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从“子产不毁乡校”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从“子产不毁乡校”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

郑国百姓休闲的时候喜欢到乡校聚会聊天、议论国家大事、品评政策的好坏、褒贬官员的优劣。大夫然明对子产说:“不可放任他们这样的行为,应该禁止在乡校聚会。”子产说:“为什么要禁止呢?人们干完活儿到那里聚一聚,放松一下、议论议论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大力推行;他们厌恶反对的,我们就予以改正。这是我们免费监督机构与咨询中心啊。为什么要禁止呢?我只听说尽力做好事才能减少怨恨,而不曾听说过依权仗势可以杜绝怨恨的。取缔乡校聚会、禁止人们的议论难道不容易吗?只不过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越聚越多,决口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大,受到伤害的人就会越多,想挽救都会来不及的;与其壅堵不如常开口子导流以缓解压力——我们可以把这些议论、批判当成是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现在才知道您的胸怀是如此博大,我的才能见识远不及您啊。由您来执政把舵, 才能使郑国安然无虞呐,这不只是我们这些大臣们的荣幸,也是郑国百姓们之福、社稷之幸啊!”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这样的话,要是有人说子产不仁, 我是不相信的。”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诅咒他。召穆公对厉王说:“人们已经忍受不了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那些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发,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能通过眼神相交流,尽管内心无比的愤恨与不满却不敢张嘴说一个字。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公说:“我找到制止毁谤的办法啦,现在没有人敢非议我了。”邵公回答说:“您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却不能从根本上祛除人们对您的怨恨呐)。江河因堵塞而决口,必定会伤害更大——您现在堵住老百姓之口、让他们不敢说话,后果将比这更严重。善于治水的人是排除水道的壅塞、加以疏通;治理百姓也应该如此,要善于开导、让人们畅所欲言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古代那些杰出的君王在政治上都很开明大度,让三公九卿及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史籍,少师诵读箴言……说唱为生的盲人、瞎子都可以吟咏诗篇、诵读讽谏之言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各等臣工尽可直言进谏,就连平民都能把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诗歌、史籍加以教导,元老重臣时时警醒劝谏。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才不至于违背常理、偏离正道。

“老百姓有意见,就象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国家的财富全依靠于此;就象高原、低地中有肥沃的良田一样,衣食物品全赖此以出。通过人们的议论,政治的成败得失才能被揭示出来。百姓认可的就尽力去实行,臣民反对的就想办法去杜绝,这样的话天下才能四海升平、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人们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不让人们说话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周厉王不听,臣民百姓没有人敢公开发表言论指责他。三年之后,这个暴君被臣民们放逐到彘地去了。

两个故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堵不如疏。

有时候,禁止得越厉害,反弹得就会更加剧烈。

作为地方的领导者,子产为什么不毁乡校

首先先说一下什么是乡校,它是地方上的学校,但相对于学习功能,这里我们更要注重它的议政功能,用现在的话语来说,乡校有着很强的舆论收集功能?子产虽然身为贵族,但他还是看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并且不止一次向郑王进谏,从普通人里面,选拔有学识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所用。

子产的这一主张是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这其中就是然明就是典型代表,他觉得一般老百姓对臣子和君上指指点点,不成体统,所以对子产的联系嗤之以鼻。

而郑王对这两派的意见也做出中和的措施,一方面继续向旁边的霸主进贡妥协,一方面也在内部选拔贤人来做长久打算,积累自己的人才储备,以图强大崛起。

而子产不毁乡校也是一定的特殊境遇下来做出的决定,这个特殊就在于是他和然明一起去乡校考察时所做出的决定。当时的乡校虽然还可以允许普通民众发表意见,但是门口已经有了官府的人看守,而且官员们还给乡校的议题做出了命题作文。所以,并不能真正听到老百姓的心声,大家也对这个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反抗情绪强烈,甚至子产都被骂的狗血喷头,但是子产却并没有发飙。他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所带来的后果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他需要的是真实的舆情,也需要真正能复兴大业之人。

这种宽容的态度也得到了然明的尊重。而子产不毁乡校也成为一段美谈。一个老百姓信任的国家政府能不强大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