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周易的朋友给看下1989年正月初一晚十点多以后命运如何?苏联元帅科涅夫在二战结束后,命运如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懂周易的朋友给看下1989年正月初一晚十点多以后命运如何

此八字,为正印格。五行齐全。纳音计算,早年当为普通之命,伺过中年,运程转旺,财官得力,妻良子秀,居安得福之命!

苏联元帅科涅夫在二战结束后,命运如何

1945-1946年战争后,奥地利境内中央部队总司令兼奥地利事务高级专员。

1946年:陆军总司令兼苏联武装部队副部长。

1950年:苏联军队总监察长兼苏联军事副部长。

1951-1955年:喀尔巴阡军区司令。

1953年:特别法庭庭长,审判并喂贝利亚吃了花生米。

1955-1956年: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

1956-1960年: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1955年:华沙条约国家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

1956年:镇压匈牙利布达佩斯起义。

1957年:构陷朱可夫并署名《真理报》文章

1962年:柏林危机期间驻德苏军总司令。

科涅夫元帅是苏军当年的“三驾马车”,与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列,这是个政委出身的天才战将,是二战最具分量的指挥官之一。

二战初期的科涅夫就以“永不后退”而得名,别人都在大崩溃潮中丢盔弃甲,他却能死死的与德军硬扛,以至于巴甫洛夫等败军之将们被斯大林枪毙了几分钟,唯独科涅夫却得到了晋升。

性格上科涅夫很有点古怪,这影响了他的一生。

因为战役指挥失当,科涅夫曾差点把罗科索夫斯基坑死,为此上面下来的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要治他的罪,科涅夫非常不服,与之大吵,结果惹怒了伏罗希洛夫,如果不是朱可夫说服了斯大林,科涅夫不死也要脱层皮。

当朱可夫就任西方方面军司令时,科涅夫与伏罗希洛夫等人还在吵群架,这足以见其人是个执拗性格。

后来,科涅夫给朱可夫当了两天副手,又被调派去指挥加里宁方面军,在莫斯科反击战的反攻阶段,科涅夫的部队一马当先,狂推德军,一天就顶破了德军的防御,功劳相当大。

斯大林格勒之战时也是如此,科涅夫重新统帅西方方面军,应朱可夫调遣对德军进行猛攻,以巨大伤亡帮助拖住了德军兵力。

但科涅夫却也因为此事与人闹得非常不愉快,连朱可夫也得罪了。他嫌指挥部的命令让自己带着部队打明摆的苦仗,然后死人多了大家全喷他一个,这不公平。

1943年被调为西北方面军司令后,科涅夫居然玩起了执拗,他对指挥部的命令指手画脚,各种表示不行,不好,说到底就是不愿挑担子。

有的人认为这是科涅夫比较耿直,他从来是实话实说有话就说,好比之前与伏罗希洛夫吵架一样。

因为这件事,科涅夫得罪了斯大林,一气之下将之捋下台,发配到草原方面军当司令员。

作为曾经的西方方面军司令,以及朱可夫的副手,当朱可夫当元帅的时候,科涅夫却只能做一个二线部队的头头,就连罗科索夫斯基都比他军衔高了一级。

不过科涅夫反而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他拥有了两支近卫坦克部队,又部署在库尔斯克后方,这让他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成为最具分量的部队,尤其是普洛霍夫卡战役,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硬撼“帝国”装甲师,打得血腥无比,硬是用攻势压住了德军。

可以说,科涅夫完全就是个性格决定命运的范例,但这个人又足够有能力,让他屡屡能被人赏识,自己又屡屡能够放光。

用朱可夫的话说:斯大林一开始对科涅夫并不咋地,动辄撤职给脸色,后来科涅夫在草原方面军指挥的很好,不断的胜利,斯大林发现这人挺能耐的,就开始笑脸相迎。

当后来科涅夫解放布拉格消灭中央集团军群时,斯大林命人在莫斯科放了1000发礼炮庆祝。

因为柏林战役,科涅夫吃起了老战友、老上级,有恩于自己的朱可夫的飞醋,斯大林表示“朱可夫元帅是苏军的胜利象征”,为此,恃宠而骄的科涅夫与朱可夫闹翻了。

那么二战以后科涅夫遭遇了什么呢?想也能想到,过于“耿”的科涅夫属于那种吃枣药丸的人。

二战刚结束,苏联准备搞“胜利大阅兵”,斯大林招来一众将军元帅开讨论会议。

斯大林很给面子:科涅夫元帅可以主持阅兵式,骑白马在最前面检阅部队!

