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张骞出使西域时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及其他国家现是哪些地方?曾经匈奴的劲敌,大月氏是如何发展起来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汉张骞出使西域时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及其他国家现是哪些地方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郎官张骞肩负联络已西迁的大月氏东还故地敦煌、祁连山间,以夹击匈奴的使命,应募出使西域。

张骞西行路上途经匈奴,被匈奴扣留,历十余年,娶妻生子,后得逃脱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返程时,复为匈奴俘获,又被扣留年余。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隙逃归。张骞初使西域,前后历经十三年,劳苦功高,拜大中大夫。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奉旨出使乌孙,是为二使西域。张骞在乌孙时,分遣副使到于阗、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等国访问,“丝绸之路”从此开通。

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自乌孙归国,拜大行(掌迎宾与外交、出使之职)。

简介一下张骞出使古西域所访诸国之概况。

◆大宛

大宛位于帕米尔高原西麓,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汉时王都贵山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卡散赛),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人口数十万,原始居民以塞种为主。农业与畜牧业兴盛,产稻、麦、苜蓿、葡萄等,尤以出产汗血马著称,商业也较发达。汉武帝于前104年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西击大宛,以取汗血宝马。前102年,大宛降汉,此后服属于汉。

唐代称其为宁远国,或拔汗那;明清时为浩罕汗国。

◆康居

康居原游牧于乌孙以西、奄蔡以东,约在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故址可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境塔什干一带。

汉初,康居“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后逐渐强大,东侵乌孙,南越锡尔河而入中亚农业区。国境遂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

张骞通西域后,康居是最早同汉朝建立交往的西域国家之一,至晋而不断。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

◆大月氏

大月氏在战国、秦至汉初游牧于今甘肃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称“月氏”,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西汉文帝(前180~前157年在位)初期,因遭匈奴的重创,月氏大多数部众被迫从敦煌、祁连山间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塞种地区。后遭乌孙攻击,丢失伊犁河流域等地,遂被迫再次南迁,过大宛,定居于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并建立政权,史称“大月氏”(留居故地的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称小月氏)。

前1世纪初,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南的大夏。至公元初,贵霜翕侯攻灭其他四翕侯,建立强大的贵霜帝国(大汉、贵霜、安息、罗马为古代四大帝国)。

张骞通西域至大月氏,从此开辟“丝绸之路”。

◆大夏

大夏为张骞首次西使所亲临的西域大国之一。

公元前171~前139年左右,本居中国西部的大夏人,经今新疆南部西迁,促成巴克特里亚国家之崩溃,遂占据阿姆河上游南北两岸地,即张骞使西域时所称之大夏国(后来的西方史家与阿拉伯人则称之为吐火罗斯坦)。

约前139~前129年,由北方南下的大月氏人征服大夏,大月氏都阿姆河北;大夏退居阿姆河上游之南,大月氏于其地分置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五部翕侯(首领)。大夏都蓝市城,今阿富汗北部巴尔克附近。

大夏人半农半牧,有自己的语言。

公元1世纪时,贵霜翕侯攻灭其他四翕侯,建立贵霜帝国;但中国此后仍用其以前征服者之名而称之为大月氏。

◆乌孙

乌孙为古族名、古国名,分布于今伊犁河到天山一带,其王称“昆弥”,王都赤谷城,今新疆温宿县北天山中(一说在新疆特克斯河流域,一说在伊塞克湖东南别代勤山隘西北依什提克)。

一般认为其先民系古代坚昆人从叶尼塞河流域南下的一支,原游牧于敦煌、祁连山间,西汉初为大月氏所破,部落归服匈奴。约前161年左右,乌孙王借匈奴兵攻大月氏,迫其南徙,遂据有其地,自立为国。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乌孙王与汉结盟,后属西域都护。

◆于阗

于阗为古西域国名,古代居民属塞种;11世纪,人种与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汉时都西城,今新疆和田市境内约特干遗址。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有文字,信仰佛教,西汉通西域后,属西域都护。

