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癸卯兔年不一
发布时间: 2023-07-11

年年辞旧,岁岁迎新。

即将迎来癸卯兔年的春节,本期阅读私享特别推出春节年俗特辑。

春节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让我们一起了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

作者简介:

阎建滨,著名文旅专家、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会长、西部幸福产业研究院名誉院长。

主要从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节庆民俗的研究与实践,先后出版《清明旧事》、《华夏节日密码》等专著。曾荣获“中国节庆贡献人物奖”。

华商报: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表现,每个节日都蕴涵着丰富的礼仪、风俗、文化和精彩的故事。《华夏节日密码》挖掘、破译了哪些中国节日的密码?

阎建滨:《华夏节日密码》这本书是将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个谱系进行深入研究,力图揭示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和规律。

我在研究中发现,中国传统节日存在着时间密码、祭祀密码、家国密码。首先,中国传统节日发生的时间特点来看,多选择单数(阳数)。春节(一月一)、元宵节(一月十五)、上巳节(三月三)、端午节(五月五)、七夕节(七月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九),古人信仰阴阳平衡,有“独阴不生、独阳不长”的理论。因此,选择“单(阳)数”、甚至“两个阳数”作为节日,蕴含最初的节日并非今天人们眼中的良辰吉日,而是恶日,甚至是“恶月恶日”(如端午节)。华夏先民经过漫长岁月的探索,才依靠集体的力量约定俗成将“恶日”演化成吉祥佳节。从春节的驱逐年兽、守岁、放鞭炮,到端午节的插艾、戴五毒香包、喝雄黄酒、龙舟竞渡,一直到重阳节的登高避灾、戴茱萸、赏菊花、喝菊花酒,都可以看到这一避凶趋祥的节日文化现象的延续。

节日是时间的特殊符号,更是中国人的时间节律,这些时间形成的特殊数字具有无限的东方神秘性。再如,我国传统节日中突出祭祀,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清明祭祖、端午祭屈原、七夕祭织女、中秋祭嫦娥,几乎每一个节日都少不了祭祀,这实际是中国古人“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的传统密码再现,祭祀土地祖先表达的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不忘本的感恩之心。

此外,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不同,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更强调家庭团圆、和谐、幸福,强调家族伦理,在节日里突出的是家庭团圆、家族凝聚、家国情怀。如:春节的阖家团圆、中秋节的月圆人团圆、重阳节的每逢佳节倍思亲,都是中国节日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根脉。要真正理解中国传统节日,就是要读懂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密码。

华商报:我们即将迎来的癸卯兔年,据民俗专家说,是很特殊的一年,这样的特殊性下一次要等上1260年。

阎建滨:兔年是生肖纪年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天干地支纪年,十二生肖是干支纪年的形象化表达,更容易让人们记住。兔排在十二生肖的第四位,前面是鼠、牛、虎。兔对应的是卯时(5时-7时),正是月亮之时,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故兔有“月兔之说”。月兔也称“玉兔”,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玉兔捣药”的记载,玉兔为西王母制药,手里有一把捣药的杵子,因此玉兔也是长寿的象征,更有一点像防疫的保护神。兔子生性机敏,加上繁殖力极强,象征着多子多福,赢得广泛的喜爱。我国北京中秋节有拜“兔儿爷”的习俗,“兔儿爷”人身兔脸,身披金盔银甲,很是威风,广受儿童喜欢。兔子能跑,成语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赞美。

展开全文

2023的癸卯兔年比较特殊,一是“双春年”,年头年尾都是春,比较吉祥,民间认为宜结婚生子。二是有一个“闰二月”,一年出现了两个二月,春天比较长。三是有一个“水兔年”,水在民间有旺财之意。这三个特点结合起来,据说要等1260年才会出现这种现象。疫情三年,大家都不容易,希望“捣药兔”能够驱除疫情,给人们带来吉祥安康。

华商报:大家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了。我们既要传承传统节日,也要创新发展节庆文化产业,这些年西安在春节气氛的营造上很用心,您对此怎么看?

