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句表现友谊的古诗(你们听过最好,最美的关于友情的诗词或句子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7

你们听过最好,最美的关于友情的诗词或句子是什么

友情最难得的就是“纯”,古往今来在描写至真的友情时,无不用“水”来比兴。

比如庄子的“君子之交淡若水”,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庄子》分为:内篇、外篇、东篇三个部分,它是一部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的古代诗意散文集。和《论语》类似的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庄子》也是庄子的弟子所作,《庄子》体现了庄子的思想言论。

“君子之交淡若水”这句话如果想要了解透彻,就必须放在原文中去了解。原文如下:“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腹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按照原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君子之间的有一就像是清水一样平淡,小人之间的交情酒一样甘甜;君子之间的亲近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小人之间没有了利益关系也就断绝了交情。

关于友情的诗还有很多,还有一首李白的大名鼎鼎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我们小学就背诵过,当时小学老师对我们讲汪伦的身份是农民,就因为请了李白喝了一顿酒,李白就作了这首打油诗赠与汪伦。

感情是无形的,恰恰诗仙李白和许多人一样,将无形的感情比作有形的水。生命的起源是水,普天之下,皆为大海湖泊、山川河流,世间万物都源于水,可谓“水”为至真至纯之物,用来比喻君子之间纯粹的友谊再好不过了。其次,朋友之间相处,总有一些人和我们渐行渐远,时间就能证明一切。

子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将时间比作水,说时间就像水一样。而真正的友情也是时间能证明的,经过时间的考验留在我们身边的人,最是人间真情。

《老子》中也曾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由此可见,“水”在道家哲学中,是很重要的存在。道家讲究的是“无为”,而在我看来,“无为”即“大为”。不可以与人结交,不因利益、人情世故结交朋友,这才是真正的友情。

你知道许多描写友情的绝美诗句吗能否分享一下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李 白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送 友》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梦李白二首》(选一)

杜 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使为君开。

盘飨食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巜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睌岁当为邻舍翁。

巜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形容友情与深情深厚的诗句与诗歌有哪些

谢谢您邀请我回答问题!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深厚友情的作品浩如烟海。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三首赠别绝句,诗中所表达的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动了无数古今读者。下面我就赏析这三首传诵千古的佳作,希望您也能喜欢。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李白和王昌龄,是两位同时齐名的七言绝句大师。他曾以七绝组诗抒写重大的政治感情,如《上皇西巡南京歌》等。在这些诗中,他用写古诗的手段来写小诗,形成一种特殊的风貌。但是,总观其七绝诗,成就最高的却是一些赠别、怀古、游览之作。尤其是赠别绝句,更以其深挚强烈的感情和清新流利的风格为千古读者所赞赏。

(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是开元十六年(728年)诗人漫游到武昌时,于黄鹤楼上送友人孟浩然去扬州(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时所作。

孟浩然(698——740年),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终身不仕,但在诗坛享有盛名,因此李白对他非常敬仰,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诗一开篇,即以“故人”相称,以示友情不同一般。“西辞黄鹤楼”,即辞别扬州之西的武昌城,自长江顺流东下。这一句交代了送别对象,送别地点,送别方向,表面只作叙述,其实包含了友人欲行未行,诗人与之依依揖别的动人情景。在这里,诗人只作简要交代,不展开细致的描写,乃是为下文的诗情迸发做了第一笔铺垫。

“烟花三月”四字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又极概括地描画出季节的本质特征。想象一下,阳春三月,垂柳如烟,繁花似锦,万物生机勃勃,那浓丽的景色何等迷人!然而,就在这美丽的春天,老朋友却要顺流东下,泛舟扬州。当此阳春烟景,出游繁华的扬州,固然可喜可羡,但对诗人来说,则留恋仍所不舍。这一句,诗人仍只作一般叙述,并不过多渲染;对别情仍无一字涉及,含而不露。这就为末两句生动描绘作了第二笔铺垫。

有了上两句的叙述、铺垫,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郁勃的感情,而任其象清泉一样迸射出来,恣意漫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而诗人自己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一叶孤舟鼓帆向东漂去,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下,天地间,仿佛只留下诗人孑然而立,望着万古不歇的长江在天边滚滚而流。诗中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惜别和孤寂之感啊!这里,诗人完全摆脱了一般的写情方法,而将深挚的情思溶注进生动的面面中,使诗情画意达到了最完美的统一。

(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闭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昌龄也是李白的好友。天宝八年(749年),因“不护细行”(《新唐书・王昌龄传》),有碍封建礼法,触怒了朝廷,被贬到荒僻的龙标去做县尉。当时,李白已被从朝廷中排挤出来,心情苦闷忧愤,当王昌龄被贬龙标的消息传来,他深感同情与不平,于是写下了此诗。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杜鹃鸟),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渲染出当时的哀愁气氛。既然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使直叙其事,“闻道”语含惊惜,表现出诗人得到消息时的不平心情。“龙标”,地名,在今湖南黔阳县。这里借指贬为龙标尉的王昌龄。“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之总称,均在湖南省)。这样,在动人愁情的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