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十大关键词︱年终特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文︱《口腔观察》谷雨

编辑︱芒种

版式︱映日

编前语:

2022年的口腔医疗行业里,有哪些字眼始终盘桓在我们的心头,又有哪些词语偶尔挑动着我们的神经?疫情、集采、扩张、紧缩、跨界、出海、数字化,还有更严厉的监管……每一个词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关于口腔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和行业的过去,还有未来密切相关。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当时光来到2022年的最后一天时,你可还记得,过去的一年里,有哪些词语和瞬间,曾经让我们激荡,又有哪些词语,至今让我们回想?

01

关键词:疫情影响

疫情发展到第三年,以更加频繁的姿态冲击着口腔行业,给行业活动和企业运营都带来难以规避的影响。

图自pexels

最为直观的便是业绩。

据《口腔观察》新媒体梳理,上半年中,多数新三板口腔企业业绩下滑、行业巨头增长乏力。有的口腔连锁机构业绩下滑超过90%。8月10日,中玒口腔(873323.NQ)发布2022年半年报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53万元,同比下降97.57%,净亏损86.59万元;上海华齿口腔上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816.53万元,同比下降32.86%,净亏损485.72万元。

而西南区域口腔连锁龙头华美牙科半年报显示其营收5236.38万元,同比下降6.75%;广西区域口腔连锁龙头蓝天口腔(873101.NQ)则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938.46万元,同比增长24.85%,净利润253.23万元,同比下降18.81%。

展开全文

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业绩也受到了拖累。

“时代天使”上半年营业收入5.71亿元,同比下降0.02%,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7430.70万元,同比下降22.72%。“通策医疗”半年报实现营收入13.18亿元,同比增长0.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了15.73%。全球最大的义齿加工企业之一,港股上市公司现代牙科在中报业绩预告中称,该公司纯利为9000万至1.1亿港元,同比下降约62.50%至54.20%。

连处于产业上游的机构也未能幸免。奥精医疗(688613.SH)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4.36%,净利润3283.08万元,同比下降30.57%。

正常的学术和商务活动也受到极大影响。

年初到年末,大量学术活动以及行业展会都因为疫情的多点爆发一再延期,或推迟到2023年度,或采取线上形式开展,涉及到各个层次。

12月9日,原计划延期至9月举办的中华口腔医学会第2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改为线上举办,本应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口腔设备器材博览会(CDS)”则延期至2023年9月。5月9日,“第27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Sino-Dental® 2022)”宣布将择日举办,10月再发公告称延期至2023年6月举办。12月25至27日,第20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在线上举办。

同样延期或者推迟至明年的还有计划于广州举办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22COS年会)”、成都举办的“第21届中国(西部)国际口腔展”、深圳举办的“深圳亚太口腔医学高新技术博览会”等学术会议或展会。不少国际学术会议也以线上形态举行, 如2022首届IOF国际正畸高峰论坛6月3日至5日于线上召开,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主办的2022年IADR学院学术会议(IADR Academy)6月21日也在线上举办。

此外,《口腔观察》还了解到,部分企业海外业务运营也受到疫情的影响。

02

关键词:种植集采

沸沸扬扬一年有余的口腔种植集采最终以“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形式落地。业内人士对这项政策的讨论和关注持续了半年以上。而集采实施可能带来的行业影响,也许或持续数年甚至更久。

图自pexel

口腔种植耗材集采的消息在1月10日国常会上披露后约8个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确定了“技耗分离”、“种植耗材集采”、“发动民营机构参加”“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的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4500元”等系列政策。

9月22日,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办公室就口腔种植集采发布“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种植牙集采进入落地实施阶段。12月23日,集采第2号公告发布,将拟中标消息公布时间明确在明年1月11日。

