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历史上有哪些“怂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中国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弱国无外交,在巴黎和会上依然如此,但这一次是我们第一次发出了怒吼,向帝国主义列强们说出了:“NO”,顾维钧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顺应了民意,代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的心声,是一个英雄之举,并为随后中国收回山东的权益埋下了伏笔,为什么这么说呢?

北洋政府参加一战,成为战胜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加入了协约国阵营,派出了3000海陆军出兵西伯利亚,又派出了11万劳工支援欧洲战场,为一战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然我们也成为了战胜国。

弱国无外交,我们又一次遭遇了背叛。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商讨对德国、奥匈等同盟国的处罚和利益分配。当时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废除与同盟国的不平等条约,并且收回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而结果却是英美等国出卖了中国,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给了日本。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但无可奈何只能选择拒签,以示抗议。面对日本的无力要求,年轻的中国代表顾维钧立场坚定,据理力争,但其它国家视若无睹,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

皇天不负有心人,顾维钧这一次成功了!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在这次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是33岁的顾维钧。

巴黎和会上的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顾维钧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外交家,更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向英雄致敬!

历史上有哪些“怂人”

中国历史上最怂的人物是张学良,手握数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在战争面前却一怂再怂!

张学良因为发动了一次爱国的西安事变,就推崇为近代爱国将领,给予了他过多的赞誉。然实际上,张学良却存在不少误国误民之举的,可以说是功不抵过的。而且,张学良在危难面前,更是充分的体现了,何为“怂人”!

1、中东路事变;

这次事变的知名度虽不如之后的九一八事变,然而正是张学良在中东路事变的“怂”样,给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胆量。

1929年,在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氛围影响下,加上当时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以为苏联内部空虚,便产生了东北军能击败苏军的错觉。于是,张学良便“硬”起来了,决定以武力手段,强行收回当时被苏联掌握的中东铁路管理权。

但是,人家苏联可是战斗民族,又怎么会怕张学良的东北军呢?于是,双方经过两个月的对峙后,终于在1929年9月爆发战争。结果,兵力占优,并且在主场作战的东北军,在挨了苏军一个多月的暴打后,就被击溃了。最后,张学良只好认怂了,跑去找苏联和谈,签订了《伯力协定》。

与此同时,全程旁观的日本也通过中东路事变,看出了张学良军事指挥水平和政治素养的孱弱,领略到东北军不堪的战力。于是,在事变后,石原莞尔便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狂妄的宣称:“对付张学良,都不需要用到真剑,只需用竹刀挥舞下,就能把他击退了”。

2、九一八事变;

而事实上,张学良之后的表现,确实不出石原莞尔所料。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又怂了一把,直接把整个东北都给丢没了!

要知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当时的东北军在东北尚近二十万大军,仅驻扎在奉天省内的兵力就有九万之多。并且,东北军还装备一水的先进装备。而反观日军方面,当时能调动的正规军总共也才1.5万人,即便加上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撑死也不超过3万人。结果,就因为张学良认怂的不抵抗命令,让日军一举侵占了富饶的东北。

过去,我们的书本上,对于“九一八事变”这个耻辱,普遍认为是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才将东北拱手让给了日本。

然而,蒋介石从头到尾都没给张学良下过这样的命令。虽然,在事变之前,一直忙于内战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对日外交上确实很消极,但所谓的“不抵抗政策”是不存在的。

再说,东北可是张学良的大本营,是他爹老帅张作霖苦心经营二十余载的家底;而且,张学良与日本人还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因此,哪怕他真的接到老蒋这样的命令,他也完全没必要服从,更不应该执行!

可结果是,面对日本的进攻,张学良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连下达作战指令的胆量都没有。他在九一八事变的表现,“怂”出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老爹张作霖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失去爱妻的老年人,如何度过余下的时光

学会清静,人生在世走早走晚是人生的必走之路切记。人健乐在于互相尊重。有知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莫忘。长寿百岁是人的福,但必须从细品中抓起。开心大小事从难得糊涂中深思。这就是人在的福。‘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