但科涅夫不给斯大林面子:我又不是骑兵,干啥要在前面骑马?我是步兵,我应该走在步兵方阵前面。

斯大林心中顿时一万匹画着羊驼的T-34奔腾而过,当即骂道:同志!你得意忘形了!现在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了!

1945年6月10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被撤销建制,指挥机关转为机关单位,无缘24日的胜利大阅兵,你说科涅夫这是何苦来由。

1946年时的斯大林决定搞掉朱可夫,到处拉人罗列朱可夫的罪名,说朱可夫密谋反党,搞阴谋组织,要夺权,希望大家将之打倒,起码懂得站位。

结果谁也没想到,与朱可夫早已翻脸的科涅夫,此时却一反常态的第一个站出来为其鸣冤。

科涅夫表示:自己与朱可夫熟的很,他是啥玩意儿自己很清楚,朱可夫根本不会搞这些阴谋,他也没这个胆子。

众将见有人出头,惧怕斯大林又玩过火搞“大清洗”,便纷纷跟着鸣冤,于是斯大林“反党”、“造反”的大帽子最终也只让朱可夫被发配到敖德萨当司令。

其实当时科涅夫自己也在挨整的队列,朱可夫不倒台,他还接不了国防部长的位置。

有些分析认为,科涅夫知道朱可夫倒定了,于是取而代之,借着仅次于朱可夫的威望拉拢人心。

因为这件辩护之事,并没有改善朱可夫与科涅夫的关系,而且科涅夫还是摆出那副有一说一的政委面孔,有功夫就喷失势的朱可夫。

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明哲保身之举,因为斯大林对朱可夫的罪状下的很明确:“朱可夫元帅怀着仇恨,准备网罗一些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

为了不被当做是“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者”,科涅夫必须保持距离。

干到1950年时,科涅夫也翻船了,他被调去当捷克附近的“喀尔巴阡山脉战区司令”,与扔进山沟发配无异。

一直到斯大林死了以后,科涅夫才在赫鲁晓夫的拉动下,当了华约的军事总司令,还成了赫鲁晓夫的“亲密战友”。

1953年,赫鲁晓夫让科涅夫去审判贝利亚,科涅夫这个老政委干的相当辣手,他成功判处贝利亚死刑。

之后,获得信任的科涅夫先后任职“陆军总司令”和“华约组织三军统帅”、“苏联驻东德总司令”。

但这个时期的科涅夫同样复杂,他的署名文章打倒了朱可夫。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争权,绝境之下,是朱可夫站出来支持赫鲁晓夫,这才让其获得了胜利。

但因为朱可夫帮助清除“反党集团”后,势力愈发强大,引起了赫鲁晓夫的猜忌,他决定整垮朱可夫。

于是科涅夫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炸裂性的署名文章,名为《苏联陆军和海军的力量在于党的领导,与人民密不可分》,引发轩然大波。

标题虽普通,内容却是喷朱可夫,说朱是“波拿巴分子”,是“有军事政变野心的坏分子”,有过错如下云云……

(注:波拿巴主义者即“欧洲阴谋政变上台的军国主义独裁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即死于此种罪名)

之所以是署名文章,是因为此文完全是赫鲁晓夫授意,苏军总政炮制的,科涅夫被要求署名,因为对方告诉他,这是“委员会的命令”。

据说科涅夫在签名后非常不安,他给赫鲁晓夫打电话,用一反常态的语气表示能否别发这个文章,但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