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结对帮扶总结(六盘水女教师潘玲玲因公殉职,结对帮扶村民自发前往殡仪馆送别,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六盘水女教师潘玲玲因公殉职,结对帮扶村民自发前往殡仪馆送别,你怎么看

结对帮扶,到底能扶什么?_?都是一般干部,手中没有资金,也没有能给百姓带来利益的项目,结对帮扶只是个摆设,就像精准扶贫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只是精准填表,表上脱贫,那些表又不能准确的反应群众的生活,上边各种各样的检查也多,是谁剥夺了基层工作者的休息时间,又是谁剥夺了那些英勇的干部的幸福生活,是谁破坏了那么多美好。

教师扶贫,怎样扶才是正确的方式

做为一个农村出身的,扎根农村小学教育25年的一线小学教师,对老师扶贫的感触还是比较多的。

在回答“教师扶贫,却并不受贫困户的欢迎”这个问题前,先了解下农村贫困户有哪几种类型。

1、(孤寡老人型)家中无子女,无劳动能力的。也就是孤寡老人,这样的家庭那是真的可以说家徒四壁,无有像样的财产。但是国家政策对这样的人是照顾得还是不错了,给他们建了新房,办了低保,就医全免,生活还 是无忧的。

2、(因病致贫型)家中有大病的,虽然国家对农民就医的补助越来越多,但一场大病仍然让农村人奋斗几十年的积蓄掏得一干二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因病致贫。

3、(残疾型)这里的残疾有两种,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这样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收入太微薄,家中是真的很贫困。案例:走访的一个贫困户家庭,7口人,两个老人,一对夫妻,三个孩子,丈夫是老实型的,妻子一看就是脑子不好,三个儿女智力真不行了,家里又脏又乱,一家子都指望着这个丈夫收点破烂养活,如果不是国家给办得贫困补助,那真得去要饭。

4、(儿女不孝型)家中儿女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就是不养老,(法律治不了,社会舆论人家也不当回事)老人单独在村边田旁搭建个小屋生活,村干部为了让这样的老人生活有个着落,给他们上报弄个贫困户。

5、(有钱有势型)有的读者怀疑了,有钱怎么还是贫困户?农村家族大的,再有点钱,那这样的人家在村上影响力还 是比较大的,甚至有的可以左右村干部能否当选。说个案例:我调查的一家,这家的户主很有头脑,很早就在镇上买了楼房,两个孩子大了,到上海发展了,就把楼房卖了,到上海买房子。我问他你都在上海买房了,怎么还贫困呢?这位老先生回答:“俺儿子还欠一百多万的房款呢!”我只能无语,个中原因,我已分析过了。

6、(耍横、胡搅蛮缠型)这两类人怎么说呢?农村谁横、谁会耍无赖,嘿,还真的没法去怎么他们,连村干部也怕他们,为 了求个安稳,村里给他们报个贫困户吧。

7、(裙带型)贫困户领的是国家的钱,又不用个人掏腰包,有些村干部就顺水推舟,随手安排给亲朋个贫困户名额,还落个人情。不过随着国家在制度方面越来越严,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的情况 下,这类情况大为减少。

这就是我做为一线的扶贫老师所了解的贫困户的几种情况。

1、2、3类型的那是真的需要国家扶贫补助。这三类人对去调查、走访的帮扶人是发自内心的欢迎。

下面谈到正题:“为什么教师扶贫不受贫困户的欢迎”这个问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镇上只要有事业编的单位都有扶贫任务,来对比下。

政府机关:政府机关下去扶贫,有资金有项目,贫困户热烈欢迎。

银行系统:不说了。贫困户鼓掌欢迎。

医院:扶贫虽然不带资金,不带物品,但人家能送医送药送健康呀。贫困户打心眼里高兴。

教师:上级只给任务,没有资金,去扶贫只能自己掏腰包买点油、米、面的。(对于两口子都有公职的还好说,像我这样一个月三千多点,两个孩子上学,家属无职业,身体甲亢。买一回两回还将就,每次去扶贫户家都带东西也受不了。)时间长了,总空着手,人家真得不耐烦。去得次数多了,有的贫困户说得话我能记一辈子:怎么又来了。

