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法国没有把马奇诺防线延伸到北面把法国边境全部包起来?二战如果不是苏联强势反攻欧洲是不是就废了,美国只是顺水推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二战法国没有把马奇诺防线延伸到北面把法国边境全部包起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长篇大论,简单说说。

马奇诺防线其实只防御了法国北部的一部分,也就是法国同德国接壤的国境线。

马奇诺防线向南到法国和瑞士边界为止。

为什么马奇诺防线不涵盖同瑞士的国境线?

这是因为瑞士是永久性中立国,反对在两国边界修建马奇诺防线工事。

同时,瑞士全民皆兵,具有很强的防御战斗力,又是地形复杂的山地国家,扼守着阿尔卑斯山隧道。法国认为德国不会进攻瑞士,就算进攻了也不可能迅速占领瑞士,所以不需要修建马奇诺防线。

但是,法国北部还有很长一段国境线,就是法国同比利时的国境线上,并没有建设马奇诺防线,包括著名的阿登山区。

那么,傻子也知道,德国人不会随便攻打兼顾的马奇诺防线,完全可以从北部进行突破,首先击败比利时和荷兰,随后突破比利时和法国的国境线,攻入法国北部。

所以,马奇诺防线最初的规划确实是要求涵盖法国和比利时边界,一直修建到海边,完成北部完整的防御工事。

但是,最终却没有这么做,原因如下:

第一,经费不足,时间不足。

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到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之巨。

为什么花费这么大?

资料这么写: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由于马奇诺防线耗时巨大,耗资巨大,占用了大量的军费,导致法军武器更新都受到严重阻碍。

即便如此,法国也花费了12年才完成了法国和德国接壤的防线修筑。

如果继续延伸到海边,那么恐怕还要花费12年和50亿法郎。

显然,法国没有这么多钱,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延伸到海边不现实。

第二,似乎没有必要这么做!

无论一战还是二战,表面上永久性中立的比利时,其实都是英法铁杆盟友。

一战中,虽然德国许诺比利时只要统一接道就保持它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弱小的比利时军队仍然同上百万德军激战。

他们依靠比利时复杂地形阻挡了德军整整21天。

不要小瞧这21天,为英法军队集结和部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时间,最终在马恩河战役阻挡德军推进,导致德国施里芬计划惨败,一战德国也就败了。

所以说,比利时几乎是一战德国溃败的最大功臣。

二战比利时也是如此,一旦德军入侵,他立即会利用自己的军队和要塞进行抵抗,还会允许英法军队进入比利时作战。

而比利时、荷兰都是著名的低地国家,这里地形极为复杂,当年有大片的沼泽、森林、湿地、山丘,是最适合防御的地形。

比利时已经在这里修建了很多野战工事,英法只要出动几十万大军进入,不需要马奇诺防线也足以挡住德军。

至于阿登山区只有二三条公路,法军驻守这里的部队只要切断公路,德军也就无法突破。退一步说,即便德军步兵能够突破,经过山地和森林的速度也会很慢,英法联军足够调动军队回援,轻松将德军阻挡在森林里。

