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族势力有多大(诸葛亮心里有没有想过灭了刘禅后自己取而代之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诸葛亮心里有没有想过灭了刘禅后自己取而代之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后,战败一方的蜀国实力大损,刘备也于白帝城病逝。他临死前,苍曾经对诸葛亮说过,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可以取而代之。有人对此解读为刘备对诸葛亮的考验,可是人都快死了,怎么会拿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作为赌注去考验别人的忠心?这种说法多少有些站不住脚,因此更大的可能他说的是真的。然而诸葛亮一直没有这么做,他明知道刘禅无能,为什么不肯取而代之?

表面上,诸葛亮有机会篡位,实际上,诸葛亮是没有机会篡位的。阿斗当皇帝,吴氏(太后家族)、麋氏(太妃家族)、张氏(皇后家族)、马氏(王后家族),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在蜀汉帝国前排就坐,如果诸葛亮当了皇帝,这些人的身份、地位,估计就比较尴尬了。

我们先看看,吴氏家族的势力有多大。吴太后,以前是刘瑁(刘璋哥哥)的媳妇;吴太后能当刘璋哥哥的媳妇,其家族地位有多高,我们可想而知。刘备入川后,人们都劝刘备娶吴太后,刘备认为这有点乱人伦。问题是,为了拉拢川中大族,刘备只能娶吴太后。

麋竺在投奔刘备前,就是一个标准的豪强人物。别的都不用说,在投奔刘备前,麋竺家的僮客就上万人。从某种意义上,麋氏是刘备发家的最大股东之一。事实上,刘备从始到终,都没有把麋竺当下属看,只是当朋友看,虽然麋竺没有担任具体职务,但是在刘备阵营的地位之高,那是无与伦比的。至于张皇后的家族,势力有多大,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张皇后的老爸叫张飞。至于马王后的家族,势力有多大,似乎也不用多说,因为马王后的老爸名叫马超。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家族势力虽然很辉煌,但刘阿斗时代,大都已成为历史了。问题是,正是因为他们家族的辉煌,大多已成为历史了,所以他们家族现在的地位,才更依靠太后、太妃、皇后、王后的光环维持。如果诸葛亮当了皇帝,他们的家族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

更主要的是,刘阿斗在位,蜀汉集团的大佬们,与诸葛亮就是同事关系,大家共同行使蜀汉集团的最高权力,无非是诸葛亮坐在首席上罢了。诸葛亮篡了位,就意味着有一个强权人物,彻底凌驾于大家之上了。刘阿斗当皇帝,诸葛亮死后,杨仪也好、魏延也好、蒋婉也好,都有机会继承诸葛亮的权力。

魏延为了继承诸葛亮的地位,那是不惜用武力迫使大家接受既成事实;杨义没有继承诸葛亮的地位,那是气得大呼小叫。如果诸葛亮篡了位,这几个人敢有这种念头,肯定是不想活了。只要我们知道这些基本事实,自然就会知道,刘备布的局,绝不某个权臣一时想不开,就可以破解的。

皇位是天下利益汇集的中心。表面上,辅政大臣距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是真想跨越这一步,他必须得拿着全家的人头去赌,能不能赌赢,永远也是一个未知数,更主要的是,赌赢的概率非常低。表面上,当乱臣贼子很容易。但是翻开三国、西晋历史,有乱臣贼子之心的权臣,除了司马家族冒险成功外,其它人,哪个不是全家惨死呢?