此间,行业分析人士多角度的对“专项治理”政策进行了剖析。总体上讲,均认为此次调控政策没有出现令业内担忧的“地板价”,其“技耗分离”对行业正向引导作用。一些分析还认为,控价政策将推动口腔种植规模在国内的扩张,同时,也给国产植体实现国产替代制造了难得机会。

03

关键词:扩张和升级

扩建、升级、新建成为今年公立口腔机构发展的主旋律。

国内多个地区的公立口腔医疗机构基于“优质医疗资源输出和提质扩容”的政策引导进行了升级、扩建和扩张,试图从供给侧实质性地缓解老百姓“看牙难”问题。各地组建口腔医学中心、升级三级医院、扩建院区、新建医院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上海市口腔医院新院项目封顶 图自东方网

今年仅升级国家三级或者按照国家三级医院建立的口腔医院就有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济南市口腔医院历城院区等多家机构。

实力雄厚的大型口腔机构更是在年内不断扩张,或东引西联,或区域布局。

在上海闵行区,该市单体体量最大口腔中心上海市口腔医院新院项目于10月8日完成结构封顶,总建筑面积达到45717平方米,设计床位83张、牙椅达380台。素有华西“金字招牌”的华西口腔6月份率先在华西厦门医院试运营。9月中旬,川投集团华西牙科总部项目复工,将在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33亩,总建筑面积达到62000平方米,将建成集科研、教育、医学为一体的总部基地。

而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机构也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在年内完成了区域内的多点布局。

据初步统计,仅年内新建、扩建、规划和完成升级的大型公立口腔机构已有近30家,其中不乏投资10亿以上的上海市口腔医院新院区、川投华西牙科总部、长沙市口腔医院河西新院等。

04

关键词:跨界投资

口腔行业是近10年来资本最为青睐的赛道之一。相较于去年,口腔行业今年的投资呈收窄趋势,但去年以来在口腔医疗服务领域的跨界投资仍在延续,多个领域的企业正在把目光投向口腔医疗机构。

图自pexels

今年1月,曾经是香港地区最大的医美服务商医思健康(02138.HK)收购了香港老牌牙科机构庇利积臣牙科,布局口腔医疗服务。其后,港股上市公司荣晖控股(08213.HK)注资成立了华胤生物,进入口腔护理领域。3月,主营业务为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中玒口腔(873323)投资赣州美虹口腔,此后频频收购小型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此外,又有运盛医疗、朗姿股份、香港万励达、宏盛朗朗等企业披露了在口腔医疗领域的投资和布局的消息。到10月份,小白兔口腔还反向投资了隐形正畸品牌vvsmile。

众多知名企业也在加注口腔医疗领域,处于口腔上游产业链的国瓷材料3月份披露了设立东营胜利口腔医院的消息,新希望则注资兴建了成都锦官儿童口腔医院,早已布局口腔赛道的泰康人寿则是通过上海高林一口气收购了苏州口腔医院等5家口腔医疗机构,涉及金额或超过38亿。

纵观今年的跨界资本,其背景让人眼花缭乱:除前述医美服务商、城市园林绿化外,荣晖控股的主营业务是餐饮服务,运盛医疗曾是医疗信息服务商,宏盛朗朗身后的宏盛股份主要业务为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深冷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销,香港万励达则是一家物流方案提供商……

05

关键词:智能化和数字化

受全球口腔数字化浪潮影响,国内口腔数字化进程开始展露锋芒,从数字化影响设备到智能口腔机器人,再到口腔AI都在埋头疾进,甚至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

口扫应用场景 图自频泰科技官网

今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数字化口腔医学中心主任白石柱在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透露,全国种植牙机器人累计已经完成500例手术。

据《口腔观察》梳理,多个省市都在年内利用智能机器人开展了首例口腔种植手术。

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开展了东北地区首例机器人种植手术;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开展了首例机器人种植术;5月有成都华美口腔连锁,6月有大连市口腔医院和苏大附一院口腔科,7月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等机构,8、9月份,则有德阳市口腔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等,10月又有重庆医科大学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