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皇甫嵩怎么加点?东汉名将皇甫嵩有着怎样传奇的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率土之滨皇甫嵩怎么加点

率土之滨皇甫嵩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物角色,无论是威望还是胆识,都堪称一绝。如果在加点方面稍加注意的话,实力不容小觑。那么率土之滨皇甫嵩怎么加点才是最佳的选择呢?下面的皇甫嵩技能加点攻略告诉你答案。

率土之滨皇甫嵩属性:

cost:2.5

兵种:骑

攻击距离:2

初始谋略:82

初始攻击:76

初始攻城:7

初始防御:93

初始速度:89

东汉名将皇甫嵩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

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要找出哪些“实际历史上很厉害却存在感、出场率超低的角色?”,皇甫嵩一定是其中当仁不让的重要一员。虽然与老同事兼好朋友卢植同样作为平定黄巾之乱的大功臣,但是卢植有后来的昭烈帝刘备加成,身为他的老师(尽管很可能跟今天的函授差不多),即使戏份也同样少得可怜,但至少还有一定的知名度。皇甫嵩则彻底轮为了酱油的角色,无声无息的出现,同样无声无息的退场。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皇甫嵩却绝非《三国演义》所表现的这么背景板,甚至可以说是一名极其强悍的角色。

一, 将门虎子

虽然同为平定黄巾之乱的大功臣,然而皇甫嵩的家世比卢植要高出不知道几个档次。作为“凉州三明”之一皇甫规的亲侄子,皇甫嵩拿到的其实一开始就是一手好牌,从察举制手中开始举孝廉,此后担任郎中,县令。最关键的是朝廷中的两位大佬,太尉陈蕃和大将军窦武同时准备征召他作为部署,只是最后皇甫嵩没有答应,而是去了北方边境担任太守,从而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皇甫嵩在北方参与对异民族的征伐中立下了多少功勋,我们暂且不论,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皇甫嵩成功地躲过了党锢之祸。当然这里以阴谋论的角度推测皇甫嵩如何如何厉害,提前预知到了世家大族在跟宦官的斗争中一定会倒霉这种想法未免过于耸人听闻。也许我们只能说是皇甫嵩运气足够好,如果他真的在党锢之祸中栽了,那么后来东汉王朝想要从黄巾之乱的打击下尽早解脱出来很可能只是痴人说梦。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常年沉迷在酒色中的汉灵帝面对这种情况当然首先表现出的是束手无策,等到稍微稳定了以后,汉灵帝任命何皇后的哥哥何进作为大将军负责全权处理平叛事宜,而何进也随之将手下的权力分派跟了三个人:朱儁,卢植,皇甫嵩。这三个人各自负责一个方面的对黄巾作战,力图取得成果,事实证明,虽然何进后来的表现非常弱智,但至少在这件事上的眼光还是很好的。此三人在镇压黄巾军中所展现出来的军事能力和水平,都非常值得称赞。

二, 百战名将

皇甫嵩早年在北地边境的战绩基本上已经史无可考,不过从他镇压黄巾之乱的用兵风格中可以看出其端倪,那就是稳准狠三个字。皇甫嵩很清楚黄巾军的弱点究竟在哪里,那就是农民起义的组织程度远远不能跟官军相比,官军可以集中最精锐的力量去打击农民军的薄弱环节。皇甫嵩是这么想的,同样也是这么做的,他仔细观察了黄巾军的营地驻扎方向,发现可以用火计对其进行打击,于是皇甫嵩趁着夜晚风向大变,纵火焚烧其营寨,黄巾军因此大败,损兵折将。趁着这个机会,他继续率兵进击,将黄巾余部清缴干净,为东汉王朝彻底扫平黄巾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能够平定外部隐患的皇甫嵩,在面对东汉王朝内部所存在的问题时,却几乎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在何进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皇甫嵩却几乎没有改变其思维的方式,当然这也许跟何进所充任的官职不得不重用却也不得不防御皇甫嵩的势力做大有着直接的关系。实际上从185年黄巾之乱被平定后直到189年为止,东汉王朝各地的叛乱在黄巾军所带动的余波中迟迟未消。一方面是平定主力黄巾军不代表余部也跟着一起被解决,另一方面则是地方上的豪族已经借由剿杀黄巾军的活动开始逐渐膨胀其野心。皇甫嵩在这段时间内分别前往了不同地区平定种种叛乱,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皇甫嵩在东汉军队中的威权甚至要大于担任名义上最高军事长官的大将军何进,那么依照何进的性格对皇甫嵩有所怀疑和猜忌也就很正常,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皇甫嵩手下的幕僚阎忠曾劝告皇甫嵩利用这个机会自己称制建立势力,但是却被皇甫嵩拒绝,如果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会发现,这一幕跟平定太平天国后的曾国藩被自己的属下劝谏称帝何其相似,只是无论是皇甫嵩还是曾国藩,都在野心面前选择了妥协。

