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如何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借物喻理和以小见大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如何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借物喻理和以小见大

欢迎关注冀老师讲作文!冀老师将竭诚为同学们服务!

这是两个问题。

借物喻理,就是借对物的描绘,反映一个道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

如何做到借物喻理呢?

首先,观察生活,选物。

比如,在家里观察:净水器、饮水机、电视、冰箱等;在学校观察:黑板、投影机、粉笔等;在马路上观察:路灯、红绿灯、斑马线、护栏等;在野外观察:大树、花朵、小草、蜜蜂、蝴蝶等。

其次,深入思考,悟理。

选能蕴含着一个道理的物,然后进行细致地观察,抓住其特点,感悟其中的道理。如,斑马线,天天躺在马路上,任凭风吹日晒,历尽酷暑严寒,它们没有一句怨言,一直坚守在保护人们生命安全的第一线。从中可以悟出:做人应该像斑马线一样,尽职尽责,坚强不屈,无私奉献。

第三、细致描绘,成文。

为了表现斑马线的精神品质,源于生活,写出斑马线的色形声光;高于生活,给斑马线加波折,写出斑马线怎么被风吹、被日晒、被雨淋、被冰冻,又怎么坚强不屈、尽职尽责地、全心全意地保护着人们出行的安全,写清楚这些画面,最后点明其中蕴含的道理,就OK了。

以小见大,就是:写小事,反映大主题!

怎样做到以小见大呢?

首先,观察生活,选事。

善于在生活中抓取素材,如:晚上,广场上一群人排列整齐地跳起了广场舞。这就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

其次,深入思考,悟理。

跳舞中的人,男女老少都有,大家都在努力地跳好。从这种随处可见的全民健身运动中,我们可以悟出: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准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细致描绘,成文。

把他们跳舞的场面写细,让人和物在景中动起来。音乐的韵律、节拍,人们的表情、步伐、动作的幅度、整齐度等都要写细,再来点环境描写的烘托,给读者呈现一幅一幅清晰的画面,进而突出“精神文明”这个大主题。

这不就做到以小见大了吗?

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举一反三哦!

仿照《散步》,如何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

记得几年前,我们单位准设备安装振动报警仪,中标的是一家外企。负责现场安装和调试的外企人员一共来了三人,其中有一个老外,是个德国人。

安装前,作为甲方的我方和作为外企的乙方,在安装现场召开了一次讨论,讨论安装的位置、怎样布线合理、怎样施工方便等事宜,我也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当大家正讨论热火朝天时,我猛然发现那个老外没有椅子坐,一直站在旁边听。现场就属我的级别低,我连忙站起来给老外让座,可老外说啥也不肯。在我的一再劝说下,老外自己在很远的角落里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讨论会结束,人们抬起屁股就走,只有那个老外一人又把椅子放回原位。我有些不解,通过翻译说道:“椅子没必要送回去,放在桌边完全可以”。老外说道:“它就应该在那里”。我问:“此话怎讲”?老外答道:“主人把椅子放在那里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不能随便移动,更何况你们是我的客户,所以我必须放回去”。

德国人刻板、严谨、守规矩早有耳闻,今天算是见识了。但正是这种一板一眼的严谨,造就了德国产品的雄霸世界。“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一个民族的性格正是由千千万万个人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个人的修养不仅仅是个人自身问题,也是在书写着民族的名片。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