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朱光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朱光潜的《诗论》分别有何优缺点,谁更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客观评价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理论贡献

解放后,朱光潜系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

2.学术贡献

朱光潜的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解放后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朱光潜对黑格尔110万字的巨著《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他出版的译著还有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莱辛的《拉奥孔》、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路易哈拉普的《艺术的社会根源》和《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等。

3.教育贡献

朱光潜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4.历史地位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朱光潜的《诗论》分别有何优缺点,谁更好

题主的问题比较专业了,我尝试回答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两本书各有千秋。下面我先分别阐述一下这两本书,然后再做我的看法,题主如果想看这两本书的话,我觉得肯定是一个对文艺学比较感兴趣的人。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在今天可谓大大有名,是王国维先生的大作,对于这本书很多人最深刻的印象想必就是“境界说”以及人生三境界吧。王国维这本书在形式上延续了中国传统诗话、词话的形式,所以内容比较少,但是可谓“微言大义”,比如他说李煜的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写好几篇论文。在内容上,王国维主要受到了西方尼采、叔本华等人的影响,这是将西方哲学与中国本土文学相结合的典范。然而,我个人认为想读懂《人间词话》并不容易,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要知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区区几万字,却把整个唐宋时期的有名词人大体都点评了一遍,所以我的观点,你必须要对那些词作有一个大概了解,你才能对《人间词话》里王国维说的好不好做评价。

《诗论》

《诗论》是朱光潜先生的大作,与《人间词话》不同的一点《诗论》就像一篇篇,值得一提的是朱光潜先生在《诗论》的某一篇文章里谈论过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并说王先生搞错了。这本书不像王国维先生的那本书一样,《诗论》主要是谈文学的一般规律,比如说文学的起源、诗歌的韵律问题。在观点上,因为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的著作,所以受克罗齐、康德的影响大一些。

综合来说,这两本书各有千秋,只不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影响大,但也难懂,如果读的话,建议看较好的注疏本。

为什么朱光潜的《谈美》给人感觉十分扯淡

朱光潜对美的本质有独到的见解,他不同于王朝闻等认为美的本质是实践的主流说法,认为美的本质是自由,这是很深刻的,是符合马克思说过的,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论断的。美的本质问题很深奥,朱光潜的《谈美》理论性很强,如果看不懂,就会以为是扯淡。

朱光潜为什么被称为美学大师他都有哪些美学观点

-

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

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

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

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

大师的经典名言俯拾皆是,常读常新,不仅发人深省,还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

-

* 慢慢走,欣赏啊!

-

* 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

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

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

* 志气太大,理想过多,事实迎不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

-

* 消遣就是娱乐,无可消遣当然就是苦闷。世间喜欢消遣的人,无论他们的嗜好如何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强旺生命力。

-

* 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

*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

-

*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

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

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

*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

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

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

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

-

*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

*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

*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

*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

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

* 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

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

-

*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

(图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