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的意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何被评为中秋词第一,余词尽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秋词的意思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这两首是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

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何被评为中秋词第一,余词尽废

谢谢。

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何被评为中秋第一词?

我认为在以中秋佳节为题材的诗词中,苏轼的这首词,前无古人。首先来看他的上半片,是以景入情,循序渐进,把读者的目光引入到词画中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秋的明月来的非常珍贵,月圆之时可以让人情趣盎然,心为之开朗起来。由此联想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情感引发出来了,那就是把酒问青天,如今到底是何年何月呢?一个假设性的自问。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表达了苏轼此刻的心情已到达高潮之处,写作手法上比喻,夸张,哲理据在,让人心情为之一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到此处才是词的中心点,也是全词最精华之处。现实的,借喻的,理性的,祝愿的全都集会于此。对亲人的思念,事物上的无奈,时间和空间上无法把握,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苏轼不愧为千古奇才,【水调歌头】是写中秋思念的佳作,历来的诗词大家都甘拜下风。特别是他那一首【赤壁怀古】更是千古绝唱,让人流连忘返。

苏轼的【水调歌头】韵律讲究,意境深远,用词华美,是宋词中的佼佼者。也令无数文人墨客望而兴叹,自愧不如。

从唐诗到宋词写中秋佳节的作品,如海之浪花,淘尽英雄。但是能与苏轼【水调歌头】相媲美的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可能。

艺术成就上苏轼的【水调歌头】达到巅峰之作,这也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什么是中秋词作代表唯一原因。

千古奇才,千古绝唱,千古苏轼。

秋词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秋天是个伤感的季节。大部分诗人写秋天的诗词都是伤感寂寥的。但在乐天派刘禹锡的眼里,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他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在悲凉的秋天重读此诗,让人豪气干云!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而诗情之旷远,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与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