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红丝砚?山东奇石价值最高的是临朐红丝石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识别红丝砚

红丝砚的观赏性是由砚本身的文化气息、制作工艺和天然特点所决定的。制作工艺要求在造型、线条、图案雕刻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否则既不实用又不宜观赏。而红丝砚的观赏价值除了制作工艺外,主要是由红丝砚的自然形状、鲜艳的颜色、丰富的纹理等天然特点决定的。若在加工中巧用其形、其色、其纹进行雕刻,便成为天人合一的既实用又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具体的讲,红丝砚的天然观赏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润如玉的质地。 红丝砚温润的石质给人以淡泊宁静的舒适感,一砚在手如握美玉,时常抚摸把玩,则有人石相亲之感。

2、艳丽多姿的色彩 红丝砚的色彩以红黄为基调,赭、紫等色兼而有之,各具特色,妙不可言。

3、变化莫测的纹理 石可先生曾为红丝砚题刻砚铭“谁持彩练当空舞”,就是对红丝石曲线纹理的形象比喻。红丝砚纹理极具变化,文字、动物、山水、人物等图案都在似与不似之间,使人产生无尽遐思。

青州红丝砚

4、古朴自然的形状呈不规则散装矿体分布的红丝石独立成块,一石一式,形状多样。,巧用其自然型制砚,一方砚台便是一件独特的、绝无重复的艺术品。

5、石眼 红丝石偶有石眼出现,在纯净的红丝石面上,有球形青黑色一体,称之为石眼,虽不及端砚眼之美观,但也亦为一奇。

墨雨 墨雨是指红丝石面上出现的点点墨迹,有的墨迹似宣纸上的泼墨效果,周边有渲染的墨晕,墨雨和红色或金黄的石面相映衬,颇具观赏价值。

历史记载

唐代的柳公权在他的 分别说;红丝砚发墨谓胜端则过。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砚为甲。或云;“堪作骰盆,盖亦不见佳者”。今观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许尔。

山东奇石价值最高的是临朐红丝石吗

看到这个问题,正应了我要详细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山东临朐出产的红丝石、红丝砚的想法。

红丝石属于历史名石,因其颜色红黄相间,且呈现出丝状纹理而得名。因其略加打磨后绚丽夺目的色彩,丰富多变的图案,呈现层叠或玲珑的造型,而成为韵味无穷的观赏石。

红丝石质地优良,色彩典雅富贵,多制作成为砚台,即为红丝砚,其色泽反差大,纹理变化丰富,石质细腻滋润,可实用更可观赏,为唐代柳公权、宋代欧阳修等历代名家所推崇,于宋代唐彦猷所作巜砚录》中,更列为诸砚之首。

临朐红丝石储藏、分布于冶源镇老崖崮村周边约五平方公里的地方,产地皆为沟壑山岳。红丝石始采于唐代,盛极于宋代,资源珍稀,近几年已禁止开采。

时至今日,人们仍视红丝石、红丝砚为珍宝,不论本地人或外地人,都以拥有一方质量上乘,美丽绚目的红丝石、红丝砚为幸事。

山东鸡血石产地在哪里

鸡血石因鲜红色似鸡血而得名。它同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享有中国“四大国石”的美称。

鸡血石主要产地在浙江昌化丶内蒙古赤峰以及贵州、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新疆等地。

咱山东青州出产青州红丝石也是鸡血石中的一种,也叫青州鸡血石。它产自青州市黑山,用它制作的红丝石砚,其工艺历史悠久,从春秋时代开采制砚,己传承了两千多年。

在唐朝,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其质嫩理润,色泽华缛而不浮艳,手试如膏,似有游液渗透,与墨相亲,发墨如发油,墨色相凝如漆,谓稀世珍宝。

现在青州红丝砚储藏量己非常稀少,当地政府己经严禁乱采

如何辨别砚石的好坏

制砚的石材种类很多,最著名的有端石、歙石、洮石和红丝石,合称四大名砚石。

砚台好坏及价格高低首先要看材质,如果是砚石,用刀只能刮出一道细痕,若不是砚石,则很容易刮下一大片。在砚石中,产自怎么样的坑口很关键,无论是在下发或是手感及颜色都是老坑比新坑好,当然价格也是老坑比新坑贵,老坑的形成更早,而新坑的形成则晚于老坑,石头品质,是新坑还是老坑,用肉眼很难分辨,但通过研磨可以辨认。老坑的砚石有纯净柔和的光彩,手感细腻,如触柔软细腻的肌肤,新坑的砚石一般没有光彩,也不及老坑的手感细腻。

.端砚

1.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2.歙砚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名。其特点是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湿润如玉,墨峦浮艳。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3.洮砚洮砚产于甘肃藏族自治州佑潭县,古称洮州,故名。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特点是石质碧绿,整洁如玉,条纹似云彩,贮墨不变质,十多天不干涸。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

4.澄泥砚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颜色为珍品。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多为题铭珍藏。它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

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东泗水、山西新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

中国十大名砚——砚台的种类

通常我们说起“文房四宝”时脱口而出便是“笔墨纸砚”,砚在这里是排最后的,但是这似乎丝毫不影响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书法以及收藏界的地位。

砚台是中国的必备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砚台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几十种。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但自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shè)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táo)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属陶)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但中国书法界公认的十大名砚是:

1.广东端砚:用端溪砚石制作,产自广东省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端溪之烂河山。

端砚的特点在于它石质细腻、幼嫩,发墨不损笔毫,呵一口气即可研墨。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纹构成端石的“石品”, 如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冰纹、石眼等。

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以古雅、朴实、精美、自然闻名于世,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 砚”、“文房四宝中的宝中之宝”的美誉。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升到我国石砚之首。

2.江西歙砚:始于唐代,产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所以又称之为龙尾砚。

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3.山西陶砚:山西澄泥砚,出产于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砚之一,与端、歙、洮砚齐名。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烧制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