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师案的背
发布时间: 2023-07-06

弑师案的背后

文/岁寒

2017年12月14日上午,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中学女教师朱丽霞被学生捅死在教室讲桌旁边,致命几刀都扎在脖子处。行凶的学生15岁,是8年级3班的学生,而班主任就是朱老师。事发前一天,朱老师没收过该同学的扑克,朱老师的丈夫说,妻子多次被评上先进教师。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高三学生罗某,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鲍某刺死。被害者鲍某生前是一位和蔼、幽默的老师,罗某是一名成绩优秀,“很老实”的学生。事先并无发生凶案的征兆。相反,作为班主任的鲍某对小罗的学业甚为关心,而小罗对此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感。小罗觉得“老师太严厉了”,老师的关爱也被他视作“麻烦”。

短短一个月时间,发生两起弑师案件,而这两个案件又有其典型性。被害的老师都是优秀老师,对学生非常负责。杀害老师的两个学生,一个是“差生”,一个是优生。弑师事件有其偶然性,属于罕见的极端案件。话虽如此,因事件而暴露的一些问题,却应引起重视。

学生为何弑师?

先说差生弑师。我们的教育理念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就是要每(单向好友是什么意思?单向好友意思是:对方QQ好友列表里有你的QQ号,而你自己的QQ好友列表里,却没有显示对方QQ号。)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这对于“差生”来说,如同赶鸭子上架,不啻于一种折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做出过激的举动就不足为怪了。

再说优生弑师。通常的情况是,一所学校的知名度除了升学率,还在于多少学生考上名校。优秀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职业回报高度捆绑,可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老师对优生的要求往往更高,施加的压力更大,重压之下的优生也就会做出过激的事情。

地方为了打造教育产业,必然对学校施加压力,学校为追逐升学率,必然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学生的成绩是教师工作重要的考核标准。而教师为提高成绩,又必然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层层加码之下,不仅老师负担沉重,学生更是苦不堪言。在这种扭曲的政绩观与变形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双重压力下,师生关系很可能会扭曲变形,变得不再那么简单而纯粹,自杀他杀的悲剧于是产生。

避免悲剧发生的唯一出路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的形式确立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20多年过去了,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进入具体操作的学校里只停留在口头上;淡化应试和给学生减负的红头文件束之高阁。真可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彻底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以升学率高低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只有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形成,教育的春天才会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