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怎样正确理解“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讲的是什么,怎样的一种境界才叫做上善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请教怎样正确理解“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的意境指的是:施行善良品格高尚的人,他(她)的心像水一样清白、善良待他人,他(她)的行为像水一样大公无私润育世上万物、秉公办事造福于人类。

上善若水讲的是什么,怎样的一种境界才叫做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

老子认为,在世间万物里,唯有水是最接近于“道”的。水,象征着人类最高尚的品德修养。上善若水,人类最高级的善良,就是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

在自然界,万物都是努力的向上生长,只有水不与万物争高处,永远都是往低处流。在地的最低处,万水奔流而来,聚集在一起而汇成了海。大海广纳百川、不择细流,故而雄浑壮阔、气势磅礴。

水,滋养万物,哺育生灵,作用远高于阳光之上。可阳光总是被世人赞美,而水却总是被大家所忽视。水不去争,因为水最接近于“道”。我们为人处世,就应该学习水,心胸要宽广,为人要谦逊,做事要利他,与世要无争。

水,看起来是很柔弱的。因为,水在高温下会化为雾气,水在严寒下能结成坚冰,水放进什么样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形状,水流遇到了阻碍会自动改变行进的方向。

其实,水的本质是很坚韧的。水滴数年能让石板穿透,水越万山阻隔而奔复到海洋,水被堤坝拦截时会安静下来、待到闸门一开便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水静默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人之所以要向水学习,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种充满大智慧的“水性格”。“水性格”常常被人冠于一顶“软弱”的帽子,其实不然。真正的“水性格”是坚毅隐忍、不动声色,是故意示弱、避其锋芒,是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反观我们现在人,处处都讲竞争,人人都争上风,争了个面红耳赤、头破血流,到了最后无论是争到手了还是没争到手,都会发现自己竟然“得不偿失”,实在是太不值得,可惜已悔时晚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善若水的境界,应该是怎样的境界

上善若水,道家至善境界。宇宙大道,日升月降,天行有常,恒变是唯一不变的永恒定律。道可道,非常道。宇宙乃至生命,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变化当中前进。水,亦然。无论是气体、液体、固体;云,水,冰虽然具有千变万化的形态,但初心不改,却适于当下。人世间万物,若能像水一般或柔情似水,或云卷云舒,或冰封亮剑,因应天下大势与时俱进,则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归于至善。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

此言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其中“上善如水”一语为历代文人墨客奉为圭臬。

人们的理解出现了以讹传讹的误解。殊不知:

一、老子述说的对象是谁?老子述说的对象,当然是“上层”统治者。当时,识文断字的人集中于奴隶主及贵族层面,广大民众不识字,读不起书,更听不懂李耳的高谈阔论。

二、“上”是名词,而不是形容词。“上”在古代中国是常用的君主、皇帝的代名词。基督教也有近似的情形,如上帝可言作“上”或“主”。

三、一个“善”字,足以涵盖一切善举。“善”并无上中下之分。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水无色无味,是无形之物。它有个特性,虽然没有形 状,可是你把水盛在缸里,它就是缸的形状;倒在碗里,它就是碗的摸样;汇于沟而成溪,泊于洼而为湖。

所以说:水虽然自身无形,却能根据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并且变得非常符合客观环境。水是哪低往哪流,天起风,水生波;风越大,浪越急。同样,水虽然能滋养万物,但同样它也能为患。

水善利万物,这里的利是利用的意思。水善于利用万物,根据外界的形势,改变形状;依据外界的情况,改变动态。它的改变绝不是随心所欲,而是配合,融入之变。一个圆的碗不可能盛出方的水来。所以,适应客观,合作于客观,是水的特性之一。

水能动,但不是自己去动,而是因势而动,地势左斜它就左流;地势右去,它就右淌;风小它弱,风大它急。它是被动之动,但你却说不出它是怎么动的,所以也就成了不动。无形无动,自然就是静。不仅是风平浪静,更是动极之静。

这就是水之无为。这就是水之境界!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是指,最善者如同水一般高尚。因为水,作为天地万物之一,看似平常无奇,但它滋润着天地万物,可以想象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水,也就等于毁灭。所以,将最善者比喻水是非常崇高的一种境界。
众所周知,古人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饮水思源”。还有一句话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所谓“友”的解释为:“从二又相,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如左右手也”。为什么如此解释?因为“君子之交淡如水”。为什么人往高处走,水却要往低处流?因为地低成海,所以,处事低调,为人真诚,心静如水。由此可见,水虽不起眼,但水是忘我牺牲的一种非常崇高的精神。
在这现实的世界里,所有人类,动物、植物包括细菌病毒间都在为争夺生存权而战斗,只有水不与其纷争。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无风不起浪,是风作怪。
所以,人性也是一样的,只有克服自私于无私,才是真善。只有牺牲忘我的利益付出,才是上善。

(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你如何理解“上善若水”这个佛系的流行词

很多人都把上善若水的善解释为善良,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把上善若水的善解释成善良,上善就是最高的善,那么上善若水的含义就变成了:最高明、最高尚、最上等的善要像水一样,水滋润、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而且处众人之所恶。也就是水总是争着抢着做好事、助人为乐,从来不跟别人争。别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水都愿意抢着做。别人不愿意吃的亏,水都抢着吃。所以水的行为最接近于道:故几于道。得道的人即为圣人,所以具有水一样品质的人就可以成为圣人。

那如果真是这样,当圣人也太容易了,只要唯唯诺诺、老实巴交,天天做好事,不做坏事,那就可以成为圣人了。

要理解上善若水,就要知道这四个字中“善”字真正的含义和“水”真正的天性。

其实,水利万物的“利”理解为恩惠、帮助也是错的,好像水的天性就是愿意帮助万物一样。那么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还会有洪水、海啸呢?为什么水会经常淹死人呢?水那么至善至德,为什么还要大禹治水呢?既然水那么愿意帮助人,那为什么经常好多地方干旱、好多地方缺水,水却没有去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