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故事屈原(到底是端午节成全了屈原,还是屈原成就了端午节
发布时间: 2023-07-17

到底是端午节成全了屈原,还是屈原成就了端午节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端午节成全了屈原,屈原也成全了端午节,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为用的。难分伯仲先后主次。

端是开始,初之意,午是月建午,对应于阴历五,五是阳数之中,五月五是重中,午五同,也是重午,也为阳辰,故端午又叫端阳。我国节日喜用重日来做之纪念之,这样简单易记易认。如正月初一春节,二月二龙抬头土地诞,三月三壮族歌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等。

端午,有了屈原而更扬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端阳成全了屈原,使华夏儿孙,妇孺皆知了爱国诗人屈原。反之,屈原也成全端午,使端午更有名气,有文化底蕴,让人过节时要知有操守节义,懂得爱人爱家爱国。能好好教育人感化人,培养人成全人。

端午节与屈原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传统节日之一,节日当天都有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门楣插柳技、喝黄酒的习俗。

此节日由来已久,始于春秋战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关于此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而最接近民间传说的应是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记载:屈原是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作为楚国举足轻重大夫,一度提出了很多抵御侵略,关怀百姓、发展生产、富国强民的主张,但由于佞人当道,终被馋言所害。不仅正确建议得不到采纳,还被惨遭流放!流放期间,依然“未敢忘忧国”,写下了《离骚》、《天问》 等千古名篇,极具忧国忧民情怀,对后来墨客骚人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前278年,秦攻楚。屈原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蹂躏,心如刀割痛不欲生,终于留下 《怀沙》 诗篇后抱石投江而亡,楚国百姓哀伤不已,不约而同去凭吊屈原。有的划起船只,企图打捞屈原的尸体,更有拿出米饭倾倒江中,目的是让虾兵蟹将吃饱喝足,就不会啃噬屈原的身体。后来群众争先仿效,岁月流逝,山河依旧,几经变迁,终于把倾倒米饭的做法改成投放棕子。 世易时移,到现在每逢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目的都是为纪念忧国忧民的屈大夫。

曾经也有流传端午节与伍子胥,曹娥有关的说法,这里不再详叙!我要说的是,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反映了实际的民生情怀,都能说明,为民请命者都能得到人民的怀念.

屈原己走两千多年了,但,当五月初五来临,人民对他的故事耳熟能详、记忆犹新、仿佛如昨,投粽子反映了人民保护自己民族精英的美好愿望,节日延续至今也体现了劳动人民薪火相传正能量的迫切要求。往往,我们说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你在场时赢得了众人的喝彩,而是你离开后还能得到人民的怀念!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再次证明了这一真理。





屈原和端午节有没有新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极端思维:

孔子怀才不遇,但能周游列国,最后静下心来整理先贤的思想,形成了儒道,成为至圣先师。后人以他的诞辰作为祭日。

司马迁怀才受刑,感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说两端,不及其余。

屈原怀才有遇,但遭奸佞所害,终被朝庭流放。他跳江以死抗争,成了悲剧爱国英雄。后人把他的忌日(端午)作为节日。甜香的米粽不够,还要避邪的熊黄酒和艾叶,壮实的小伙子还要比赛奋进的龙舟?

人们要以什么情绪来对待这个节日?屈原走了极端,活着的人还以极端形式来纪念他。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