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讨要100多具尸体,罗炳辉:尽管来取,但有一个前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作者:武陟东旭

1941年4月16日夜晚,数百名手臂缠着白布条,端着大枪的武装人员正在路上行进,他们的目标是仪征城北的一个小村庄。

那里住着新四军二师,此刻将士们正在酣睡。

这伙人绕过了担任警戒的警卫连哨兵,悄悄摸到了村里!

来者什么人,后事如何?

新四军2师成立于皖南事变后的1941年2月,师长张云逸、政委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

但因为张云逸兼任着新四军副军长,很多时候2师由副师长罗炳辉指挥。

罗炳辉出身奴隶,没有上过军校,但是有很高的军事天赋;打起仗来,军校科班生也大多是他的手下败将。

【罗炳辉将军】

光看他的外号和敌人为抓他出的赏金,就知道他打仗有多牛。

他有许多外号,老百姓叫他“罗炳飞”,蒋军士兵叫他“神行太保”,周公说他是“战略奇兵”。

老蒋对罗炳辉的悬赏金达到8万元,仅次于毛、朱和徐向前。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罗炳辉的才能之高、影响之大。

2师成立后,日军的噩梦到了。

1941年3月初,罗炳辉亲自指挥新四军第2师第4旅,在仪征、扬州、六合地区掀起狂飙,搅得天翻地覆,打得日军晕头转向。

展开全文

3月底到4月初,新四军2师在仪征县模范营的配合下,对谢家集、大仪、甘泉山等地的日伪军发动6次突袭,每次都让日伪军损失惨重。

日军指挥官暴跳如雷,下令日军特务机构摸清罗炳辉部行踪,然后一举歼灭。

在汉奸的配合下,日军终于找到了罗炳辉的落脚地——仪征城北20公里处的一个村庄。

日军指挥官欣喜若狂,下令12旅团出动,活捉罗炳辉。

侵华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旅团长是南浦襄吉少将,因此人们通常把这支队伍称作“南浦旅团”。

南部派出300名日军带着400名伪军,由中佐村田指挥执行这项任务。

4月16日夜晚,700余名全副武装的日伪军手臂上缠着白布条,悄悄上路。

队伍的后面,还跟着几十辆汽车,上面装满弹药。

村里驻扎的,除了罗炳辉师长、2名参谋,3名随身警卫,还有2师主力12团。

2师的一个警卫连,住在村外广场上。

经过连续战斗,战士们人困马乏,睡得正香。

警卫连共有110名指战员,个个精明强干、武艺高强。

他们大多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枪法如神,战斗经验丰富。

他们的配备也没说的,每位战士配一把钢刀,一支三八式步枪和一支王八盒子短枪。

他们是师首长的守护神,多次保护首长安全脱险。

然而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此刻这支警卫连骄傲轻敌,放松警惕,没有派流动哨,被敌人钻了空子,对迫在眉睫危险全然不知。

敌人虽然知道新四军就在村里,但具体位置他们不清楚。

因此部队停止前行,村田中佐让几名伪军悄悄进村,了解情况。

这时候,伪军队长内急,走到路边的稻谷场解手。

刚进行一半,他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鼾声,他本能地向前张望。

不看不要紧,一看魂飞魄散,提着裤子就跑回来了。

“太君,不好了!”

“慌什么?”

“稻谷场上有新四军!”

“我们找的就是新四军,不正好吗?”

“根据我的经验,部署在村外的都是警卫部队,他们武艺高强,以一当十……”

话还没有说完,伪军队长身上就挨了一脚。

【罗炳辉(右一)】

“以一当十的是我们,你的明白?”村田一脚将伪军队长踹翻在地,恶狠狠地说:“走,我们去消灭这支警卫部队,打枪的不要,全部上刺刀。”

村田让伪军留下警戒,自己亲自200多名日军(还有部分日军派去占领高地),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摸向稻谷场。

这时候,警卫连长和战士们还在熟睡,对日军的到来毫无察觉。

无巧不成书,就在这时候,一个战士被尿憋醒,起身去方便。

没有等他提上裤子,日军已经到了跟前,距离只有几十米。

战士尽管在解手,依旧半醒半睡,朦朦胧胧,但是他一见那么多明晃晃的刺刀,随即明白眼前发生的事。

他顾不得提上裤子,就开始大喊:“有情况,快起来!”

就在他喊话的时候,日军已经冲到跟前,从四面八方将打谷场围住。

连长猛地睁开眼睛,暗叫一声“坏了”,警卫连被敌人包围了,近在咫尺!

