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中军,护卫皇室,明代军事体系中独特的亲军卫制
发布时间: 2023-07-11

游牧文明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是游牧经济形态衍生出来的政治制度并有明显的军事意味,这种政治制度随着元朝的建立进入中原地区的政治统治的体系中,在游牧文明的影响下出现了亲兵制度,亲兵制度最大的特色就是主从关系的严格。

明代继承了元朝游牧经济形态影响下的侍卫亲军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锦衣卫制度,明代的锦衣卫既承担着军队的任务也承担着保卫统治者及其他皇室的责任,提升了明代的军事实力及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稳定了皇室的统治。

一、一支支军队力量在北方各少数民族中诞生,这些神秘部队构成了亲兵制度的雏形,虽然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谓,但是它们的职责大同小异,蒙古人把这种制度雏形带入中原继续发展构成了侍卫亲军

亲兵制度也叫亲军卫制度,亲军卫在明代的军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它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它是一支由皇帝直接统领的力量,其中锦衣卫又是亲军卫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亲军卫制度从北方少数民族中来,它的源头在北方民族中。

亲军卫制度的源头是扈从队制度,扈从队制度产生于氏族社会的末期,在原始社会末期,私有经济产生,公有经济逐渐瓦解,个人的私有财产需要人的保护由此便产生出扈从队,它是一支由氏族或者是部落直接管辖的军事力量,以保护它们的私有财产。

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扈从队制度就是产生于氏族社会末期,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经济为主,主要是狩猎和畜牧且逐水草而居,在这些需要团队力量合作的行动中,有一个军事首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在一个少数民族部落里,部落的酋长不但拥有极高的统治才能,还具有极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支撑,酋长既是一个政治部落的首领,也是一个军事首领,首领的背后都有一支军队作支撑,这就是扈从队制度在北方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背景。

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身后都有一支侍从部队,它们最大的职责就是随主人征战,直接受命于主人。在唐朝以前,中原地区的势力实在强大,各少数民族都不是中原的对手,中原夷夏观念浓厚,认为少数民族卑贱,唐朝以后,中原在与少数民族的对抗中处于下风,所以它们把自己的制度通过战争的碰撞传入中原地区,中原也吸收和借鉴了这些制度,其中就包括扈从队制度。

展开全文

契丹的侍卫部队被称为“皮士军”,是耶律阿保机的心腹部队,所以也叫“腹心部”,皮士军最开始的职能就是保护耶律阿保机的营帐,如果可汗需到外作战,它们也要跟随其作战,耶律阿保机建国以后,皮士军的地位的到提升,成为辽国最重要的机动力量。

除契丹外,女真族也有亲军,女真族的亲军和契丹亲军相比,其职能大大增加了,例如,女真亲军不仅要保卫皇室成员的安全,参与作战,执行最一般的军事行动,而且他们还可以担任职务,有正规的官职,既可以是武将也可以是文官,侍卫亲军里的指挥使如完颜思恭就曾被任命为尚书右臣。

历史上认为女真族是把亲军制度带入中原地区的源头,但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在中原地区建立元朝的蒙古人。成吉思汗是统一蒙古的英雄,其实在其统一蒙古之前,蒙古各个部落之间就以相互对立,相互斗争。

私有制在各部落之间已经形成,每个部落的首领和有权势的贵族都有自己的侍卫亲军,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及地位,当时的侍卫亲军在蒙古语中叫做“那可儿”,“那可儿”是一个专有名词,专门指首领的侍卫亲军,他们主要是保护首领的安全。

在游牧文明的影响下,他们还要负责帮助首领打猎,一些杂活儿累活儿也主要由他们完成,蒙古人内的侍卫亲军的职责的范围相比契丹、女真族较广。

蒙古人内的“那可儿”是属于首领的私有财产,转为主君服务,而且他们都不是本氏族的人,都是来自其他血缘氏族内的人组成的“那可儿”。“那可儿”与主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他们实际上是主从关系,就算是蒙古的贵族对于成吉思汗来说也是自己的侍从,所以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大臣上奏时,不经常自称为“臣”等,而是称自己为“奴婢”。主从关系得到加强,对明朝的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二、锦衣卫是明代亲军卫中最强的一支,在明代不同的历史阶段执行不同的职能,锦衣卫的选拔途径广泛,选拔过程中的要求繁多

