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鑫药业的告别与新
发布时间: 2023-07-11

深度 独立 穿透

精进、敬畏、反思,贵在徐徐图之!

作者:枯木

编辑:茂贞

风品:彦规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开年遭立案调查,紫鑫药业一举一动不乏关注目光。

1月14日,紫鑫药业公告2023年度公司及子公司担保额度情况,预计申请融资担保额度合计不超39亿元(包括新增及原融资到期后续展)。

截至本公告日,公司累计对外担保金额218,380万元,全部为公司对全资、控股子公司担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79.3%。逾期担保金额124,985.36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45.38%。

1月13日,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和修订相应条款的议案》,拟新增“传统香料制品经营;2684香料、香精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日用化学产品销售。”。

号称“人参第一股”、存货债务双压身的紫鑫药业,将有哪些大动作?能顺利翻身么?

1

债务高压 多次触犯监管红线

2023年1月5日,紫鑫药业和原实控人郭春生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往期看,紫鑫药业不乏违规教训。

展开全文

2022年1月、2月、4月和6月,公司对2021年报的预期利润出现四次不同数据,深交所对其通报批评。

2020年和2021年,因未及时披露自身及子公司债务逾期的真实情况,以及在2018年11月-2019年2月期间发生9起违规对外担保,紫鑫药业又被通报批评。

2021年10月,国药兆祥接替康平投资成为新控股股东,但很快就因未按规定披露权益变动公告,以及违规减持股份,被通报批评。

摩擦合规红线的背后,是债务压身的无奈。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紫鑫药业逾期债务金额合计约45.9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66.66%,占总资产42.63%。债务主要源于银行和信托借款,且只是本金,并未将利息、违约金等计算在内。

截至2022年8月27日,公司需在一年内偿付的银行贷款达49.51亿元。可见,紫鑫药业债务结构以短债为主,有不小兑付压力。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升至79.23%,负债总额83.82亿元,均为历史最高。

除了上述欠款,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紫鑫药业还累计欠付员工薪酬7972.90万元、欠付各种税金7783.44万元。

不难发现,公司债务结构极不合理,短债、应付工资和应交税金等流动性账务占比较高,除了侵蚀利润、现金流压力也不利企业稳健性。

实际上,已有债务逾期找上门儿了。

截至2022年11月26日,紫鑫药业及控股子公司累计诉讼、仲裁涉案金额合计约15.54亿元,均为被诉案件,且超半数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2022年7月18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显示,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吉林草还丹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紫鑫般若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紫鑫禺拙药业有限公司因相关纠纷被相关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都说人参利润高,为何贵为第一股的紫鑫药业捧着“金饭碗讨饭”?

追其原因,可谓成败皆人参。

数据显示,紫鑫药业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由2009年的2.28亿元增到2012年的14.2亿元。

2014年8月,紫鑫药业还将库存的989吨干参以2亿元质押给吉林银行长春瑞祥支行,用途为“人参采购”。

据公司公告,收储人参主要为发展人参食品产业,作为原料储备所用。

2022半年报提到,公司12.13亿元质押借款的质押物中,就包含存货人参(干品)2332.78吨、林下参22821支;增资入股华诺农业公司的交易,用的也是约13.5亿元林下参资产。

用借债、质押来投资布局业务,赌性有多大?一旦市场表现不利、衍生风险几何?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存放条件较好情况下,一般销往药厂的人参最多只能存放5年。有参农表示,2014年紫鑫药业确实有在市场大量收货的情况,近几年由于人参行情不好,所以只能持“参”观望,现在卖人参就要亏钱。

2021年11月24日,紫鑫药业收到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通知书》,吉林特伊堂配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紫鑫药业进行重整。

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则紫鑫药业将或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重整失败,股票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叠加上述债压、欠薪,错付苦果想必自知。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此次被监管机构立案,不是偶然。表面看,是布局人参业务将公司拖入泥潭,实则需审视内控能力、战略布局精准度、综合运管及市场敏锐性。

2

累亏22亿、76亿存货

激进押宝苦果

看看业绩,不算多苛求。

2022年前三季,公司主营收入5679.49万元,同比下降64.29%;归母净利-5.61亿元,同比下降64.71%;上年同期为净亏3.41亿元,同比增长64.71%。

2022上半年,营收 3,201.97 万元,同比下降 74.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38,559.07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87.34%。

紫鑫药业表示,吉林陆续出现新冠疫情,企业人员居家隔离,公司难按原计划完成生产经营工作,销售收入下降,同时财务费用本期较上期增加,导致净利大幅减少。

然拉长维度,2020—2022年前三季,其净利分别亏损7.06亿元、9.98亿元、5.61亿元,合计亏损22.65亿元。这一亏损额超2007年至2019年所赚15.54亿元总额。

外因之外,自身短板又知多少呢?

事实上,亏损还不是当下最大难题。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40.86亿元、8.752亿元,公司负债合计83.82亿元,资产总额105.8亿元,资产负债率79.23%。

而2022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1067.1%,同比大增863.9%。在手现金仅1081万元,2022年9月末又降至940.3万元,流动性紧绷肉眼可见。

库存之高更让人咋舌。2007年至2009年期间,公司存货总额分别为1558万元、3043万元和3049万元。从2010年开始急速增长,从1.73亿元增至2020年的68.52亿元。

截止2022年9月末,存货已达76.10亿元。存货周转率低至0.003,存货周转天数更是高达离谱的86327天,换言之,存货要用236年才能卖完。

2018年—2021年,紫鑫药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4225.35天、11464.97天、20000天、23684.21天,远超同业其他公司。

为何有大量存货?

公司表示,存货占比高、周转时间上升是公司战略储备稀缺人参(园参)干品及林下参导致,该战略既是为推动人参产业发展,也是为将来生产人参精深加工产品储备优质原材料。

乍看“放长线钓大鱼”、战略规划没毛病,可看看上述业绩单、低迷的市场环境,押宝代价几何?

公开信息显示,紫鑫药业1988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药用动植物种养殖为一体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业务涵盖主营中成药产业、人参产业、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产业。

主营产品主营业务为中成药、人参产品。其中,中成药以治疗风湿免疫类、耳鼻喉类、泌尿系统、心脑血管、肝胆类和消化系统类疾病为主。

截至2022年前三季末,中成药营收2655万元,占比82.92%。毛利率56.29%,可谓妥妥主力。不过,与2021年的88.11%总营收占比,已有不小下滑。

也是为突破单一依赖,紫鑫药业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3

从高光到低谷

“蹭热”质疑 内控力拷问

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

2009年,紫鑫药业进入人参产业。2010年吉林省推出人参产业振兴规划,计划未来十年让人参产值翻十倍。紫鑫药业搭上这股东风,成为首批重点扶持企业。

天时地利人和,公司业务一度猛增。2010年,公司营收6.4亿元,同比增151%,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184%。2011上半年,营利增幅分别达226%、325%。

遗憾的是,很快公司被质疑财务造假,并遭证监会调查,股价随即掉头向下,人参业务急速缩减。

2016年,紫鑫业绩再迎爆发,人参业务重新开始活跃,毛利率直接从2015年的43.59%飙至76.37%,2017年更涨至89.33%。人参板块收入猛增至7.12亿元,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2018年,紫鑫药发布《人参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8-2022年)》,计划到2022年参业拟实现约150亿元总产值、人参种植面积将发展到约500万平方米。

然当年,企业营利出现双降。随着存货高企叠加债压,2019年起业绩持续变脸,陷入负债泥潭,至今未有翻身。

除了人参业务,紫鑫药业还布局过其他风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