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清酒者为圣,浊酒者为贤”怎么理解,为什么?月下独酌后李白又写了哪三首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你对“清酒者为圣,浊酒者为贤”怎么理解,为什么

简单点讲,我认为有这两层意思。

第一:清酒为好酒,浊酒比清酒品质和口感稍微次一些。

第二:表示人的一种友好谦卑之心。称别人的酒为清酒,称自己的酒为浊酒!

月下独酌后李白又写了哪三首诗

月下独酌后,李白又写了三首诗: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以上三首诗和月下独酌 是李白的组诗作品,作品名称是《月下独酌四首》。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酒有酒文化,酒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内容

喝酒无可厚非,关键是喝酒的内容和目的。亲友间的酒,喝得轻松愉快。有求于人或被他人所求的酒,喝得沉闷辛苦。同是喝酒,由于心境的不同感觉完全不同。 说到喝酒和酒文化,让我想起酒仙李白,这个唐玄宗时的大诗人,据说酒量很大,而且越是喝酒,越能写出传世之作。皇帝极为欣赏他的才华,拜为供奉翰林,时常宣他入宫,即席挥毫作诗。曾命贵妃为他磨墨,力士为他脱靴,传为美谈。后来酒醉乘船,欲水中捞月,不慎落河。后人称其为诗仙,又称为酒仙。我中学时就熟背了《月下独酌》,这首千古绝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以及不同的心境,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在变化。李白邀月对影的意境深远,他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重读这首诗,我依稀看到那个似乎在自得其乐,其实内心极度凄凉的李白。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你认为“仙”和“圣”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

大家好,我是停下来思考ing,针对“诗仙”“诗圣”我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认识,算是抛砖引玉吧,欢迎大家批评关注!

说到“仙、圣”,一般都会讨论的中国的神仙体系,国人的神仙体系比较复杂,不管是哪个神仙体系,几乎都有仙和圣的存在,但是仙和圣的地位却不尽相同。有的体系仙的地位很高,有的体系当中,圣的地位却是别的神仙无法超越的。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样的思考,不一样的“仙、圣”,我们抛开不说,单说李白和杜甫。

他俩为什么被称为“诗仙”和“诗圣”呢?

诗仙李白:

《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又《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官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故称“贺监”。贺知章十分欣赏并推重李白品格高迈、才华冠世,在读了李白的《蜀道难》诗篇之后,为李白瑰丽的想象,以及通透的语言所折服,直呼非凡世俗人所作,乃是“谪仙人”的手笔。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词:“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

后人为了赞誉李白延续了“诗仙”的称呼。

诗圣杜甫:

唐代诗人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曾道:“... 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宋代词圣秦观在《韩愈论》中把杜甫和孔子相比:“... 杜子美之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当时罢了。...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

“集大成”是古代儒家点评孔子对我国过带文明所作的总结收拾之功的赞语,这是所谓的圣人的工作。秦观尽管还没称杜甫为诗圣,但已把杜甫比为诗坛上的集大成者了。

但从诗词文化当中来看,两人并肩成为唐诗的最高峰,人称“大李杜”。两人的诗作,各有千秋,风格迥异,在唐诗文化史当中,两人缺一不可。

如何用一句诗来表现出一个省的特点

荆楚大地闪银光

西南峡谷北武当

黄鹤楼座江岸边

革命摇篮阅马场

友友们早上好!猜猜这是哪个省?

感谢提问!!!

视频加载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