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维辰的文化情结:曾推《乔家大院》-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昨日(4月12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他也是十八大以来,首位因为涉嫌违纪而落马的现届中纪委委员。申维辰1956年5月生,山西省潞城市人,1972年进入山西大学体育系,后在山西省体委工作6年,2000年9月至2013年3月担任宣传口工作,曾任中宣部副部长。

2011年10月20日,话剧《立秋》的第600场演出,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申维辰会见剧组人员

体育系统出身、身高达1米90的申维辰,对文化也十分有兴趣。在担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第二年,他就提出山西应做文化大省。他曾策划、推动了热播电视剧《乔家大院》、《八路军》、《吕梁英雄传》,《乔家大院》播出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大院一度人满为患。 晋商 也在他主打的强势品牌之一,他先后推动了描写晋商的话剧《立秋》与纪录片《晋商》。

以下为2007年第10期《环球人物》杂志对申维辰的报道(记者张翼鹏、刘元亮),当时申维辰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4月18日,中国话剧百年纪念活动以山西话剧院的作品《立秋》收尾。舞台下,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集体观看;舞台上,大幕拉开,重重叠叠的山西古老庭院里,富甲天下的晋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揪人心魄

这部让艺术家和普罗百姓看后都噙泪而去的话剧,被誉为新世纪以来国内最好的话剧。这样的好戏出在山西,让人意外:煤海竟然点燃了文化的焰火?

但在《立秋》的 播种人 申维辰看来,却是理所当然:当传统文化焕发光彩的时候,作为华夏文明主根的山西薪火不断,其文化魅力势不可挡。

这位曾经策划、推动了热播电视剧《乔家大院》、《八路军》、《吕梁英雄传》出炉的人,既非编剧,也非导演,而是官场中人 现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2002年,正是他提出的一句口号,让全中国的人重新估量山西的价值,让山西人找回了文化的自信,那就是 华夏文明看山西。

山西不是东西?错了!

无论走到哪里,申维辰都是人群中颇引人注目的一个:一米九的个子,高大魁梧,仪表堂堂,一口山西乡音的普通话很具感染力。在他担任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期间,就有山西人觉得:这样的文化大使颇为山西人长脸。

申维辰(前排右二)出席 2010新晋商联盟大会

乍一看,申维辰的长相并不像汉族人,而像维吾尔族,有异域特色。对此,申维辰颇为自豪:我的长相就有山西文化特有的烙印。原来,三晋大地曾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地方,自古就是中原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交汇之处。历史上五胡并处,都在此留下活动轨迹。

只要提起山西的历史文化,申维辰就如数家珍,话题滔滔不绝。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他觉得自己所处的乡梓无处不是祖先灿烂文化的留存。可这一点,并不为世人所知,让他痛心不已。

有人说山西既不靠东部,也不是西部,山西不是东西。其实山西处处有东西。 光说不行,申维辰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证据。记者手里有一本中华书局最新出版的书籍《华夏之根 山西历史文化的三大特色》,书籍史料之翔实、文字之悦目、图片之丰富,超过了很多学术著作 这是申维辰最新的作品。

翻阅其中,记者也忍不住惭愧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就在山西;山西的历史名人灿若星河,从尧舜禹到荀子、韩非子、李世民,从白居易、司马光到关汉卿、罗贯中;直到100多年前,山西还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如今,山西的地上文物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都居全国第一。难怪当年余秋雨曾有一散文名篇《抱愧山西》,抱愧于对山西的误解和无知。

因为对山西的历史有深入了解,2002年申维辰在担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第二年,就提出山西应做文化大省,他的理由只有一个 华夏文明看山西。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讲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直根,一个树有很多根,但山西是直根,也就是主根。 这样的论点被申维辰进而细化成三个方面: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对于这样的说法,连权威的历史学者都颇为认同。

但当时刚提出这句口号,信服者并不多,申维辰迎面而来的都是质疑:一个连知名重点高校都没有的省份,一个经济增长位居全国中后的省份,一个还躺在煤海上自然环境遍体鳞伤的省份,想做文化大省?

