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时的历史?关于雍正皇帝的一
发布时间: 2023-07-06

清朝雍正时的历史

清朝的选秀,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的。清朝后妃制度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比较简单,顺治帝时有所改进,康熙帝时后妃制度日渐完善。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皇妃2名,妃2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清朝宫廷选美,即所谓秀女,首先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在八旗子女内部“选秀女”形成定制以后,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轻的旗籍女子被选到宫中,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这些女子中挑选,有的秀女还有可能要配给皇帝的近支宗亲。选择作为后妃的秀女有严格的条件。清制规定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经过选秀女这一关之后,才能论及婚嫁。秀女年满十三岁称“及岁”,超过十六岁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再参加挑选。如因故未能阅选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否则虽至二十余岁亦不能出嫁,违者将受惩处。凡应选的旗女,在未阅选前私自与他人结婚者,也将由该旗都统参查治罪。即便是因为残疾不具备选秀女的条件,也要经过各旗层层上报,最后由本旗都统呈报给户部,再上奏皇帝认可后,才能免选。第一次挑选凡届挑选秀女之期,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应阅女子年岁等,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呈报都统,然后汇报户部,户部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何日选看秀女后,户部马上再行文各旗都统,各旗造具秀女清册。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这算是第一次挑选。第二次挑选凡经太监挑选被记名的,须再行选阅。这是第二次挑选,凡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如各旗官员女子,因有事故,不及与选者,下次补送选阅。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分别议处。二次挑选后被选秀女的年龄,必须是13岁至17岁的未婚女子。经太监两歇挑选后,最后报皇帝选定,或被纳为妃嫔,或指婚给亲王或王子为妻。选中被记名的秀女,在记名期内(一般为五年)不许私相聘嫁,违者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旗长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复选,而记名期已过,那么,这样的女子只得终身不嫁了。选秀女由户部主办。三年一次的选秀女时间一到,由户部行文八旗各都统衙门、直隶各省驻防八旗及外任旗员,将适龄备选女子呈报备案。每届入选日期,均由户部奏准,然后通知各旗,具备清册,准备入选引看之日,秀女们都在神武门下车,按顺序排列,由太监引入顺贞门,让帝后们选看。史料记载史料中曾记有嘉庆、道光年间选秀女的经过情况:挑选八旗秀女时,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始行。首先是正黄之满洲,继而蒙古、汉。接着是镶黄之满、蒙、汉军,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候门启,依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直至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选毕者,复依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俗谓之排车……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留者,谓之格牌子。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洲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入选秀女,凡获得皇帝封号者,至死不得出宫另嫁。

关于雍正皇帝的一切

1人物简介2个人档案3家庭3.1后宫3.2儿子3.3女儿4性格5人物年表6帝王生平6.1继位前6.2政治方面6.3经济方面7功绩7.1整顿吏治7.2摊丁入亩7.3耗羡归公7.4创立军机处7.5奏折7.6改土归流7.7开放洋禁7.8废除腰斩7.9其它8过失与局限8.1镇压严厉8.2重农业、轻工商8.3固步自封9死因9.1突然死亡9.2第一种说法9.3第二种说法9.4第三种说法9.5第四种说法10评价雍正皇帝-人物简介雍正帝雍正,清世宗胤禛(1677~1735),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太子被废后,胤禛继承皇位,改元雍正。胤禛诚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刚毅,处事果断。在位仅十三年,但他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开拓精神,有作为的皇帝。雍正之死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民间传说雍正被吕四娘所刺杀的传说最为人所道。雍正皇帝-个人档案年号:雍正生辰: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八字:戊午甲子丁酉壬寅出生地:紫禁城皇宫属相:马父亲: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排行:康熙帝第四子初婚:14岁原配:乌拉那拉氏配偶:皇后2人,皇贵妃2人、妃三3人、嫔1人、贵人5人、常在7人等子女:10子,4女即位时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1722年12月27日)即位年龄:45岁在位年数:13年卒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享年:58岁死亡地:北京圆明园九州清晏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陵寝:泰陵继位人: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雍正皇帝-家庭后宫雍正皇帝后妃孝敬宪皇后,皇后乌喇那拉氏,侍卫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雍正九年九月,崩。孝圣宪皇后,熹贵妃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敦肃皇贵妃,皇贵妃年氏,巡抚年遐龄的女儿,年羹尧的妹妹,雍正三年十一月,薨。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殇。纯悫皇贵妃,裕妃耿氏,管领耿德金女。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乾隆时,初尊为皇考裕贵妃,孝圣宪皇后崩,尊为皇考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一子,弘昼。齐妃,齐妃李氏,知府李文辉女。三子,弘昐、弘昀,弘时,只有弘时活至成年,其他两个皆殇;一女,下嫁星德。谦妃,谦妃刘氏,管领刘满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雍正年间入宫,初为答应,雍正十一年六月生皇十子,翌日晋为谦嫔。乾隆时尊为皇考谦妃。一子,果毅亲王弘曕。宁妃,宁妃武氏,知州武柱国女,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薨,追封为宁妃。懋嫔,懋嫔宋氏,主事金柱女。生二女,皆殇。儿子雍正皇帝共得十子四女。弘晖,长子,母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殇于康熙四十三年。弘昐,实际上的第二子,但因早殇而未序齿,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殇。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弘昀,二子,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日殇。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弘时,三子,雍正削其宗籍。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生于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殇于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时为雍亲王格格);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弘昼,五子,和恭亲王。母纯懿皇贵妃耿佳氏(时为雍亲王格格);生于康熙五十一年。福宜,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生,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福惠,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日生,雍正六年九月初九日殇,雍正下诏以亲王礼下葬。乾隆时追封为怀亲王。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福沛,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日生,即日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弘曕,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生,果恭郡王,乾隆初出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薨于乾隆三十年三月十一日。女儿皇女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雍正皇帝-性格雍正皇帝的性格具有两面性: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明处一套暗里一套、外朝一套内廷一套。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主要不是因为他比其他兄弟聪明,而是因为他性格的两面性。胤禛在做皇子的时候,能够“掩短显长”:其长,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勤勉敬业;其短,残忍苛刻、猜忌多疑、虚伪急躁--虚伪造作将“残忍苛刻、猜忌多疑”的性格掩盖,特别是把自己贪禄天位的想法隐藏起来。所以在角逐皇位时,诸兄弟失败,而胤禛独胜。雍正的两面性格是他取得皇位的秘诀,也是他巩固皇位的法宝。他在做皇帝时,极力表现出节俭、爱民,隐藏其奢靡、残忍。雍正皇帝-人物年表雍正皇帝公元1678年,胤禛出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岁后,由贵妃佟佳氏带养。公元1683年,师从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人学习多年。公元1686年,胤禛与胤禔、胤礽、胤祉随驾巡行塞外。公元1691年,奉父命与大臣女纳拉氏成婚。公元1696年,康熙亲征葛尔丹。胤禛与胤祺、胤佑、胤禩分掌八旗十营。公元1698年,胤禛受封贝勒。公元1699年,康熙为成婚皇子建府分居。四贝勒府后扩大为雍王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