亲军卫是京军的一部分,京军主要参与一些大的军事战斗,它主要保护京城的安危,亲军卫是京军的部分之一,其中锦衣卫是亲军卫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在明朝中前期,锦衣卫有一个特殊的职能就是可以出京作战,这主要是受蒙古国成吉思汗的“大中军”的影响。

锦衣卫曾在江西、云南等地平定战乱时间大致分布在洪武年间,其他京军一般都参与重大的军事斗争,锦衣卫虽然是皇帝的私人军队,但也有出京作战的要求,因为从客观上来讲,让锦衣卫参与实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军事素养,是锻炼其军事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

朱元璋让锦衣卫出京作战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锦衣卫的实力,更有利于皇室的安全。

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包括其他亲军卫不光要保卫皇宫和皇室,还要履行一般的军事任务,随从出京作战就是最明显的一条。锦衣卫在永乐年间就参与过安南战争等其他几场大规模的战役,另外,锦衣卫还参与过下西洋事件,通过永乐年间的礼部奏章中对锦衣卫指挥使张通下西洋的赏赐内容可以看出,锦衣卫在下西洋时的外交活动中曾多次参与战斗,并且有功。

除此之外,锦衣卫还曾参与抓盗贼的小规模战斗,如永乐年间的王天赐、倪宏三等匪徒作乱,虽是匪徒作乱,但是波及范围极广,仅靠地方治安力量是很难与其对抗的,这时候。锦衣卫作为皇帝的亲兵力量,自然可以出马,他们可以在各地自由活动,没有限制,直接受命于皇帝,但地方治安只能在本地方内活动,所以皇帝直接派自己的侍从军——锦衣卫出动更有利于剿匪。

明代各卫所的军官官职皆可世袭,唯独锦衣卫除外,锦衣卫是卫所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亲军卫之首的锦衣卫,它的选拔通道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技艺比拼选拔而来,参与选拔的人必须是军士,最后技艺精湛者方可进入锦衣卫的队列。

有技艺者不一定有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所以选拔的另一途径就是寻找在各大战役中表现的优异者,作战经验丰富的卫军锦衣卫是兵源之一,他们不仅有突出的作战技能,而且他们还有丰富的经验。另外,对皇帝马首是瞻忠诚度高的人也能成为锦衣卫中的一员,但是他们没有过硬的军事实力,只有忠诚度,锦衣卫中也需要这样的人,唯皇帝马首是瞻。

当初朱元璋要打击蓝党,揪出其主谋,在明代的军队里嫌弃一片波澜,一些军官被自己下属举报是蓝党的参与者,这些举报有功的人被朱元璋纳入锦衣卫中,这是锦衣卫兵源之三,虽然他们有功,但是薄弱的军事素质是他们的弱点,在锦衣卫中的路显然是坎坷的。

弘治年间锦衣卫出京作战的权力被免除,意味着锦衣卫不再出征,尽管如此,一些军事任务仍需要锦衣卫的参与,例如在文官参与但要求文官必须有一定的军事常识的任务中,则需要锦衣卫的协助或直接接手。

三、亲军卫制度是对蒙古国及元代亲军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亲军卫保留了元代亲军卫的基本职能,他们是皇帝最放心的利器,也是游牧文明对中原政治制度影响的具体体现

在宣德年间,明朝开始对北边元的残余势力发起攻击,北边长城的巡视工作就是由锦衣卫完成的,虽然他们不直接参与作战,但是可以参与后勤保障工作。明代晚期幕府的作用加强,募兵的地位提升,锦衣卫也奉命参与募兵事物,募兵的招募工作几乎是由锦衣卫参与领导完成的。

明代的亲军卫制度是对蒙古国及元代亲军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亲军卫保持着元代亲军卫的基本职能,他们是皇帝最放心最厉害的利器,他们也是游牧文明对中原影响的具体体现。

亲军卫制度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表现,锦衣卫制度是中原政权吸收游牧文明最大的成果,亲军卫一直是皇室安全最有力的保障,是京城军事后备力量的重要支撑,锦衣卫的兵种设置合理,比较典型的兵长有水兵、马兵、步兵等,他们在明初期至中期对外作战,足迹涉及中原各地。

虽然朱元璋曾一度想废止自己的亲军卫,但没过几年,亲军制度又被恢复,它的职能向着强化的趋势发展,虽然向上发展的路是曲折的,但历史的潮流始终没有抛弃这个在游牧文明影响下诞生的亲军卫制度,它的军事职能一直存在,锦衣卫一直是皇帝心中最值得信任的力量。

参考文献

《太宗实录》

《元史》

《蒙古秘史》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