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句话如何理解?“无为”、“为无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各有什么区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道德经》里,“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句话如何理解

谢谢悟空邀请 :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体现真常自然之道的圣人
他们明了天地万物之理
深知自然运行变化之机
能使自己体性合于大道
任运自然
清静无为
以德化人
正己化人
大道虚无自然
使人不知不觉地处于淳厚的风气之中。
@今日头条 @悟空问答

“无为”、“为无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各有什么区别

无为,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做“道”以外的事。无私,是无为的“基础”;无事,是无为的“表象”;长久,是无为的“目的”。

为无为,是口号,老子号召统治者“无为”,目的是让百姓自化,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是行动纲领。无为,不是喝茶看报学文件,统治者有统治者的责任,还是要“教”的,要把“道”传下去!!!(“不言之教”,不是教某件事该怎么做,而是教百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附:传统观念将“不言之教”理解为“身体例行”,太片面了!由于老子不赞成“走出去”,因此试想一下,一个人的圈子能有多大?区区身体例行能有多大影响力?圣人就这么大点“能耐”!?因此,我认为老子所谓的“不言之教”,应该是以文化、法律、政策等软手段来实施的教化。

真正的教育,或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观念深入人心,倍受人们推崇。

接受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方式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三种教育各有侧重:

家庭教育重在引导和教育孩子做人处世,即成人教育,当然,父母生活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孩子成才的宝贵资源。

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成才教育,兼顾成人教育,我们常常说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敎书在先,育人辅之!

社会教育无所不在,目击、耳闻、遭遇、环境、体悟,全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作用。

三种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每一个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受教育者启开心智,激发自我,促进思考,增长见识,提高技能,滋养良知,以适应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从容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全面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完成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不息的使命。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