阎建滨:我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主要表现为:一是我们缺失了年的仪式感,淡去了昔日中国人浓浓的的节日礼仪,也淡去了华夏衣冠文明的节日服饰,缺失了血浓于水中国年的深厚节日文化内涵。二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在日益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如何过传统中国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在传承创新中国传统节日上,近些年来,西安一直在全国表现得比较突出,有一定示范作用。西安作为中国传统年文化的资源大省,自2018年推出“西安年·最中国”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展示了多样态的中国年文化,也广泛传播了西安这座千年古都。

西安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破晓地,如今的正月初一为岁首,就是从汉武帝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颁布的“太初历”(公元前104年正式启用)开始实行的,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了。“西安年·最中国”如今很多年俗在中国独一无二。如:已经举办17届的西安年货会,每年有100多万市民参加;西安城墙每年向全球征集春联,并以书法的形式挂在每个城门的两旁;西安城墙上元灯会、大唐芙蓉园新春灯会、华清宫灯会等,起源于汉、兴盛于唐,在中国,灯会的历史底蕴深厚悠久,延续至今……此外,关中人过大年、走亲戚、闹社火、逛庙会、观灯会的年俗,更独具特色。

“西安年·最中国”不仅重视继承中国传统年俗,更注重对中国传统年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率先在大唐不夜城设立中国年城市主会场,形成白天有庙会、晚上有灯会、夜晚不打烊的中国年奇观。主会场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有传统社火巡游,还有时尚花车巡游,将“民俗风+新唐风+时尚风”融为一体,成为年轻人感知国潮的网红打卡地,使中国年焕然一新,有了崭新的颜值。西安以一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以古色古香大雁塔、西安城墙及仿唐建筑、雕塑为特色,加入了时尚科技的光影元素,创意了“不倒翁小姐姐”等网红人物,形成了中国传统年现代表达的典范,成为讲好西安故事、讲好陕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城市中国年的独特样板。

书香雅意

除了一些民俗活动,春节还会看到对联、条幅、扇面、斗方等,各种书法作品给中国年平添几分意蕴。

大家荐读

《写意脸谱——陕西社火与脸谱艺术》

社火,作为中国民间一种传统的歌舞、祈福、娱乐活动或节会仪式,传统的民间社火在陕西地区源远流长,深入民心。

本书共五章,分别讲述社火的渊源与功能、陕西社火的形式与游演、陕西社火脸谱拾遗、陕西社火脸谱的绘制工艺、陕西社火与脸谱的活态保护。传统社火表演的内容多以驱邪、祈福和教化为主。

陕西社火脸谱是以要装扮的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的面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纹饰、色彩向观众传达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植入传统价值观,使其对善、恶、忠、奸的褒贬深入内心。陕西社火还衍生出了很多不同形式的文化产品,不局限于春节等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在传承人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更多地融入现代日常生活之中。作者把社火脸谱文化牢牢根植于陕西这块土地上去言说,让读者每多读一页、多看一图,就对陕西乡土文化的认识更深一点,从其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专项呼吸感、认知力和自豪感。

《喜庆年画——陕西民间年画》

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喜庆年画——陕西民间年画》是“丝绸之路起点上的非遗文化”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立足陕西民间年画,从陕西民间年画的本源谈起,以细致平实的笔调详细讲述了陕西年画的流变、特点、制作工艺、现状与传承。过去,年画遍及三秦大地,从陕北到陕南,从关中西府到东府,每家每户过年时都要张贴年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过年贴年画的习俗仅在陕西凤翔一代保留了下来。在当地人看来,贴上门神的春节,才是真正的春节。本书用鲜艳明亮的色彩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年画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每多读一页,多看一图,对陕西乡土文化的感知更深一层。

城市书单

《过年啦!》重磅升级

给孩子“仪式感”满满的中国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仪式感满满的“团圆节”。爆竹声声、大红春联、丰盛年夜饭、舞龙舞狮……人们在盛大的仪式中祈祷新一年万事如意。随着时代发展,春节与现代文明热烈地融合,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如何让今天的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本书以大场景立体+全景大翻页,开启孩子的春节奇妙游!作为一本春节知识互动游戏书,全书以乐乐一家的过年故事为线索,将年的传说、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穿新衣、逛庙会、回娘家、迎财神、赏花灯9大过年主题串联起来,设置20多个互动创意机关,花样展示过年的由来及各种传统习俗。小朋友不仅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过年的乐趣。震撼的立体场景,声音、光影、立体画面相结合,全方位互动阅读,身临其境体验团圆喜庆中国年!

《图说二十四节气与北方农事》

集艺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农耕文明的主要体现,流传至今。二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