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奶妈”服役,盘点中国海军补给舰全家
发布时间: 2023-07-11

“航母奶妈”服役,盘点中国海军补给舰全家福

深度

摘要:9月1日901型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号正式服役,意味着中国海军为航母战斗群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也意味着中国海军远洋补给能力的质的飞跃,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在这个时候回看中国海军三十年来补给舰的发展之路,可谓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

图1:9月1日服役的901型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号

2017年9月1日,901型综合补给舰的首舰“呼伦湖”号(舷号965)正式服役,这是我国自主研发,专门承担航母编队以及远洋机动编队提供海上伴随补给任务,满载排水量达到49600吨,最大航速25节,特别是左舷4个补给站,比右舷多1个就是特意为便利航母的右舷补给而设计,可以说是为航母海上补给量身定做。

随着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发展,为航母战斗群配套的综合补给舰的短板就日益凸显,航母战斗群在海上活动燃料、弹药、淡水、食品等各种物资的消耗相当惊人,在没有足够海外基地的情况下,就必须要为航母战斗群配备综合补给舰,也就是美国海军的快速支援舰(AOE)。要能够为航母战斗群提供海上补给支援,至少要满足两大条件,一是航速至少要能达到25节,以便跟上航母战斗群的机动速度;二是强大的补给能力,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完成海上补给,因为海上补给是整个航母战斗群最脆弱的时刻,一旦遭遇袭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求补给时间越短越好,例如美国海军的供应级战斗支援舰,只需要4小时就能为尼米兹级航母完成所有补给。显然,901型基本达到了这些要求,因此被誉为“航母奶妈”名至实归。

展开全文

图2:正在进行海上纵向补给的“呼伦湖”号

目前,901型已建成服役1艘,还有1艘在建,预计明年也可以完工服役。以中国海军现有实力来看,2艘901型已经能够满足需要。

毫无疑问,901型综合补给舰的建成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海上补给能力跃上了全新的台阶,在此时刻回看中国海军补给舰的发展,确实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海军基本上是一支近海力量,对于海上补给自然没有什么需求。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国力的提升,海军的实力也日益增强,海上补给也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国产第一代综合补给舰905型,北约称为福清级,首舰于1979年服役,满载排水量21740吨,最大航速19节,可以伴随驱逐舰、护卫舰在远航途中提供燃料、润滑油、淡水和部分冷藏食品的补给。同级舰共4艘,但是当时中国海军实力有限,远洋航行并不多,4艘大型综合补给舰确实有些供大于求,于是其中的三号舰X950号(后改名“海仓”号,舷号南运950)在1989年退役并转交给商船队作为油轮。四号舰原舷号871与1985年转让给巴基斯坦。现在还有2艘在役:一号舰“鄱阳湖”号(舷号882,曾名东运615、“丰仓”号,曾用舷号X615、R327)。二号舰“洪泽湖”号(舷号881,曾名“太仓”号,曾用舷号北运575),因为二号舰“洪泽湖”号的舷号881反而在一号舰“鄱阳湖”号的舷号882之前,所以被误认为“洪泽湖”号才是首舰,并以其曾用名“太仓”号命名该型为太仓级。

图3:906型福清级补给舰首舰“鄱阳湖”号(舷号882)

图4:南仓级“青海湖”号(舷号885)补给舰

另外,90年代中国海军还建造一型主要为没有港口设施的岛屿提供补给的岛礁补给舰904型,北约称为大运级,是从925型大江级打捞救助船的船体改进而来。满载排水量10975吨,最大航速22节,并有直升机甲板和机库,可以提供垂直补给。首舰于1992年建成服役,同级舰2艘。一号舰“阳澄湖”号(舷号883,曾用名南运951),二号舰“镜泊湖”号(舷号884,曾用名南运952,还曾临时用过“渔政21”号)。

图5:904型大运级岛礁补给舰首舰“阳澄湖”号(舷号883)

2007年,904A型建成服役,同级舰仅1艘,“抚仙湖”号(舷号888)。船体与904型(福池级)补给舰相似,但没有综合补给舰所特有的大型补给门架,只有直升机甲板,没有机库,是专门为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守岛部队运送补给而建,满载排水量1.5万吨。

2015年,904B型建成服役,是在904A型基础上稍加改进,同级舰2艘,满载排水量1.5万吨。一号舰“军山湖”号(舷号961),二号舰“泸沽湖”号(舷号962)。早年为南海没有港口设施的岛礁进行补给时,主要使用各型登陆舰艇,随着各岛礁的专用码头逐渐建设完工,登陆舰艇由于缺乏专用货物吊运设施,已经不再适合用于岛礁补给,所以才建造了904B型补给舰。

图6:904B型首舰“军山湖”号(舷号961)

上文有关补给舰的船名和舷号都比较混乱,主要是因为2003年之前,对于补给舰命名没有统一的规范,2003年,海军颁布了新的舰艇命名编号规范,综合补给舰统一以中国境内的湖泊命名,所以原先不符规范的船名全部进行了更改。

进入21世纪,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远洋补给需求,中国海军又建造了国产第二代综合补给舰903型,北约称为福池级。首舰于2005年建成服役,同级舰目前已建成8艘。这也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具备夜间航行补给能力的综合补给舰,拥有2座油水补给站和2座干货补给站,同时还具有纵向油水补给能力,可同时为两艘以上舰船补给,满载排水量2.3万吨,最大航速19节。一号舰“千岛湖”号(舷号886),二号舰“微山湖”号(舷号887),三号舰“太湖”号(舷号889),四号舰“巢湖”号(舷号890),五号舰“东平湖”号(舷号860),六号舰“高邮湖”号(舷号866),七号舰“洪湖”号(舷号963),八号舰“骆马湖”号(舷号964)。

图7:903型福池级首舰“千岛湖”号(舷号886)

而随着2艘901型“航母奶妈”综合补给舰陆续建成服役,中国海军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海上补给舰队,终于补上了长期以来因为重视一线作战舰艇,轻视后勤保障舰船而造成的短板,为中国海军来逐渐走向深蓝的远洋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物质基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