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开悟的人最可怕(为什么有许多人学曾国藩,他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为什么有许多人学曾国藩,他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为什么学习曾国藩? 就凭千古两完人之一。

《左传》说 人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立完人标准。千年也来,严格来说只有两人入围:王阳明和曾国藩。

王阳明不用多说,立德: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立功:宁王叛乱,各种叛乱镇压无一败绩。立言:心学奠基人,桃李满天下。真正的圣人。

再说曾国藩。六次科举中秀才,天资一般。年少游手好闲,中举之后发现自己身心修养端位低,提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从此二元论的论调一直伴随其一生,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修炼人格。咸丰二年,太平军势如破竹。曾国藩获得机会,他请求朝廷批准在长沙建立千余人的队伍,随后在衡阳成立2万人的军队,这就是湘军。随后攻下武汉,南京,平定太平天国。湘军有特点,每次只行军几十十里,其余时间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稳妥为主。

打下南京之后,主动把功劳归于圣上,裁军90%,修复江南贡院开科取士。

自三十岁以来天天日记,笔耕不辍。洋洋洒洒1500份家书,虽然没有著作等身的大部头,但是从家书和日记中已经能体会到曾国藩渊博的学识以及高段位的道道修养。

总结下来,曾国藩立德自不必说,中举之后言于律已,严格修行。立功-一己之力挑落太平天国,拯救清王朝。立言-曾文正公文集,笔耕不辍的日记及家书不比任何精装本的书本差。

他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以下鸡汤不咸,大胆放心喝。

- 笨鸟就要先飞,如果感觉自身资历平平,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 高度自律,修炼人格,按照极高标准要求自己,自律是最大的自由。

- 抬头仰望心空,做事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不骄不躁。

- 记得写日记。没准也会集结成书。



曾国藩带给你的人生启示有哪些

曾国藩的《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的传世奇之书,是内圣外王者的醒世箴言。它给我的人生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叫砺志?他说;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他的意思是说;君子立下的志向,是想为民众请命的器度。也就是说,我这条命是为民众服务的,急民众所急,想民众所想。为了民众纵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只有这样才是圣人一般的品德,才会成就称霸天下的大业,才不会辜负父母生育了我,才愧为天地之间是一个完美的人。

看看人家曾国藩,咱自己太渺小了,这些句子真是觉得相见恨晚。曾国藩为什么能成功,能成就事业。是他有远大的理想,不是只喊口号,是他善于行动。是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改正错误,进而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结果。

他说人生需要明;

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

由此可见,他给我的启示是;“智,仁,勇”排在首位的是智,智就是明,明有两个方面。一般人只看到近前的事物,我则看见更远的事物,这叫高明。

二是一般人只看见明显的一面,我则者看见了隐藏的一面,这叫精明。人是否高明?取决于几分天赋,而精明全靠后天钻研学问的程度了啊。

他给我的启示,就如同毛主席教我们,用辩证的方法去看问题,才叫高明,才叫有学问。人一旦有了学问,就如同显微镜一样,将问题的实质看得一清二楚,只要一清二楚了,处理问题方可正确,只有处理问题正确了,才能化解矛盾,才能使人心服口服。这样才有口碑,才有尊严。下面再说强;

人生需要坚强

担当大事,全在一个强字,学,问,思,辩,行五者,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

由此可见,我们要担当大事,全在一个强字上下功夫。人一生当中离不开学,问,思,辩,行文这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归结于使糊涂者弄明白,使柔弱者变坚。天下的事情,若没有志气就不能做成,做事不坚强就不能成功。

人若不坚强难经风浪,自古毫杰之士,无不是以坚强为本。人要以懦弱为耻,好男儿当自强自立。要挺胸做人,不要屈于他人于世。但也不要过于倔强,这样会四面树敌,陷于背动,亦是做人大忌。

综上

曾国藩给我的启示,一是人的一生要有雄心壮志,二是要辩证的看问题,提升自己处世能力。三是要坚强,要有坚契不拔的精神,立足于不败之地。

王阳明和曾国藩谁厉害

李鸿章评价恩师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开始收徒讲学,但并无扬名立万之学生;李鸿章名列稍逊其师曾国藩;为将者,两人都有相似经历:王阳明平朱宸濠叛乱,朱宸濠叛乱气势小;曾国藩平太平天国之乱,太平天国气势大,占据中国半壁江山,立国14年之久,太平天国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王阳明居朝庭高位但并未为相,曾国藩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曾国藩立言《冰鉴》为后来者察人用人之教科书,王阳明对孟子“性善”与荀子“性恶”作了完善与补充:“无善无恶心之本,有恶有善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即有些人天生便善,有些人天生便恶,有些人后天环境改变其善恶;“性本”理论架构完美无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