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要在鸿门宴放走刘
发布时间: 2023-07-11

关于项羽为什么会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这也是记载在史书上的一件事,所有一致性的评论都说项羽有勇无谋,鸿门宴中那么多人劝他杀掉刘邦,也能掉以轻心,其实不然,不论任何时候,在古代能做王的绝对不简单,更不会是愚蠢的人。表面上看这就是项羽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放走了自己未来的心腹大患,但是如果你深入的分析下就会觉得有很多细思极恐的地方。

项伯明明是项羽的叔父,是项家最核心的成员,他为什么要主动沟通协调刘邦帮助刘邦逃出一劫呢,就因为跟张良有交集,以上这些当然是不可能的,所谓历史的魅力其实就是在这些细思极恐的地方,如果你能破除迷雾看到真相,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不爱历史。

在聊鸿门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让我们抛弃现代人的上帝视角,用一个当时人的眼光来看看局势到底如何。刘邦和项羽名义上都是楚王的臣子,在项梁死之前,两个人还在定阳和濮阳一带并肩作战,甚至于最初项羽是不想加入北上救援赵国这一路的,而是积极的想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后来形势突转,项羽先是宰了空降兵宋义,自己当了老大,然后就孤注一掷的北上决战,并获得大胜,之后又是连连战胜,消灭俘虏了秦军主力,而刘邦这一路也非常顺利的挺进关中。灭亡了秦国,可以说一年多的时间看似强大的秦国灭亡了,而看似摇摇欲坠的楚国却奇迹般地反杀,然而这种形势的剧烈变化实际上给楚国埋下了隐患。

刘邦和项羽的胜利过于迅速,导致他们突然做大,自然楚怀王再一次丧失兵权沦为傀儡,另一方面楚国的辉煌胜利也使得楚君成为了诸侯的盟主,而且是具有一定掌控权的盟主,再加上之前楚怀王和诸将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所以鸿门宴的时候,整个形势是非常的微妙复杂,并不是只有刘邦和项羽两方,严格来说是项羽、刘邦、诸侯和楚怀王四方,只有理解了这个大背景,你才能理解鸿门宴上各种风波各种诡谲之处。刘邦和项羽看似对立,但是在名分上面来说,双方均属于楚军,而且上面还有一个名义上的老板楚怀王,项羽和刘邦最大的分歧不过是刘邦先一步占据了关中,再加上那个“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

当初项羽为什么敢于果断杀掉了上司宋义,但是今天却迟迟不敢下手杀掉一个平级甚至低半级的刘邦呢,因为宋义是空降兵没有根基,而且那个时候一切以反秦为先,大敌当前的危局之下,有着项家子弟的支持,没有人敢冒着分裂瓦解的风险来动他。而今天的刘邦根基深厚,有沛县的老兄弟和亲戚子弟,最关键的是刘邦非常的识相,他果断通过项伯的渠道来给项羽认怂,表示自己充分尊重项老大的地位不敢画地为王,并承诺主动让出关中,如果说一开始面对守关拒纳的刘邦,项羽还有理由带着诸侯攻击,那么在刘邦主动认怂之后,项羽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对如此乖巧的友军发动致命一击。

展开全文

因为如果项羽真的敢铁了心这么干,那么诸侯必然会离心离德,四十万大军里面项羽的军队不过十几万,面对关墙之后的刘邦军和同仇敌忾的秦军,项羽就算是赢了也必然会伤亡惨重,最后获利的只会是诸侯和楚怀王,对项羽来说这是两难的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时请大家注意一个历史细节,这时候项羽才二十多岁,而刘邦已经是五十多岁了,按照那个年代的人均寿命判断刘邦也活不了几年了,所以项羽认为已经认怂的刘邦并不是自己的主要对手,这是非常符合情理且极其理性的判断。

只能说开了挂的项羽没有意识到世界上还有更加开挂的刘邦,在他心里的剧本是自己以盟主的身份分封天下,过几年刘邦这些老将死了,自己也就是随便欺负剩下的孤儿寡母。项羽大概完全没想到,自己短短的几年就会被刘邦打败,最终项羽和刘邦达成了默契,刘邦让开关中,也没有占据关中而称王,反而承认了项羽的霸权,而项羽不用动兵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所以他纵容了刘邦的离去。

项羽和刘邦并没有火并,诸侯的军队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一幕,只能继续老老实实跟着项羽做小弟,而楚怀王手下的项羽和刘邦两个大将达成了默契,他这个被架空的君主,命运也早已被注定。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