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有嫡子三人,为何有的人觉得唯独司马干默默无闻?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对中华民族有什么伟大的贡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司马懿有嫡子三人,为何有的人觉得唯独司马干默默无闻

司马懿,字仲达,河南人,三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曹魏的大都督,辅佐过魏国三代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魏国朝政的权臣。其妻张春华,也是河南人,曹魏粟龄张汪之女,另还有三位夫人,伏夫人,张夫人,柏夫人。司马干是司马懿的三儿子,张春华所生。司马干在曹魏时封为安阳亭侯,后进为平阳乡候。建立五爵制后,改封定陶伯,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司马干在次受封为平原王,历任军中郎将,卫将军等职。晋惠帝马衷复位后,任司马干为侍中,太保。永嘉五年司马干离逝。享年八十岁。司马懿共有九个儿子,司马干虽然是司马懿的儿子,但他的确不如他的两个哥哥优秀,况史书还记载他有病史,他的恋尸癖,让人感觉听而生惧,不过他只是对他的小妾而已,也许他的精神是长期的压抑,才会使它变得如此不理智。也许是父兄的杀戮窃取曹魏政权,给他留下心中的恐惧和阴影。现实是很残酷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许正是他的退让和默默无闻。最终使他得到平安,活到80高龄。司马家族,最终还是要他的后辈来为司马家族偿还祖先犯下的罪孽。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前辈作恶,折寿后辈,时辰己到,后辈还报!???

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对中华民族有什么伟大的贡献

司马懿家族对中华民族有伟大的贡献吗?有贡献,任何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对当时或者后世或多或少都有点贡献,司马氏家族也不例外,算伟大的贡献吗?不算,我个人的看法是:司马氏家族过大于功。

下面我首先罗列一下司马氏之罪:

  • 司马氏不忠。司马懿以三朝托孤老臣的身份,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曹魏政权。司马昭杀死魏帝曹髦,司马炎废魏自立,建立西晋。
  • 司马懿不仁。曹丕曹叡对司马懿都相当看重,司马懿夺取政权后却大肆屠杀曹氏家族五千多人。
  • 司马懿不信。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许诺曹爽只要交出兵权,可保性命。但后来却违背承诺,背信弃义,诛杀曹爽,并灭曹爽三族。
  • 两晋统治黑暗。两晋统治期间,朝政黑暗,贪污成风,官场腐败,杀名士,重清谈,门阀制度加剧等级分化,阶级矛盾尖锐。八王之乱后西晋衰落,直接造成后世长达298年的五胡乱华,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口锐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司马氏家族之贡献

司马家族灭掉东吴和蜀汉,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西晋统一之后,生产得到恢复,人口增加到三四千万,百姓不再饱受战乱之苦。这是司马懿和他的子孙的贡献。但这种稳定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因其黑暗的统治而又将天下百姓推向战乱的深渊,而且,比东汉末年的战乱更加旷日持久,带给老百姓的灾难更加严重。

这些,也是拜司马家族所赐。

满宠和司马懿是亲家,为何满宠之孙仍被司马昭杀害

一部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人吃人”的历史,鲁迅先生《狂人日记》里进行了总结。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满宠和司马懿以及满宠的孙子和司马昭之前的亲情关系,在政治利益面前就显得毫无荡然无存了。

司马昭与司马师到底关系怎么样

司马师比司马昭大三岁,能力比司马昭出众的多。在司马懿、司马师没有去世前,司马昭就是一个跟班。而且司马昭当的也是心安理得,服服帖帖。兄弟关系还可以的。

之前写过一篇:晋文帝司马昭——我爹、我哥都死了,天下是我的 可以参考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注意,三国演义里面写的是子尚,与晋书是不一样的)。司马懿第二子,与其兄司马师为同母兄弟。

司马昭的进阶之路

司马昭虽然一直生活在父亲,哥哥的庇佑之下,但是司马昭也有军功啦。即使跟着父亲,哥哥的屁股后面也能捞的不少便宜。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

估计司马师早年也没多少准备,只比哥哥小三岁,自己不用太多努力,做个公子哥也会丰衣足食。历史就是这么的出人意料,公元255年,在父亲司马懿去世四年之后,哥哥司马师也去世了,司马家族的领头羊相继过世,家族的兴衰交给了司马昭。

此时的魏帝为曹髦,早已对司马家族表示了不满。为了夺回控制权,在司马师去世之后,曹髦安排司马昭镇守许昌,不得回京,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曹髦还是太年轻了,没想到这个傅嘏跟司马家是一伙的。司马昭用傅嘏及钟会的计谋,自己率军回京。这都得感谢他哥哥啊,这两位心腹大臣,都是哥哥提前安排好的。带着大军回到了京城,魏帝还能怎样,还能怎样,只能加封: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履上殿,司马昭辞让不受。

第二年正月即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加大都督职衔,允许奏事不名(就是奏报的时候不需要加自己的名字,之前是臣司马昭,现在直接喊臣就可以了)。六月,晋封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锡,假斧钺,晋号为大都督,剑履上殿(带着剑上殿,这是很大的权威,也是很大的信任)。又辞让不受。八月十六日,加赐黄钺,增加封邑三县。

司马昭还是很实际的,他也知道,现在接受这些还不能服众,因为缺少军功,很快机会来了。

平定叛乱,挟天子亲征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五月,镇东将军诸葛诞杀扬州刺史乐綝,占据淮南起兵。诸葛诞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次起兵联合了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对外联合了孙吴,对内联合了文钦。关于诸葛诞的这次起兵的具体原因,在《三国志》中说的很清楚,诸葛诞害怕了,在毌丘俭被平定之后,诸葛诞害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其实,毌丘俭、文钦、诸葛诞很难定义为实际意义的造反,因为人家不反对曹魏,反对的是司马。此时在朝中,反司马,就是反朝廷。必须出兵平叛。

可以说司马昭小心眼,也可以说司马昭虑事周全。司马昭在七月出兵的时候,直接带上了皇帝和太后,名义上是天子亲征,鼓舞士气。实际上是害怕自己出门打仗,曹髦在后面搞点什么幺蛾子。说不定诸葛诞还没被打败,自己的项上人头先没了。司马昭用心良苦啊,得到了他老子和他哥哥的真传。

这次平叛没有他哥哥之前打的那么顺利,前后持续了一年,直到公元258年才平定。诸葛诞虽然早先谋划精细,但没能善始善终,自己内部先乱了。反对自己的人都干掉了,司马昭之心该显露了,司马家族之心该显露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打了胜仗的司马昭必须得受到奖励,魏帝以八郡七百里封给司马昭,进位相国,司马昭推辞了九次,没接受。司马昭的这次不接受或许是不满意公爵,或许还不自信,沿用了父亲哥哥辞让的传统。最起码先做做样子,看看其他人的反应。

没接受晋公,司马昭还是做了如下安排:将荆州分为两部分,置二都督,王基镇守新野,州泰镇守襄阳。使石苞都督扬州,陈骞都督豫州,钟毓都督徐州,宋均监青州诸军事。将这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