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经济大萧条的
发布时间: 2023-07-17

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经济大萧条的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重创了欧洲列强也重创了美国,却成就了罗斯福。

在1933年,这年总统选举,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成功击败了主张政府不干预市场的竞争对手胡佛总统,坐上了美国第32任总统宝座。于是,人们便认为美国能够率先走出经济危机完全是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的功劳了!

我却不这么看待此事。德国于1939年开启的二战序幕,在这一年,美国在罗斯福新政下仍未曾能走出经济危机这个大泥潭,从此可见,这新政效果不怎么样。而这一年距离罗斯福新政已有近七个年头了。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也就两个,也只有那么两个。

第一个,增强政府的权利,准确的说是增强了美国总统的权利。罗斯福新政放弃了当时政府不干预市场主流思想,政府主动插手插手场经济运行。不过这就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政府得有足够的权利去主导。此前美国那种小政府无法满足政府干预市场的要求的。罗斯福为了增强政府的权力,手段是先把大法官从九个增加到十五个,再出台各种法案,让政府也就有法理去干预市场运行。

第二个,大力限制大资本家的发展,扶持了国有企业,进而增加了劳工收入。资本家的贪得无厌让当时美国劳工收入都很低,资本家在赚大钱,劳工们忙活了一天,挣的钱却不足以养活一家老小,自然也就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压制了市场的消费潜力。罗斯福见此,由政府投资大力去发展基础建设,先让失业人群有事可做,接着由政府颁布最低工资标准,要从大资本家们身上抽血,去增强劳工们的经济能力。

至于罗斯福做的其它努力,那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吧。罗斯福这一手眼花缭乱的操作,也就对提升国民的信心还有点用,对国家走出经济大萧条的作用就不用去过度夸张了。

美国之所以能走出泥潭,最后还是靠对外诉诸武力。日本偷袭珍珠港,正好给了当时不知怎么才能带领美国名正言顺参战的罗斯福一个极佳理由。从此,美国轰轰烈烈的军工生产开始了,进而极大刺激经济复苏。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美国所生产的航母、大炮、坦克等很快就出现在了二战战场上,法西斯国家德国、日本等国随之吃尽了苦头,在战场上开始由进攻方走向防守方,最后战败。

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

谢谢邀请,很荣幸。罗斯福新政是适应20世纪30年代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资本主义改良措施。它局部地改变了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挽救和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1929年~ 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中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遭受得危害更为深刻。罗斯福总统就职前,工业生产比1929年几乎下降一半,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与此同时,美国法西斯主义的威胁也一度增长,新的法西斯团体纷纷成立,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遭受严重破坏。新政实施分为1933~ 1935年和1935~ 1939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在复兴和救济。第二阶段重点在改革。

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的起点和尝试。它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办法来调整生产购销差价的某些环节,一方面扶植或抑制垄断资本的某些作用,另一方面则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作必要的让步,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危机的影响。这种改革被西方国家通称为“福利国家”措施。新政式改革政策的继续和深入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化,的确局部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同时改善了中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处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阶级矛盾,恢复了社会生产力,把美国资本主义从绝境中挽救出来。通过新政措施,特别是社会保障措施,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处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