◆安息

安息为伊朗古国名,即帕提亚帝国(前247~226年),为伊朗古代奴隶制王国。中国史籍称之为安息,“安息”即该王国创始人阿萨息斯(阿萨克)之音译。

安息地处伊朗高原东北部,原为波斯帝国属地。前3世纪中叶独立,阿萨息斯一世称王,建阿萨息斯王朝(中国史籍译称安息)。米特拉达梯一世(前171~前138年在位)时对外扩张,领有整个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一跃而为西亚大国初都尼萨,后西迁至海卡顿比勒(今里海东南方)和忒息丰,为丝绸之路所必经。国势强盛时,东与贵霜、西与罗马帝国抗衡。

2世纪末转衰,226年为波斯萨珊王朝所取代。

安息系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所传闻的大国之一,“其属大小数百城,地方数千里”。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时,遣副使至安息;其王曾率二万骑迎于东界,又派使者随汉使来汉地献大鸟卵等。

◆身毒

身毒为印度河流域古国名,一般认为在北印度,始见于《史记·大宛传》。“身毒”译自梵文,为中国对印度的最早译名;又作申毒、天竺、印度等。

身毒一般认为在北印度,其领域有时亦包括印度河以东的南亚次大陆地区。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抵达大夏国时,见到蜀布与邛竹杖,当地人言贩自身毒。张骞认为大夏在汉西南,而身毒在大夏东南,则身毒应距离中国蜀郡不远;归国后,张骞遂劝汉武帝重开西南夷。

据《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中国在2世纪时对身毒的地理、物产、宗教、政治情况已有初步了解;且知当时身毒许多地区皆属大月氏,即早期贵霜帝国~“身毒有别城数百,城置长。别国数十,国置王”,俱以“身毒”为名;后大月氏“杀其王而置将,令统其人”。

图片皆选自网络。

曾经匈奴的劲敌,大月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大月氏曾经长期生活我国西北的甘肃地区,而且比较有实力,秦末汉初之际,匈奴的冒顿单于鸣镝射父干掉了老爹头曼单于后掌握了匈奴大权,而后冒顿东征西讨,东面击败东胡,向西击败月氏国,此后月氏人开始西迁到中亚的阿富汗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月氏和匈奴

到汉武帝时期出于建立抗击匈奴统一战线的需要,汉武帝在听说匈奴和月氏之间的仇恨后,派出张骞出使月氏国,后来张骞虽然没有成功的结连月氏国,却意外的发现了西域的,张骞凿通西域的壮举,让汉朝人第一次发现西边的世界也很精彩,后来西域就成了中原王朝魂牵梦绕之地。

而其实月氏国迁徙到中亚地区,也是自有一方天地的。在中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伊朗东部地区,早先是古波斯帝国的地盘,公元前四世纪,希腊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一路占领西亚,夺取埃及,并继续同波斯战争,最终灭亡了古波斯帝国,一直打到中亚阿富汗地区,建立了幅员辽阔的亚历山大帝国,此时中国正式战国后期,秦惠文王赢驷时期。

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

然而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他死后帝国很快分裂,他的部将塞琉古在帝国亚洲部分建立塞琉古王朝,版图从西亚的叙利亚、一直到中亚的阿富汗地区,塞琉古王朝后来的版图逐渐萎缩,它位于中亚地区的总督巴克特里亚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也就是秦昭襄王嬴稷晚年时期,宣布独立建国,他的王国被称为巴克特里亚王国,也是我国史书上的大夏国。

月氏人西迁后,正好迁徙到大夏国境内。像匈奴人、东胡人一样,月氏是游牧文化,这不同于希腊人的城邦文化和中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月氏人在中亚的分布为五部,张骞通西域之时,见到了月氏人,但是月氏人觉得他们和匈奴的仇恨已经久远,而且生活比较安定,不愿意再和匈奴为敌,但是愿意和汉朝交好,此后月氏人与汉朝有通使往来。

到一世纪中期,希腊人的大夏国逐渐没落,月氏人却强大起来,月氏人中的贵霜部统一整个月氏后,又吞并了大夏国,最终在中亚地区建立强大的贵霜帝国。

公元2世纪时亚欧大陆的四大帝国

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帝国、西亚的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中亚的贵霜帝国,以及我国的东汉帝国,为当时横贯亚欧大陆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