三,保得余生

公元189年,何进被宦官集团暗杀,他死前下令招揽的董卓趁机进京掌握了政权。董卓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基本上就是以一种暴躁和狂乱的形象在东汉王朝的中央政治中枢作威作福。皇甫嵩之前就曾经跟董卓有过仇,因此一直被其嫉恨,而董卓在洛阳的废帝计划皇甫嵩又是主要站出来反对的人,面对这种情况,董卓打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送皇甫嵩归西。这让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很是焦急,眼看自己的老爹性命不保,皇甫坚寿就跑到董卓面前叩头请求他放了老爹,实际上董卓跟皇甫坚寿一直关系不错,有几分友谊,而且此时的皇甫嵩也已经没有了兵权,无法威胁到自己的位置,董卓在皇甫坚寿百般求情,加上不少大臣都认为皇甫嵩是汉朝老臣,功劳颇大的情况下,最终释放了皇甫嵩。

这对于皇甫嵩来说也并非什么特别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多年的军旅生涯,餐风露宿已经严重损害了皇甫嵩的健康。而且此时一片混乱的东汉王朝,也不复当年的繁华,皇甫嵩几乎没有什么机会重新去平定天下,尽到自己将领和臣子的职责,公元195年皇甫嵩病逝,此时的董卓也早已被吕布所杀,乱世已经进展到了最为如火如荼的一面。不知道皇甫嵩去世的时候,心中会是什么感受呢,也许他会觉得,比自己早一点去世的卢植,没能看到这种混乱也是幸福吧!

剿灭三十万黄巾的汉末名将皇甫嵩,为何不愿做董卓、袁绍

东汉末年,封建制度政治黑暗,时局动荡不安,内有外戚宦官明争暗斗,外有少数民族入侵华夏,百姓深受压迫,最终爆发各地叛乱,以黄巾大起义为代表。 三国大佬开始创业的时候,皇甫嵩的地位不要太高。平黄金时期,东汉地方政府没有兵,虽然政府迫于压力允许州郡募兵,但是兵少、力量小,真正对阵黄巾的主力,还是朝廷正规军,主帅是皇甫嵩、朱隽、卢植等人。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汉灵帝时,太平道教主张角作乱,置军三十六方,祸乱天下,京师震动,天下响应。这时,汉灵帝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朱儁,总计率领四万多人,征讨颍川的黄巾军。 平定黄巾起义的最大功臣,无败绩。可惜为了自己一时的名节没有早点除掉董卓,否则也不会有董卓什么事情。董卓专政时期,又懂得放弃,懂得隐忍,使自己得以善终。 那他为什么不愿做曹操,袁绍那?因为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他的家族是一个世家大族。他深受着家族风气的影响,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心中仍然还是向着自己的政府,向着汉朝。 当时他一如既往,觉得百姓的心都是向着汉朝的。虽然说那个时候,各种农民起来反抗,但是民心还是向着政府的。在当时的时代,儒家思想影响是非常大的。它让人要尊重君王,要维护君主的皇位。他一直深受儒家的影响,因此他的目光短浅,他一直没有看清楚当时真正的局势是如何。当时农民起来反抗,说明百姓已经非常不满于当时的政府了。更加让人害怕的是,当时的朝臣的心智也变了。他们并没有所谓的那般忠心,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