就在他做判断的时候,日军已经来到身边,向战士们乱刺。

在此情况下,打枪肯定来不及,还会伤到自己人,连长果断向空中开枪。

开枪的目的,一是叫醒战士,二是向村里报警。

打了几枪之后,他将手枪插向腰间,然后快速抽出大刀,高声疾呼:“同志们,别开枪,用砍刀!杀敌人!”

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意思是说,兵器越长,格斗的时候越占优势。

既然如此,连长为什么不让战士用刺刀?

因为步枪平时不上刺刀,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拿步枪,再临时上刺刀,肯定要慢几秒。

要知道,当时是生死时速,慢几秒就可能把命丢了。

再说了,跟日军格斗,还是大刀占优势。

因为日军注重拼刺训练。

日本新兵入伍以后,6个月的新兵训练其中有一个半月的时间都在根据日军《步兵操典》,进行拼刺训练,他们对白刃战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比如持枪的时候什么姿势,先出哪条腿,走几步出招,刺向什么部位,用什么方法阻挡,都较为规范。

日俄战争的时候,人高马大的俄军在白刃战中占不到便宜;太平洋战场,美军对付日军刺刀也非常吃力。

中国战场白刃战,往往要多名中国士兵对付一名日军。

然而,耍大刀可是中国人的强项,因为拼刺的时候可以把武术糅合进去。

尤其是晚上,敌我胶着在一起,用大刀的话耍得开,而且还能准确区分敌我。

而敌人的刺刀由于双方距离太近,磕磕绊绊,难以正常格斗。

连长的决定太机智了!

之前,撒尿的战士已经高喊“有敌情”,连长又开了枪,战士们一骨碌了起来,哗啦一下抽出砍刀,个个眼睛喷火,跟敌人进行血战。

日军在仓促的情况下投入战斗,到了谷场上才发现刺刀无法展开,被新四军大刀砍杀。

战士们一来对日军刻骨仇恨,二来明白此战关乎首长的安危,他们爆发出十分的能量,把怒火凝集到大刀上砍杀鬼子。

一时间,打谷场上寒光闪闪,大刀翻飞,战士的呐喊声、鬼子的惨叫声、兵器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

村田根本没有料到,战斗会以这种方式进行,眼看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日军纷纷倒下,新四军越战越勇,他追悔莫及,当即下令撤出战斗,去进攻村里的新四军。

但为时已晚,日军撤出战斗后,警卫连战士仍紧追不舍。

日军冲到村里的时候却发现,连新四军的人影都没有看见。

原来,警卫连长开枪报警之后,罗炳辉明白敌人来了,这位久经沙场的战将一点都没有慌乱,组织战士们冲出村子。

战士们没有转移,而是冲向村外的高地五里墩。

因为高地能居高临下阻击敌人,占据这里就能扭转局势化险为夷。

村田中佐上了六年军校,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太狂妄、太自信了,认为自己偷袭一定得手,很快就会结束战斗。

因此,他在高地上只布置了50多名日军。

12团的新四军战士个个像猛虎一样,冲向高地,没有多久就夺回了五里墩,牢牢控制住了制高点。

不光如此,村子周围的丘陵也被新四军控制,日军被压缩在洼地里,背后则是尹家河,不得不背水一战。

这时候的日军,就像“狗熊掉进陷阱,有劲使不上”,只能任凭猎杀,再也没有一点脾气。

村田中佐终于明白,自己已经无法扭转战局。

为了减少伤亡,他只好下令撤军,尽管心里有一万个不服。

这时候天已经大亮,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清晰可见,罗炳辉下令打扫战场。

这一战,日军留下100多具、伪军丢下200具尸体,还有一部分伤员被俘。

逃回去的,只有200来人,几乎是全军覆没。

战斗结束后,村田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

但是他还不得不带病“工作”,因为南部给他下令,必须将日军的尸体要回。

经过这次交锋,村田明白罗炳辉不是好惹的,要想武力打击,恐怕连门都没有,说不定还要损兵折将。

要想拿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服软认怂。

3月18日,村田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从仪征城出发,来到新四军2师驻地,恭恭敬敬地向罗炳辉副师长鞠躬,表达了自己的来意。

罗炳辉爽快地说:“想要尸体可以,指定个时间,指定个地点,尽管来取。”

村田说:“那太感谢罗将军了。”

“不过,有个前提。”

“罗将军请讲。”

罗将军剑眉倒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因为你们是战败方,而且是侵略者,来的时候,必须打着白旗。”

众所周知,日军十分顽固,极少有人愿意举白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