后来的东晋南北朝,冒险赌成功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但是因此让全家惨死的人,就更多了。更主要的是,诸葛亮忠于刘阿斗,自然是因为诸葛亮有大智慧,但同时也是因为刘阿斗有大智慧。刘阿斗作为一代枭雄刘备的儿子,从小学习的就是权谋机诈、军政管理知识,而且刘备从来不避讳的传授刘阿斗这一套。对此,我们只要看一下刘备留下的遗书,就可以知道了。

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出处
  吴姓人物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吴权的,他的后代是我国乐曲的发明者。
  那个因为勇敢剽悍,善于狩猎而以“吴”为称号的原始氏族,在尧舜以前的活动,《尚书》、《春秋》、《国语》、《史记》等经典史书都记载阙如,只有以广博、繁杂著称的宋人罗泌《路史·国名纪》中,才以吴权的氏族为第一个吴氏族。《路史》说,吴权是炎帝之臣。可见吴人最初是从属于炎帝、黄帝部族集团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一个有趣、奇异的故事:吴权的妻子叫阿女缘妇,她与炎帝的孙子当时为黄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奸怀孕,三年后一胎生3子,分别叫鼓、延、殳。鼓和延传说是钟的发明者,也是乐曲的最早发明创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齐姓等族的始祖。
吴氏族
  吴权属于远古的吴氏族,《路史》已说得明确,其实,吴权不但是人名,它还极可能又是氏族名。正因为这样,有的书又说吴权是颛顼时的人,传说各异,无须深究。陈明远《中国姓氏人全》说:吴权的后裔以吴为氏,成为吴姓的一支。
  中华民族以黄帝作为共同的始祖之神,《路史·国名纪》的记载:黄帝的母亲,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成员,名叫吴枢。
  到颛顼帝时,又有个叫吴回的,他和其兄重黎先后担任火官——祝融。吴回成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领后,吴氏族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分离成八个氏族,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
  夏代少康时有个人叫吴贺,他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帝王世系》载有其事。《中国姓氏大全》说:“传说中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有吴氏”。吴贺见于《帝王世纪》,他曾与羿比射。其实,吴贺就是古代吴人中的一员。吴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权即吴,它在夏商时代一直存在。《路史·国名纪》就说:“(商)纣时亦有吴伯。”
远古初祖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吴姓历史上记述的远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约在今陕西北部),以姬为姓。相传黄帝娶了四位贤淑的妻子,生了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子,其后分14支部族。
  公刘下传数代到古公室父时,中原已进入殷商时期,这时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扰,在古公(颤-页)父率领下被迫离开豳地继续迁徙。周人一路南迁,他们爬过梁山,渡过漆水、沮水,到达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周原可谓周人居住的祖地,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庄稼生长,古公亶父一改周人沾染上的戎狄游牧民族生活习惯,建立城市和村庄,让族众过定居的生活,并在周人氏族制度的基础上设置了官职,建立了近似国家职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周人、周族的称呼就是因为古公宣父及其部落定居周原而来。
  古公亶父是周人的一位重要首领,他发扬光大了周人数代奋斗的事业,为周人取代商建立周王国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后世周文王称其为太王,《诗经·宓宫》中有歌颂他的诗句:“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则把其作为一位仁君加以颂扬。在吴姓的一些家谱中,尊古公室父为上古最近先祖。周人自古公室父始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全都非常贤能。其三子季历娶殷商挚仲氏之女太任为妻,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在我国古代被公认为贤妇人,为周族的兴盛起过重大作用。太任为周族生下昌,昌即是为周灭商打下雄厚基础的周文王。相传太任生昌时曾出现吉祥的征兆,昌自小天资过人、品德高尚,深受祖父的喜爱。古公亶父甚至把振兴周族的理想寄托在孙子昌身上,有时当着众人的面情不自禁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按照周人的社会传统,古公宣父去世后,应有长子太伯继承王位,如太伯早死,接位者应是仲雍,季历排行第三,不可能有机会继承王位,昌作为季历之子更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了。
  古公亶父生病了,太伯和仲雍借口外出为父亲采药,离开了周原。史书记述,兄弟俩从陕西岐山一带出发,来到荆蛮吴越地区(今天的江浙一带),吴越地区居住着原始落后的少数民族,他们和中原风俗迥异。兄弟俩入乡随俗,纹身断发,在周人看来这哥俩已成为蛮人、残人,再无资格继承王位。
  太伯、仲雍奔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