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的昆阳之战与李世民的虎牢之战哪个水平更高为什么?昆阳大战为什么是历史上最有名、最神奇的大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刘秀的昆阳之战与李世民的虎牢之战哪个水平更高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应该是昆阳之战。

虎牢之战对手窦建德太弱,是农民军,李世民胜之不武。

但昆阳之战的王莽十万大军则是正规军。

当时王莽派遣10万大军在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率领下,攻打绿林军。

他们实力强大,压迫刘秀9000人退入昆阳(今河南禹县西北)。

当时绿林将领认为王莽军力强大,昆阳肯定守不住,必须撤退。

但刘秀认为昆阳是坚城,如果放弃这里撤退,结果只有更惨。

所以,昆阳守军拼死守城,王邑、王寻的兵力虽多,一时间难以攻陷这座坚城。

僵持半个月后,王邑、王寻的士兵很疲惫,士气大降。

这边,刘秀同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乘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后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兵赴援昆阳。

其实,就算刘秀和昆阳汉军相加,也不过2万6000人,王莽则有10万大军(一说6万),双方相差太远。

然而,刘秀这一万多人非常精锐,第一战就胜利,斩杀王莽军队1000多人。

这场胜利无关大局,但鼓舞了时期。

随后,刘秀出奇兵,使用3000精兵,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

这种情况下,对军事不太了解的大司空王邑很轻敌,同大司徒王寻一起,仅仅率领1万多人出战。

在他们看来,1万多人打垮3000人,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防止还有其他部队偷袭,大司空王邑下令其他部队一律不许擅自出兵,违者斩首。

结果,双方交战,刘秀的3000精兵带着胜利的势头猛攻过来,锐不可当。

王莽这1万多军队士气低落,竟然抵抗不住,很快向后溃败。

混战中,大司徒王寻被斩杀,大司空王邑部队则四散奔逃。

而其余王莽数万大军,因为有大司空王邑不得处长的命令,只是固守营盘。

见王莽军大败,刘秀部队士气极高,全线猛攻。而昆阳守军看到城外元军获胜,也出城夹击。

王莽军队实力低落,主帅大司空王邑又不知去向,最终全军崩溃。

王莽军大乱,余下军队兵力虽还有绝对优势,却无心恋战,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滍水为之不流。

此战,王莽军大败,由此一蹶不振,直到被刘秀攻破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由于刘秀以2万多人击溃10万敌人,对方还是正规军,并非草寇,很多人认为刘秀是开了外挂操作的。

昆阳大战为什么是历史上最有名、最神奇的大战

昆阳大战,指篡汉自立的王莽的新朝42万大军与刘秀所率之2万更始起义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一带)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最终2万义军以少胜多,取得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此役胜因如下:义军民心所向,王莽暴政尽失人心;义军坚守昆阳,战略战术得当,英勇作战,最后采取斩首行动捣毁敌军指挥部,使敌军群龙无首,不战自败。

昆阳之战创造出2万击败42万的奇迹,不仅青史留名,意义更是非凡:此战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为日后建东汉奠定了基础。明代大儒王夫之高度评价:“昆阳之战,光武(刘秀)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此役评价亦很高。

昆阳之战兵力50:1,刘秀如何以弱胜强

史载;根据昆阳之战的双方实力来看,敌对双方在昆阳地区投入的总兵力约50比1,一方面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一方面是犹如惊弓之鸟。大战一触即发,而刘秀毫无胜算。

众所周知;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为典型的以弱胜强案例。我们知道昆阳之战是影响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一大壮举,但以弱胜强的真实情况,却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真相往往令人匪夷所思。为了镇压起义队伍,王莽任命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主帅,调遣天下精锐大军,集兵43万余众,对外宣称百万大军,王莽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昆阳之地。而此时昆阳城内守城的汉军兵力数量不过数千人,昆阳城留守的汉军主管王凤由于胆小如鼠,主动向王莽投降,在遭到敌军拒绝之后,城内守军惶惶不可终日。刘秀无力抗衡,所以出城请求支援。

午夜时分,刘秀率领一支小分队,悄悄溜出了昆阳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入王莽大军的中军大帐。敌军猝不及防,刘秀夜探敌营成功。于是他们快马加鞭赶到定陵和郾城,把绿林军的全部家底都开赴到昆阳阵地。昆阳城小,但屡攻不下,几天之后,刘秀所率增援的绿林军悉数抵达昆阳城外。刘秀组成千人敢死队,在距离敌人千米之外一马排开,伺机冲锋敌人大营。敌方见对刘秀人少得可怜,压根就没有把他们当一回事。刘秀利用敌军立足未稳之机,一马当先带领敢死队杀入敌军大营,直奔敌军主帅王寻、王邑中军主帐一路掩杀奔袭。在敌军主帅王寻尚未清楚是什么情况的时候,脑袋就以及搬家了。而绿林军的大队人马也随后杀到,直袭敌人的阵地。

此时;昆阳城内的王凤、王常也下令打开城门,城内守军倾巢而出,前后围歼敌军。此时此刻,四海龙王应刘秀之邀,也火速赶来助刘秀一臂之力。顷刻间,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而王莽大军见中军大营阵乱,二位主帅亦被诛杀,大军顿时乱作一锅粥,疯狂溃逃,再也不听指挥了,四散狂奔,就这样,刘秀带领敢死队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军主帅首级,如入无人之境。

史书记载;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再加上天公作美,突然之间狂风暴雨、惊雷震天、飞沙走石、江河暴涨。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奔逃一停、踩死一停、淹死一停、杀死一停。

对于这一场战役的成功而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核心人物,这个领导人物就是这支队伍的灵魂支柱。刘秀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灵魂的领军人物。在昆阳战役中,刘秀凭借其非常冷静的头脑审时度势,及时分析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思索正确的战术谋略。还有就是民心所向,王莽执政的一方由于残暴,所以没有民众的支持率,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以至于,昆阳战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更促使自己日后走向帝王之位奠定了基础。


站在女性的观点追忆历史、了解历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种历史解读情怀。

每天和你分享有价值的历史观点!请你留步给予关注,点赞,点评,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动力!爱你们……

汉光武帝刘秀为何被称为“位面之子”,昆阳之战究竟有多玄幻

昆阳之战是王莽建立的“新朝”走向灭亡的关键一战。

此战两万汉军对阵四十二万新军,且在没有地利依托的情况下,最终取得全胜,这样的战例在历史上也是很罕见的。

因此许多人就给这场战役添加了一些神话色彩,其实昆阳之战新军战败,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之下造成的。

下面就同大家一起分析,看看刘秀在这场战役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一、王莽新政不得人心

王莽篡汉之后,为了解决西汉末年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自上而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质上就是一个儒生的王莽,试图通过恢复周朝时的制度,来解决汉朝发生的问题。

但他没有想过的是,几百年前周的灭亡,就是因为那一套制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已经不合时宜了。

土地改革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触犯了官僚大地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