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历史上最不幸的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级需要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6

谁是历史上最不幸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是现在的词汇,其实古代有很多揣度心理的行家里手。有很多看这个能力功成名就,有的依靠心理收揽人心,成就一到伟业。但是有一个人,却是最不幸的,他虽然聪明绝顶,又知道别人的想法,然而太过自负,终被人杀害。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杨修。

杨修大家可能都很了解,曹操的谋士,多次揣摩准曹操心理的想法,擅自行动,遭到曹操的忌讳,曹操说了一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跟鸡肋一样。结果就这样被杀了,其实杨修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就是找不对自己的位置,该聪明是聪明,该装傻,却不装傻,最后成为了悲剧。

所以聪明固然重要,有时候装傻可以保命,大家觉得还有那些不幸的心理学家呢?欢迎下方评论,我们一起来探讨。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级需要是什么

这里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高校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也给学生开设心理学的选修课,你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要给学生讲的一个话题,我结合自己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来回答你。

我先纠正一下,马斯洛不是行为学家,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第一,首先要简单介绍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稍有心理学知识的人都了解,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个体的需要满足,是一个由低级逐步到高级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类的进化发展看,无论种族还是个人,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渴求越强,它们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只有这些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才可以去考虑和满足高层次的需要。

第二,人的最高级需要是什么?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他认为人类个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即个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这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他把这种驱动力成为“实现倾向”。这种实现倾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种中心,它控制着 人的生命活动。自我实现不但维持人的有机体,而且还要不断地增长与发展,它是人类得以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

但是,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的内容是不同的,有的人想当教师,有的人想从事医生职业,有的人想干政治,还有的人当科学家,这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也与每个人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系。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内在动机和心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对这些东西进行研究,既不能保证科学性,也没必要,因此高度强调对人外在的、可观察行为进行研究,常常用一些小白鼠、鸽子、狗等动物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的结论推广到人身上。行为学派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理想追求等等,归根到底都是环境决定的。行为主义学派的著名人物华生曾经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保证可以将他们训练成任何角色,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与行为主义学派相对立的是精神分析学派,这个学派以神经症和精神病人这些非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这些病人身心往往饱受折磨,因此他们不是生活快乐的人。弗洛伊德的理论反映了这种单方面的经历,因为在他的著作中充斥着怀有敌意的感情、妒忌、恐惧、压抑等,但没有快乐、乐观、热情或自信。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能够被我们觉察到的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绝大部份,则是潜意识,而人的“性本能”则在潜意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主宰着人的行为和发展,但人却没有觉察到。举个例子,一对新婚夫妻,女方不小心把戒指弄丢了,弗洛伊德就认为,这对夫妻很快要离婚了,原因在于婚戒在西方文化背景中是一种重要的誓约,女方是潜意识中不想遵守这份誓约,想摆脱当前婚姻的约束,但是她自己当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