教师扶贫,就应该让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教好书,育好人,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我认为这就 是教师最好的扶贫方式。

个人愚见,仅个人看法和观点,不正确和错误地方请指教。

如有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请通知本人,本人及时删除。

新老师不会教课怎么办

你这个问题关系到新教师的成长问题,你的问题太大了,不同的阶段,比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上课方式方法都是不同的。既然你笼统的问,我就大概的说一说。上课大概分为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注意的点都有很多。想要快速的成长,学会听课是不可或缺的。

听课是教师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教研活动。具体来说听以下几点:

第一,课的结构

如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如何复习?为什么复习这几个问题・_・?而不是所有都复习?怎样引入?怎样过渡?怎样创设情景?怎样用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呈现新内容?怎样巩固新知识?怎样设计问答?怎样练习?怎样应用和迁移……

注意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设计,各知识点的时间安排,如果你如何安排?……

第二,重难点突破

听老教师如何突破?如何联系学生的实际?如何找到知识间的关联性,如何化难为易的……

第三,板书与多媒体运用

板书的详略得当,现在多媒体手段的引入,很多老师不写板书,对于新教师来说,板书至关重要,它反应了你的知识的高度概括与整体把握能力。

多媒体是否真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

第四,课堂气氛

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情感的融入与激励的语言是否合适?

注意满堂问的毛病与气氛热烈的辩证关系?学生的讨论是否流于形式?……

第五,听细节

主要听老教师的提问艺术,鼓励方式,如何针对学生的反应而作出的及时调整策略等等。

第六,听闪观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注意你是新教师,你是去学习的,不是去挑刺的,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实践验证才能功力日进。

第七,反思总结

这个最重要,没有反思不会有进步的。

如果这些你觉得还很难把握,那可以比同年纪老师慢一节课,自己先备好课再去听,找不同、分析、比较,再重新备课,在上课,回来再反思,久而久之,如你真的坚持下来,你一会在本校,本地区,很快脱颖而出的。

祝早日上出属于自己的好课!

教师长期驻村扶贫,晋级聘岗无望怎么办

关于教师扶贫的问题,其实争议很大,教师究竟该不该驻村扶贫呢,驻村扶贫影响评职称吗?

首先,我个人不建议国民教育的教师驻村扶贫。脱贫五个一批中有教育扶贫脱贫一批,教育扶贫是一种行业扶贫而不是对口扶贫,也就是说贫困学生只需要到学校读书就可以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了,而把教师派到村上驻村恰恰减少了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南辕北辙。其次,教师其实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社会财富的分配者,因此教师驻村扶贫难以发挥效益,因为他掌握不了财富分配的权力,也很难开拓出增长社会财富的途径。而且,教师扶贫而不上课,荒废了主业,不利于专业的发展。

其次,关于评职称,别相信组织部门对教师冠冕堂皇的承诺,真到评职称的时候,课时、奖状、中高考成绩、论文仍然是主要指标,即使你能带动一个村脱贫,但当你回到学校的时候,你会像一个局外人或多余的人一样,在评职称时,驻村扶贫的加分也占不了多大的优势,反而是因为扶贫,你的课时少了,你的成绩难以量化,给你投票的人也少了,你拿什么去和别人比。有个老师,大学老师,当初下来驻村时,学校说得好好的,说是优先考虑驻村工队员,结果他认真干扶贫,在乡镇上还评了优秀,结果拿回学校,学校不承认,评职称也用不上了,感觉流血又流泪。

个人建议,驻村扶贫之前,一定要让学校出文件,针对驻村扶贫的教师拿出评职称的优惠方案,不仅要在物质上保障老师的实际需求,也要在精神上关爱,不让老实人吃亏。而驻村扶贫的老师也要争取学校支持,把实实在在的文件拿在手里,当你回学校的时候,当你评职称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

另外,如果你已经是一个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