回顾那一段,申维辰感慨: 发现梳理历史的过程也是我们文化自醒、自信、自觉的过程。 很多山西人对自己故土的重新认识从那个时候才开始萌动。之前,他们和国内大多数人一样,以为自己的家乡就是走西口、学大寨和小煤窑。

晋商 永远值得研读

有了文化的自信,申维辰的建议被山西上上下下所认同: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山西提升国民素质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申维辰从来不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文化与经济的高度融合,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互为表里,文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持续性产业。

话剧《立秋》海报

既然是产业,核心就是品牌。在主管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间,申维辰主推的就是塑造强势文化品牌,《立秋》就是那时候播下的种子。两年期间,《立秋》剧本九易其稿,几乎每一处推敲,申维辰都参与其中。山西省委宣传部从并不充裕的经费中拿出300多万投入剧作。在剧本创作的一开始,就定下基调:决不搞面子工程,不走花大钱、拿大奖的老路,第一目标就是要好看,要观众认可,能够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演下去、传开去。

于是,申维辰三顾茅庐,请来国内顶尖人才。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陈颙、查明哲就奔着山西要把《立秋》做成经典的目标而来。《立秋》排演的前前后后,申维辰看了40多遍,剧场成了他的工作场所。山西省话剧院院长贾茂盛至今记得: 没有像他那样看话剧的,哪里是工作,简直是 痴 。不骗你,每一次他都会被剧情感动,然后和专家一起下功夫,细细打磨。

明清两代晋商有500年辉煌,但是《立秋》没有讲他们如何建功立业,而是选择了晋商由盛转衰的那一刻 民国初年,晋商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时侯,是改革图存,还是抱残守缺?因为未能顺应历史,晋商票号被现代银行业取代,再现的史训给观众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和思想震撼。

能选择这样一个切入点,应该说申维辰功不可没。作为主管的官员,他打破了歌颂赞扬的主题模式,他想让山西人从这个话剧中真正受益,思考山西的历史兴衰。获益的不仅是山西人。从2004年首演以来,两年间这部戏在海峡两岸演出了240多场。在台北演出期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前主席马英九、副主席江丙坤等先后观看演出,无不为剧中展现出的 勤奋、敬业、谨慎、诚信 的晋商精神深深感动。连战先生激动之余还亲送横匾一块 立秋演艺,百尺竿头 。央视经济频道也以此为话题制作专题节目,邀请商界风云人物思考晋商的困境和机遇。

《立秋》之后,申维辰还策划、推动了电视剧《乔家大院》、舞剧《一把酸枣》、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等系列文化品牌产品。几年间,山西文化向全国呈现了一场盛宴,由此带来非常的社会经济效益。2006年初,《乔家大院》在央视播出之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迅速成为全国旅游热点, 人满为患 。

谈起这些,申维辰说这都是先人留下的财富: 晋商 是一部值得中国人,尤其是山西人永远研读的书。

作为官员,我相信专业人士的眼光

与申维辰共事过的人评价他,都说了一个词:开拓性,然后加上一句 他非常善于学习,你很难想象他大学学的可是体育。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李学勤说申维辰, 学养深厚,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的体认和热烈的感情。 谈及此,申维辰坦言自己感动而不安, 这更激励我学习大师风范 。

申维辰的开拓性尤见于他创办的另一个文化品牌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01年9月在山西平遥古城创办的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是一次世界摄影艺术在中国开创性的活动,也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摄影节的开始,首次引进国际策展人制度。这样一个新锐的影像文化活动,引来了世界著名摄影大师和欧莱雅等国际知名企业参与。很少人会想到,它的幕后推动者竟然是政府,而申维辰是主要推手。

时至今日,申维辰总结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成功经验,仍然具有开拓性: 最主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保持这类活动本质上的民间性和技术上的专业性。政府的角色是扶持引导而不是以外行管内行。作为一个文化官员,我相信专业人士的眼光。我们请到一些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准的艺术顾问把关,办出国际水平与平遥特色,而不是轰轰烈烈、干巴巴的场面活动。 因为摄影大展,平遥更加名扬天下,甚至成为众多欧美人士来中国旅游的必到之处。

平遥摄影节让人们看到了国内政府官员在文化审美和文化管理水准上的提高。可是,申维辰一点也不避丑: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个人对文化的理解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1984至1994年,10年间,申维辰在共青团和体育界工作,远离权力中心,但对于活跃思维却非常有益处。这期间他参加了中国500名青年赴日联欢的活动,看到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心灵交流的重要性,认识到国际视野的大趋势。再后来他到山西晋中市当行署专员、地(市)委书记,就开始尝试文化建设的实践,力主重修了山西几个著名的大院,如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 我相信,文化官员选好一个文化活动,能够影响一大批人,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推动地方的文化建设举足轻重,因此山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