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真正含义(《中庸》说的是啥内容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中庸》说的是啥内容意思

中庸有两层含义。

(1)汉语词语解释;

中庸,为儒家道德标准。中:折中;庸:平常。意指: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和平,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思想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中庸"语出《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译文:做事守中,不偏不倚的品德,大概是最好的。

(2)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原来是《礼记》第第三十一篇,写成于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作者尚无定论。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荐,后来将其从巜礼记》中抽出来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之道的宗旨是教育人们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把自已培养成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德、至圣的理想人物,达到致中和天、太平和合的境界。

而不是让我们做老好人,不是让我们做佛系,不是让我们做什么事都去凑合。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修养,解脱迷惑,返本归元,真正明白人生的真相,做一个有觉悟的,有智慧的人,做一个遵循天道规律的人。

“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庸”作为中国文化最核心的概念,却长期以来被人们误用、误解,以至于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中庸”的内涵。对“中庸”二字精确的学术内涵,各家有各家的看法,比如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子却把程子对“中”“庸”的解释都归到“中”字里,用“平常”来解释“庸”。他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然而就其文本本身而言,“中庸”有其通行的毫无争议的意思。它包括以下几个内涵:

第一,恰到好处,这是它最为核心的内涵。孔子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要明白“中庸”的意思,首先是要理解“时中”。做到“时中”,不止要把握好时机,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更要在恰当的境遇、恰当的身份下做恰当的事。(详见本公众号《精准防疫》一文)而所谓的恰当,便是没有多一分,也没有少一分,刚刚好。也就是“无过不及”。

第二,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庸》一书中说:“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和而不流,是与人和顺,融于大的环境却又能够保持自我的精神独立,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中立不倚,是能守住根本,不依赖他人他物,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两者都被认为是“强”的表现,也是“中庸”的内涵之一。

第三,不远人,在百姓日用之间。《中庸》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虽是至道,却是自夫妇人伦之间开始,上下通达,最后又归于日用饮食之间。思想再高深,终归是为人服务的,它的道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寻得的。

“中庸”简单二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古圣先贤的指导下,还需要配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去努力践行才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

作者:赓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