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平原县打好“组合拳” 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发布时间: 2023-07-11

德州平原县打好“组合拳” 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大众网· 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王鲁欣 德州报道

近年来,德州市平原县锚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坚持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和基层难题,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夯实了市域社会治理的“底座”。

铸牢党建引领“主心骨”。平原县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强化党委领导,县委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推,2022年县委常委会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相关工作10余次,省市领导批示9次,成立高规格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强化政府负责,各成员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推动任务落实落细。强化群团助推,深入开展党建带群建工作,实行群团一体化改革,创新“群团+”工作模式,在“便民服务中心”和“一站式矛调中心”设立群团工作室,解决权益维护类矛盾纠纷130余件。强化社会协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打造“五为”志愿服务平台,培育“原爱益起”“平原红”等志愿服务队,推动包括志愿者团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强化公众参与,积极推进协商平台建设,群众利用“诉求网上办理平台”、“微连心”小程序、微信群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及时反映自身诉求,形成多元参与“共同体”,画好公众参与“同心圆”。

打好市域治理“组合拳”。平原县完善“1+12+66”治理体系,县、乡两级建好一站式矛调中心,村级依托66个治理共同体,设置网格驿站,整合各乡镇阵地资源、队伍资源、项目资源、人才资源,扩充志愿骨干队伍,实现了基层治理精准发力,构建党委领导下多元力量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科学划分全县网格,以选优配强基层治理力量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服务体系,选派130名城市网格员,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入职宣誓,将网格中的“两代表一委员”、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双报到党员等群体充实到网格队伍中,形成了“一个网格、功能多样”的全科型综合网格体系。优化管理模式,实行县——乡镇(街道)——社区(片区)——村党支部书记——网格员五级管理。明确乡镇(街道)责任,由政法委员主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落细。五治融合激发治理活力。不断强化政治促共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深化法治作保障,推动县乡村三级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法律六进”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实行德治树新风,创新设立“平原好人”新风公益基金,开展平原好人评选活动。强化自治固基础,推行“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办”“大家的事大家议”。创新智治强支撑,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推动网格服务“智慧高效”,用科技赋能“智慧+全科”网格建设。

展开全文

构筑矛盾风险“终点站”。平原县明确预防为先、源头治理的思路和方向,常态化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探索实施“大信访”一体化推进机制,建立“红黄绿”三色台账,运用“三色提醒”机制,提高各乡镇、责任部门化解初信初访、信访积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员综合素质提升,选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五老人员”,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成立全县“1+N”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队,县委副书记挂帅,“老中青”干部结合,为复杂疑难信访问题把准脉、开好方,自队伍成立以来,共做通16起疑难信访积案涉及的21名群众的思想工作。建立全县“1+12”“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采取“前台后厂”的运行模式,整合公、检、法、司、信、民政、人社等部门各类矛盾纠纷调解资源。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警调对接以及信访化解等各方力量,真正做到让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去年以来,平原各级调解组织共成功调解案件810件,调解涉及金额371.8万元,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86次,成功预防矛盾纠纷80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