻重机枪987挺和长短枪9828支,总数是10815件。

这个比例也是用简单的除法即可得出,10815支(挺)枪械比32676人,结果是只有33%!当然这里面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是山地野战、比如华野需要迅速撤退等等,所以打扫战场的时间不多,搜寻未必细致。但是总体而言,整编74师的轻武器保有率肯定不高于40%,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该整编师尚未做到全部美械,还夹杂了不少国械和日械。

然后从纵的方向来比对一下,南京保卫战中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拥兵三旅六团22000余人,而整个教导总队当时装备的轻武器明细为:德造“二四式”步枪8577支、捷克式轻机枪351挺、重机枪102挺和手枪134支,轻武器总数为9164支,保有率为41%,这也是30年代蒋军精锐部队的较好水准了。

再比如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时,根据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周士第的日记记载,第120师共有重机枪35挺、轻机枪143挺、、步马枪4091支、驳壳枪788支、手枪91支、手提式枪68支,合计轻武器总数为5216件,而该师总兵力为14000余人,因此轻武器保有率只有37%左右,可见八路军装备的简陋程度。

所以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轻武器配备比例基本维持在40%略有浮动的水平,那么部队中哪些人不带枪呢?主要人群是轻重机枪手,装备迫击炮、步兵炮、山野炮的炮兵部队(枪械很少,不是没有),师、旅、团级司令部的辎重部队和勤杂人员,以及一些特种分队,诸如工兵、通讯、医护、伙夫和夫役等人员。

之前多有说明,一支混合编成的战役级单位,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一线战斗兵员,这部分的轻武器配备比例较高,而另外三分之二为支援和后勤人员,武器配备比例偏低,“人手一枪”那是不可想像的。以中央军一个重机枪连为例,百十号人的主要武器仅为六挺重机枪,其他枪械就装备很少了,你不能指望士兵抬着重机枪行军时,还得再背一支中正式和200发子弹,体力是有上限的。

再对比一下二战日军的装备情况,在战争爆发之初的四单位常设师团中,以刚刚在塘沽登陆的精锐第5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