第三,比利时的拒绝。

一战二战,比利时为了对抗德国都付出很大代价。

在比利时王室看来,如果马奇诺防线修建了,等于将比利时当作当枪子的倒霉鬼,推到了对抗德国的火坑里。

马奇诺防线建好以后,英法联军不可能随便北上进入比利时作战,肯定固守法国边境的方向。

那么,比利时就惨了。

由于两国力量悬殊,德国迟早会占领比利时,随后在马奇诺防线鏖战。

以一战动辄就打伤好几年的经验来说,比利时就成为两国交火的重灾区,国家被摧毁都有可能。

所以,比利时当然不愿意在边境修建马奇诺防线。

其实,马奇诺防线的作用就像中国长城一样,它不是彻底挡住德军。

世界上任何一个要塞,不可能永远挡住敌人,而是尽量拖曳德军前进的步伐,消耗他们的势力,便于英法调动军队进行战略部署,击破德军任何进攻战略。

法国认为马奇诺防线可以阻挡德军2到3周,足够英法联军做出任何部署,以及全国军事动员。另外,马奇诺防线防御的兵力可以较少,将机动兵力投入其他方向。

所以,英法的防御战略是,德军必然会分兵两路,一路攻打马奇诺防线,一路攻打北方比利时等低地国家。

而英法联军会以法军一部主力死守马奇诺防线,拖延德军进攻,一部进入低地国家,准备同德军在这里决战,彻底遏制德军攻势。

英法联军不是不知道德军有装甲部队,但认为它们在重兵防御下,施展拳脚的机会不大。

况且,当时对于装甲部队究竟能否脱离步兵集团而独立作战,英法还有很大怀疑。

这是因为德军当时的坦克都是轻型,火炮都很薄弱,根本无法摧毁大型坚固工事。

而德军即便是装甲部队,重炮的运输也是很缓慢的,比步兵前进速度快不了多少。

即便装甲部队能够突破,但面对法军国内的纵深方向,因攻坚乏力,还是会被拦截。

而希特勒的战略是,攻打马奇诺防线和低地国家的德军都是诱饵,而攻打阿登山区的德军才是箭头。

这就是曼施坦因绝妙的“镰刀闪击”计划。

装甲部队2天就突破阿登山区后,在空中炮兵,也就是轰炸机的支援下具有了相当的攻坚能力,一举突破法军马斯河防线。

马斯克防线被攻破以后,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敞开了。而法军两个主力军团一下子完蛋了,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英法部队面临被包抄的危险,陈兵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大军也将腹背受敌。

德军只要继续穿插,切断两支主力军团的补给线和退路,他们就会不战自溃。

此时,英法联军从战略上已经惨败,只能想方设法挽回败局,最终英军不顾法国盟友,自己撤退回英国,法国人则灰溜溜的迅速投降,避免国土被德军摧毁。

其实德军突破马斯河防线的一瞬间,法兰西战役就结束了,余下的只是收拾残局而已。

二战如果不是苏联强势反攻欧洲是不是就废了,美国只是顺水推舟

如果没有欧洲和美国参战苏联就彻底凉了。当时美欧没有看出来苏联是反民主的国家。在加上德意志法西斯主义的惨无人道。所以才参战。

历史上有哪些难以攻破的堡垒

历史上难以攻破的堡垒有不少,亚洲和欧洲历史上都有不少赫赫有名的堡垒。

日俄战争中最出名的莫过是旅顺保卫战了。当时俄军在旅顺进行了大量的防御准备工作。整个要塞防线长29千米,其中海防线长9千米,筑有22个炮台;陆地防线长20千米,筑有5个永久堡垒(I-V)、3个永久工事(3-5号)和5个独立炮台(А、Б、В、Г和Д)。在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是203高地(日军称为尔灵山高地)。

整个高地阵地分成三部分。高地上有两个峰顶,右峰上有152毫米火炮,左峰上挖有连环工事,通过很深的交通壕与右峰相连,中央鞍部有暗壕相通连接左右两峰以及其他堑壕。高地中央阵地是围绕半坡挖的山坡环形堑壕,壕顶覆盖铁板、模板,再加上泥土;山根构有环形堑壕组成的阵地,这道堑壕无遮盖。下层阵地前沿和两道阵地间设有鹿砦和多列铁丝网障碍物。上中下阵地有交通壕相联系。高地西北、东南两面斜坡急,坡度急峻,攀登极为困难。

日军为了攻占这个高地,先后进行了3次总攻击和无数次进攻,为了攻占该高地,日军伤亡1.1万余人,仅第7师团就伤亡5788人占全师团战斗人数(1.04万人)的55.6%;而俄军也伤亡了0.5万人,仅仅第5团就伤亡了1282人。高地陷落,为旅顺战役转折点。

而欧洲历史上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也非常著名,做为俄国和苏联海军黑海舰队主基地,克里木战争期间进行了349天的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