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丰县出过哪些厉害的人物?岳飞真的是秦桧害死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徐州丰县出过哪些厉害的人物

徐州丰县不仅有新中国开国少将,而且也有1988年以后授衔的将军。今天就 介绍几位江苏丰县籍的解放军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王绍渊(1920—2003)江苏省丰县人,开国少将。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61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 赵坤,江苏省丰县人,中将军衔。曾任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以前介绍过,欢迎关注)。

△胡钦佩:1941年生,江苏丰县人,少将军街。1941年出生,1961年参军,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曾任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委员,少将军衔。

△王宗喜,江苏丰县人,少将军衔。1942年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曾任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博士生导师,少将。

△孙一军,江苏丰县人,少将军衔。1950年4月出生,197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200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苏 勇,江苏丰县人,解放军少将。1951年4月生,1967年6月参加工作,1968年3月入伍,1969年12月入党。曾任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2007年12月晋升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大法官。

当然统计的不全,欢迎大家补充。

岳飞真的是秦桧害死的吗

我认为想害岳飞的人并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赵构,我要为湖北黄州老乡秦桧喊冤。

据史料记载: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汴京失守,宋钦宗奉表投降,宋徽宗赵佶(宋高宗的父亲)、宋钦宗赵桓(宋高宗的哥哥)被拘于金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

宋高宗启用岳飞、韩世忠为大将,他们奋勇抗金,很快转败为胜,如果继续抗金,宋朝一定会胜利。但是宋高宗也有自己的私心,如果打败金兵,必然迎回宋徽宗、宋钦宗,他们回来的话,宋高宗的皇位不保。这个时候宋高宗开始求和,让岳飞停止进攻,岳飞精忠报国肯定不会和谈。

宋高宗下令杀害岳飞,并不是秦桧杀害岳飞,因为岳飞挡了宋高宗求和的路,秦桧只是一个执行者。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秦桧死了,宋高宗大笑着说:“老匹夫终于死了!”

宋高宗时,秦桧久居相位,手握大权,儿子秦熺也身居高位。世人都以为高宗对秦桧信任有加,恩宠无比。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岳飞、韩世忠等人或死或贬,致使秦桧一家独大,多年来一直把持朝政,门下党羽众多,已经控制了朝廷的各个要害部门。包括高宗身边的侍从、御医都是秦桧的耳目,他们时刻监视着高宗的一举一动。(《宋史》:又阴结内侍及医师王继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之。)高宗对此心知肚明,对秦桧又恨又怕。很想除掉他,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再者秦桧“挟虏势以邀君”,有金国做为后台,更让高宗不敢下手。加之高宗早年的经历,令他很没有安全感,更缺乏魄力和勇气,因此只能疑神疑鬼,度日如年。

为了防止被人谋害,高宗在靴子里面藏了一把匕首,以备不测。平常秦桧进献的食物,他收下以后并不食用,命人偷偷扔掉。生病不得不用药时,也总是让人先尝,确定无毒后才敢服用。始终如此,从来都不敢大意。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重,卧床不起。 高宗知道秦桧病重,心中窃喜,但是依然不敢冒然采取行动。因此时常命人前去探望,了解秦桧的病情。

在秦桧去世的前一天,高宗知道秦桧大限将至,已无回春的可能,亲自驾临秦桧府邸。秦桧见了高宗,已经说不出话,只是流着眼泪。秦桧是希望自己死后,儿子秦熺能够接替自己的宰相之位。

秦熺明白父亲的心思,就问高宗:“父亲之后,相位由谁接替?”

高宗冷冷地说:“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打听的。”

说完就离开了。回宫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起草了秦桧父子致仕的诏书。第二天,颁布天下。

秦桧知道后,当晚便哀嚎而死。高宗听闻秦桧死讯,如释重负,拿出靴子里面的匕首,扔在地上。大笑着说:“老匹夫终于死了,朕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朱子语类》: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为逆。)

秦桧到底有何罪行

秦桧的罪行有很多,最大的一条,当然是杀岳飞。提起杀岳飞,许多人就会说,杀岳飞是赵构的主张,秦桧不过是代人受过罢了。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

杀岳飞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这是毫无疑问的。本质上就是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岳飞是主战派,这一派的主要人物还有李纲宗泽等等,全部是被排挤和打击的。秦桧是主和派,其本质与抗战时期汪精卫的亲日政权是一致的。宋高宗的议和,是自己无力收复失地的无奈,而秦桧的议和,是卖国求荣。这是秦桧最大的罪过。

用日伪时期汪精卫政权分析一下南宋高宗时期的政治,是很有些相似之处的。汪精卫是名义上的一把手。但他不可能做到一言九鼎,如果他手下的二把手三把手们和日本人把关系搞好了。一把手是可以被架空的。赵构当初的情况就是这样。

秦桧当宰相,国家政权,基本上是他把持着。国家大事上,他的话语权比皇帝还强,《宋史》记载,他曾经发兵平盗,宋高宗居然不知道,知道之后问起他,他二言两语,轻描淡写的就化解了:区区小事,不足烦圣虑,但平定盗匪,自然会奏报皇上。

在秦桧重病快要去世的时候,高宗赵构去探望他。秦桧的儿子秦嬉自接向赵构提出,他想代替秦桧为相。赵构说,“此事卿不当与”,意思是说,这事就不劳你操心了。

从上面两件事情上,足以看出,秦桧和高宗的关系与一般的君臣关系不一样,是权臣与弱主的关系。而秦桧之所以能成为权臣,就是因为卖国求荣。这是他的罪名永远无法洗脱的根本原因。

关于秦桧的为人,《宋史》把他放在《奸臣传》中,宋史是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订的,大概没有必要抹黑秦桧。下面我们看看宋史中对秦桧的评价就行了:

(秦)桧两居相位者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悖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谄善类为功。

秦桧打击异己的方式,就是诬陷。无中生有:“其矫诬也,无罪可状,不过曰谤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党沽名,甚至曰有无君心。”秦桧的党羽上奏参人的时候,秦桧都会亲自指导,他诬陷人的手法,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说:“此老秦笔也。”

秦桧还安排很多密探,布满京城,听到有讥议朝政的,立马就抓起来,治以重罪而且还买通皇帝的内侍以及医官王继先打探赵构的消息。当时南宋地方官送到朝廷的消息,他都不上报自己就处理。这些事,高宗赵构心里一清二楚。许多是在秦桧死后,他自己说出来的。但是,他动不了秦桧。只能得过且过。

秦桧创造了一种说法,当官的要“久任”,不能轻易变动位置。有能力的人,不管干的多好,都不会得到升迁。附己者立予擢用。从他当宰相到去世,他的副手执政换了二十八个,这二十八人中,没有一个是老百姓说好的。都是些善拍马屁而没本事的货,其中有孙近、韩肖胄、王次翁、范同、万俟卨、程克俊、李文会、杨愿、李若谷、何若、段拂、汪勃、詹大方等等。这些人大多都是小人,跟着秦桧一起害人,秦桧就提拔他们。但这些人上台之后没多久,或一数月,或半年秦桧就会找个理由把他们免掉,时间最长的王次翁,干了四年。因为当初和金国的议和没有达成,秦桧做为议和派,有相位不保的可能。当时王次翁为他说了话。秦桧投桃报李,让他多干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